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语文课的生命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认为:农村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常言道“兴起是最好的老师”。兴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语文课又是最形象,最生动,语文老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语文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从而就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乡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若是在农忙季节,不少学生会干得筋疲力尽,等到上课,其实就是他们的休息时间。这时,如果课堂上的老师不注意引入,不激活课堂,一味地只注重知识性的灌输,那你的讲课就会成为学生的催眠曲。面对此种现状,首先就要导语激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始,它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引人入胜,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致勃勃地进入求知状态,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能让学生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认为:导语可以通过讲故事,吸引注意力;可以展示挂图,感知形象;亦可以提出问题,激活思维……
  本人曾在七年级上《春》一文时,导语是这样设置的:同学们,春天是最诱人的季节,亦曾有不少诗人,文人写下了对“春”赞美的诗篇。同学们想想,你将如何描绘春天呢?此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春风又绿江南岸,野火烧不尽……”这样全班同学都投入到了一种求知的状态。
  其次,是设疑激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乡村中学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难易适当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和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形成他们新的能力。因此,设置适当的提问,它也能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有所得。同时也是我们新课程理论的要求。
  第三,活动激趣,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语文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极强的科目。从学习到运用,无处不存在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上不光是老师“动”起来,而主要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教师每节课应创设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把所学的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脑子也“动”起来,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给他们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讨论中自我感悟,自我解决,使他们从“学会了”到“会学了”。这也正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最后还是让学生的手也“动”起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动手查工具书,查资料,自己动手把知识记录下来,他们“能学了”,“想学了”同时也“会学了”。总之,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乡村中学口吻及兴趣的活动,这样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第四,审美激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中所选的范文,都是名家名作,不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此时,教师要注意从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想象,品味方面作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快乐语文,享受语文”的语文观。通过这种尝试,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能力得到了培养。老师的话不再成为他们的催眠曲。曾经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了现在愿意投入,自愿参与有价值,有意义,有活力的课堂了。
   总之,针对农村学生的种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从“兴趣”入手。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更要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如果一个学生爱上了语文课,那就会极大地促进语文潜力的发挥,极大地增强学习语文的效果。语文课也就从“厌学变成了乐学”效果当然会不一样的。故兴趣是语文课的生命。
其他文献
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水乳交融,完美统一。中考作文分数比例大,涉及范围广,训练费时多而见效少。为此,对初三学生进行训练很有必要,也是激发
期刊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是丰富多元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动用个人的生活经历,渗透自我的情感理念,去理解作家的意识,去填补作品的空白,去建构迥异于作家创作初衷的新的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实现人格上的升华。这种解读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表露,我们必须给予尊重。  一、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赞可夫说:“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
期刊
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
期刊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使用汉语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题记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的个性特征在于文本线索的设计和情感线索的抒发。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设计时的想法如行云流水般美好,授课时的惬意也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但静下心来思考,不尽如人意之处颇多。纠结在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它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教读课加强读的训练,重在阅读能力的形成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准确的把握文章的脉络,揣摩语言的运用,领会文章的内涵等。  1、感知语言的能力,即培养语感。  读到描写、记叙
期刊
在陕西宜川中学校长孙明贤看来,学校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教育。他信奉一句话:高考是德育的副产品,抓德育就是抓素质教育,抓德育就是抓教学质量。我校在全校实施“教师全员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德育管理模式,教育效果初见端倪。下面,谈谈我校在该模式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全员管理、自主管理的内涵  简单地讲,全员管理就是指全体教师参与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自主管理就是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四自”能力,即以班
期刊
美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美术知识传授与美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过大年》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快乐的节日”
期刊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
期刊
由于学生类型多种多样,以致在教学中难以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以问题,我通过搜集和查阅资料,依据教育心理学中的多元智力理论初步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多元智力理论  1.智力的含义  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给出了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所需要的能力”。  2.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