360件书法艺术精品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9月27日上午,由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深圳市宝安区文联、宝安区新安街道党工委联合主办的“祖国万岁”全国第四届硬笔书法家大书法作品国展精品专场在宝安区新安街道拉开帷幕。这场国展“落户”宝安,填补了深圳硬笔书法国展的空白,也是宝安以书法精品艺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贺礼。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荣誉副主席、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刘胄人等书法家代表,宝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新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喜金,区政协副主席杨浩勃出席活动。此次展会将持续至10月31日。
  本届国展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篆刻、刻字作品万余件,创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历届国展各类投稿作品数量之最。参赛作品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共评出入展作品360件。开幕仪式上,张华庆表示,本届硬笔书法国展在宝安举行,是寶安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宝安力量的宝贵实践。他希望,宝安可以继续引领硬笔书法的新热潮,让传统文化深入基层,闪耀出新时代的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国展精品专场活动在宝安举办是宝安文艺界的一场盛会,也是书法艺术界的一件盛事。”郑新强表示,近年来,宝安区以“文化立市”“文化兴区”等战略为引领,将文化作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动力,让文化带动整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文艺人才与文艺精品。他寄语宝安的文艺工作者们要以本次国展为奠基,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和水平,为宝安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做积极贡献。
  “祖国万岁”全国第四届硬笔书法家大书法作品国展“落户”宝安,填补了深圳硬笔书法国展的空白,也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国庆小长假期间,展览现场成为市民热捧的“景点”,本次国展的影响力持续发热,也受到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宝安区文联等单位领导以及众艺术家的一致赞誉。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表示,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也是文化大区、书法大区,近年来书法事业蒸蒸日上,创作成果引人瞩目,培育了大批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在硬笔书法领域,宝安以“创新”的姿态,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前,深圳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宝安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积极承担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这一伟大使命。这次在宝安区举办的国展,是宝安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宝安力量的宝贵实践。同时,这次国展也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弘扬中华文化,践行大书法创作的一次大检阅。
  宝安区文联主席史文集表示,这次硬笔书法国展是全国书法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圳宝安文艺界的一件盛事。活动的举行填补了深圳乃至整个南方地区硬笔书法国展的空白,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大书法的艺术成就,推动宝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区文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部署,带领宝安区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打造更多文化精品,进一步增强宝安区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位,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宝安区文联秘书长黄超华表示,本次国展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进了广大市民对硬笔书法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宝安区硬笔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国展,在宝安形成学习硬笔书法的氛围,使更多人参与到硬笔书法的学习和优秀作品创作中,让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宝安区硬笔书协会长艾清表示,此次国展投稿量大、作品水平高,极具艺术价值。本次国展的成功举办,必将提高大众对硬笔书法的认识与认同,有助于培养硬笔书法创作与研究队伍,提升汉字书写水平和硬笔书法作品的创作水平。宝安区硬笔书法家协会将在区文联的指导下,持续推进书法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引领和掀起宝安硬笔书法新的热潮,从而闪耀出新时代的艺术风采。
