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它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教读课加强读的训练,重在阅读能力的形成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准确的把握文章的脉络,揣摩语言的运用,领会文章的内涵等。
  1、感知语言的能力,即培养语感。
  读到描写、记叙性的语句时,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脑子里呈现出相应的现象,读到准确性、议论性语句时能够联想到自己学过的知识,在脑子里呈现出相应的概念和判断,比如《中国石拱桥》中看到“拱桥”二字,就能自然地联想的自然界五颜六色的彩虹,由此及彼,进而引起丰富的联想。再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里“春花图”一节时,引导学生提问:“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的闹着”。把“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学生经过片刻思考就会体会到:用“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那就只能表现蜜蜂飞动时的形象,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很显然这里用“闹”比用“飞”好。
  2、捕捉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议论文、说明文一般都有提挈句或概括归纳句,就是记叙文也常常会出现类似情况,在阅读文章时,注意把握其关键句,理清文章线索,比如《苏州园林》一文中有一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接着围绕这句话分别从“四个讲究”去介绍苏州园林,这样就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晰。文章中也常会给出一些序数词或是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等,抓住这些词带出的句子,再看文章的首尾,就能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中心。
  3、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
  把握文章的中心其方法和思路是先找文中的写作对象,找出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文章的“意”一般是在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一般是在开头,也有在文末或文中,甚至在标题中直接显露,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读课文重在自读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引导学生按“阅读提要”的要求去自己阅读,使已有的知识得到有效的结合,深化和迁移。
  三、增大课外阅读量,以开阔视野,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能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名著。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联系实际的创造活动,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与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去运用,应证对照,由仿照到融会贯通,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由此看来,教学中要让学生广泛地涉猎文学、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美术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文章,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我们有时太注重阅读方法,而不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或者干脆把一些阅读方法归纳成所谓的“答题公式”,埋头训练,照搬照抄,不一而足,把学生训练成“答题机器”了,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能提高、成绩没能增长,反而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谓是贻害无穷。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注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打动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羡慕你渊博的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佩服你优秀的人格,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要多举行语文竞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受到了熏陶,增强了兴趣。
  总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还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正在教导七年级学生的初中语文老师,最让我头疼的恐怕就是学生的作文教学了。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曾老师给我们讲的作文理论课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作为一个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老师,在教导学生写作的道路上有一个全新的方向。他认为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注重结构,在结构清晰、立意深刻、语言优美中最重要的还是得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我一向认为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一篇好文章首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
期刊
新世纪的中国要求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观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从具体操作中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人,要相信学生内在主体
期刊
一、转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明白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我们的教育要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开放型教育,从传承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期刊
一、为何用——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对语文教学起到的辅助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多媒体教学进入农村学校,很多语文教师都是“一拥而上”,在课堂中大量使用这种新鲜的教学手段,而效果却不甚理想,最后“一哄而散”,纷纷回归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模式。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盲目否定多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应该探索各种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学校,学生怕上作文课,觉得作文无内容可写,语句表达不通顺,内容假大空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也就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深入探究,获得了作文教学可喜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自改,让学生睁大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作文写完后,可先让
期刊
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水乳交融,完美统一。中考作文分数比例大,涉及范围广,训练费时多而见效少。为此,对初三学生进行训练很有必要,也是激发
期刊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是丰富多元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动用个人的生活经历,渗透自我的情感理念,去理解作家的意识,去填补作品的空白,去建构迥异于作家创作初衷的新的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实现人格上的升华。这种解读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表露,我们必须给予尊重。  一、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赞可夫说:“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
期刊
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
期刊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使用汉语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题记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的个性特征在于文本线索的设计和情感线索的抒发。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设计时的想法如行云流水般美好,授课时的惬意也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但静下心来思考,不尽如人意之处颇多。纠结在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