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构创新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水乳交融,完美统一。中考作文分数比例大,涉及范围广,训练费时多而见效少。为此,对初三学生进行训练很有必要,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技巧一: 训练审题,达到立意新颖
  审题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一般的同学审题不仔细,往往先入为主,凭感觉解读题意,结果常常偏离题意或不合命题要求。审题的目的是为了吃透材料,明确题目要求以便立意为文。因此,动笔前,对材料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一定要作全方位的审视,逐字逐句分析,捕捉灵感信息,力求立意新颖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譬如,题目是《“雪”的联想》,一般人都以“雪”来比喻一个人品德的高洁或者赞美“雪”浇灌农田、滋润禾苗的功绩,但如果从反面立意,拓展议论,写“雪”有掩盖污秽、惧怕阳光的一面,就会使人耳目一新。
  技巧二:训练开头,以求一语破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考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学生作文伊始,往往抓耳挠腮,苦于不会开头,因此初三年级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开好头,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怎样练习开头呢,首先,应掌握一些常见的开头方法,如: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有“引用名言式”、“开宗明义式”、“设疑式”、“以小见大式”等。记叙文的开头方法有“巧设悬念式”、“景物描绘式”、“铺陈发端式”、“抒情扣题式”等。说明文的开头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确定,如:说明建筑物的,可以先写建筑物的方位环境;说明器物构造的,可以先写器物的外部形态;说明产品生产过程的,可以先写其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说明某幅图画的,可以先介绍图的作者,图画题目以及画面梗概等。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常见的开头方法,然后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技巧三: 训练思路,以求条理清晰
  作文要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明晰必须按一定顺序写,安排好作文的结构,哪里是重点要详写,哪里非重点要略写。不能漫无目的地东拉西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把一篇完整的作文比作一处建筑,那么条理清楚就要求设计师合理安排好门、过道、大堂等多部分的位置。有些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出现“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的现象,有时甚至中途“搁浅”,写不下去,即使勉强卒卷,也是互不连贯,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思路不清所致。因此,动笔前来个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往下写,就不会出现中途写不下去的现象了。
  技巧四:训练结尾,以求呼应点题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好的结尾往往可以给人启迪,发人深思。有的学生往往是虎头蛇尾,不能点出主题,更不能给文章画龙点睛,缺乏深刻的哲理。有的学生没有结尾,使人读后觉得文章没有写完。因此,训练学生写好结尾,不容忽视。结尾要求学生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点出主题,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篇末或启迪人们奋发,或告知人们哲理,或引导人们深思,而短小精悍的结尾给整篇文章增添无穷的威力。能给人以一个完整的印象,犹如一个精雕的作品,再经细凿使之更完美,让人赏心悦目。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教学的“游戏”。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美的元素,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几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一、在朗读教学中“节奏美”的渗透  朗读是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意思是要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一定得读,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但读必须注意节奏,不同的节奏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中国文字虽是表意文字,但也有它优美的读音。  
期刊
最近我应邀参加了一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听了好几堂语文公开课和示范课。这几堂语文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部使用了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专心投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颇受大家好评。当然,我对上课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十分钦佩,但对这几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却实在不敢恭维,总觉得缺少了语文课该有的“原汁原味”。  语文课,顾名思义就是一门语言和文字教学的课程,这门功
期刊
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就应有其自己的特色,如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有感情的朗诵,深情并茂的解说,大胆的想象,优美语言的再现等。但不论怎样,教学始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只是辅助。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一原则,可能不仅仅需要老师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在知识面上的提高。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泰拉(Treicher)著名“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在
期刊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对于中国文学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可据说,那几天里,国内有不少记者蜂拥而至约访莫言,但言谈之下,其实大半都没读过莫言的任何作品,作家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这让我想起在一次中学教师培训会中,一位文学院的教授说:“我真不知道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都学了些什
期刊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特点。校本研究可以缩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周期,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校本研究着眼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因此,推进校本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根本大计和必由之路。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
期刊
作为一位正在教导七年级学生的初中语文老师,最让我头疼的恐怕就是学生的作文教学了。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曾老师给我们讲的作文理论课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作为一个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老师,在教导学生写作的道路上有一个全新的方向。他认为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注重结构,在结构清晰、立意深刻、语言优美中最重要的还是得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我一向认为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一篇好文章首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
期刊
新世纪的中国要求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观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从具体操作中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人,要相信学生内在主体
期刊
一、转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明白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我们的教育要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开放型教育,从传承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期刊
一、为何用——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对语文教学起到的辅助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多媒体教学进入农村学校,很多语文教师都是“一拥而上”,在课堂中大量使用这种新鲜的教学手段,而效果却不甚理想,最后“一哄而散”,纷纷回归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模式。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盲目否定多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应该探索各种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学校,学生怕上作文课,觉得作文无内容可写,语句表达不通顺,内容假大空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也就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深入探究,获得了作文教学可喜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自改,让学生睁大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作文写完后,可先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