其他文献
近日,著名画家、深圳市宝安区文联主席、南风国画院院长史文集,经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委会严格遴选,并报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事会批准,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这也是宝安区首位获此殊荣的画家。据悉,按照《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章程》,书画院研究员的选聘既注重艺术造诣,又注重个人品格和社会影响力。书画院研究员享有参加书画院组织的活动,获得书画院的有关资料,享有书画院对其艺术成就的宣传服务等权利
期刊
独特的审美视觉 来自扎实的写生功底   众所周知,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美。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是人类最珍贵的特征。中国水彩从引进、内化到发展,已经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目前正在进入当代性转型,中西视觉艺术的互动和影响日益频繁。陈小平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刻,始终把准着审美的价值取向,他的作品在意境方面比西方水彩画更有深度,又弥补了中国画在色彩和光线表现方面的不足。他的作品表现大自然美妙的
期刊
红莲  夏天  是荷的季节  古镇外的池塘  梦水轻烟  淡白粉红的花  在风中摇曳  模样儿甜  汪柳弯  是谁  泊舟在月起的山前  碧叶筛下金碎  把绿荫下的鱼儿  斑斓  花朵尖尖  怿动蜻蜓的  眷恋  黄昏里  谁吟唱而归  打破了  山谷的宁静  那诗意  悱恻缠绵正如清泉濯濯  飞吻  红莲  木屋  沉睡  像昨夜的酒  不舍  是今晨的思念  在寂寥中等候  难为情的挣扎  放
期刊
为喜迎新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讴歌特区四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楹联学会春联研究院和深圳市楹联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宝安区诗词学会开展“联颂鹏城”2021年全国春联征集活动。  本次征联自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1月5日止,收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投稿,以及居住在美国、西班牙等地的海外华人投稿,共1200多位楹联爱好者投稿近
期刊
翻开杨凡周从广东佛山寄来的一本沉甸甸的新著——《当代石湾陶艺论稿》,我蓦然惊觉,昔日熟悉的大学同窗,竟然让我有几分“陌生”。其实,准确地说,是杨凡周将他多年来浸淫其间、观察、思考的当代石湾陶艺世界,以其理论的建树和思辨的文笔,构建成这部二十四万字的学术论稿,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或许不曾关注、却发现竟是这般引人入胜的陶艺世界。我所感受到的陌生或者说意外,是欣喜的发现,杨凡周竟然在这个世界中走了如此之远,
期刊
我国山水画“以感为体”,故于物象有真情实感,画境自然迥异流俗。“感”要“诚”,也就是要至诚恻怛。天道是诚,地道是诚,人道是诚,画道岂能例外?“诚信如神”,故通天地人者,唯有“诚”。此乃“至诚感通之道”。“诚”是我国传统艺术之本。不诚无物,“自诚明”,故能体物为妙,得物象之神明,因而物皆光华遍布。不“诚”,则不“明”,不“明”之心境,不能与物象相应,不能画天地之辉光。“诚”不是“真”,“真”不能等于
期刊
于黄家塆,我为过客;而于我,黄家塆是非同寻常的一程山水。  据族谱记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黄庭坚的第15世孙——德只公,元末明初,从江西修水双井村迁徙到平湖,在该村一带繁衍生息,为黄庭坚的后裔,因居民皆姓黄,故此地就叫黄家塆。原来,黄家塆一开始就生长着故事,是一本悠久的历史书,无论是合上还是打开,都是古色古香的一卷,深远而厚重。  黄家塆地形奇特,四面青山环绕,一条“S”形的河流从塆中逶
期刊
又见炊烟  有些东西永久的丢了  有些正走在丢失的路上  而更多的事物我要一一认证  比如新农村建设,比如厕所革命  在宽阔的路上找旧时光很难  比如找从前的村口、稻场  稻场上的石碾和石碾旁的瓦屋  我好像提着一只采花的篮子  而面前打开了一本新书  遍布的花草和绿树是插图  一个方形的小湖是封面  清清的水,能照见岸上的格桑花  又见到炊烟了!  像一根白色的藤蔓,袅袅不断  它从绿色的小院飘
期刊
最初真的是不知道,看着那瘦不伶仃的一丛长在后院阴角,不见开花,不见抽茎,和满院的姹紫嫣红大相径庭,她自作主意,在婆婆每天离开后,悄悄地把它搬到了院中朝阳的地方。  叶片儿长着细微的斑点,她心痛,守着那丛瘦不伶仃的绿,又延长了不少日照时间。  婆婆爱花,但工作忙,早出晚归的,难怪叶子会缺少光照而发霉。而她,新妇初嫁,上司陈畅,不,应该是丈夫陈畅,有心留她在家多适应。  叶儿似与她较上了,越是搬来搬去
期刊
著名青年音乐家丁晓君:宝安文化活力四射。晚会上,宝安戏曲娃带来大型戏曲节目《薪火相传扬国粹》,他们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展现出民族的气质、中国人专有的风采。这让我们了解到,宝安“戏曲进校园”做得很扎实,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传统戏曲文化的耳濡目染,会让他们影响身边没有学习京剧的孩子,这也是一种传播和传承。通过此次晚会,我深切地感受到宝安文化的欣欣向荣之势。文化只有根植于人民,向群众汲取营养,才有源源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