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suorenj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靈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一、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陌生。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那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呢?
  1.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的思维具有创新性,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2.激发兴趣
  创新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挖掘教学内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兴趣。
  二、重视基础,开拓认知领域
  兴趣是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的前提,但不等于说有了兴趣就有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以丰富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有时经常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拓宽知识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突出重点,讲题要有变式,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素质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善于质疑,没有达尔文对“上帝创造一切”的质疑,就没有《物种起源》的诞生;没有瓦特对水沸腾时掀动壶盖的现象感到质疑,就不可能发明蒸汽机;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感到好奇,就不可能有“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让他们敢想敢做、多质疑问难、多学善思。
  四、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而获得的新的理解甚至独到的见解。只要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于创新性思维范畴。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1.鼓励、引导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它是指有创见的思维,也就是通过思维创造性活动,不仅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它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重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并在各种结构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
  2.启发想象
  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
  在实施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坚持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分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聚合思维是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探究,从中找出一个最佳答案的集中式思维。在创新性思维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去联想,提出多种假设或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案。然而,创新性思维还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众多的选择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答案,或经过检验确定某一种假设,这就必须经过聚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首先表现在分散思维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并在较短时间内,准确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方法。然而,创新思维不仅要求分散,而且要求聚合。教师应激发学生寻找思维的完整性和简捷化,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开展生物学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想法、新事物的能力。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游刃有余,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
  总之,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在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李少君诗歌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对自然空间进行审美叙述,以大境界对空间进行调度,善用空间参照物,书写多层次社会空间。空间叙事在李少君诗歌中发挥了独特的审美作用,在表达诗人
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苦差事。然而,教师批改越认真,学生越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修改,对作文反而越来越惧怕了。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作文评改,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够把广大教师从评改作文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只有参与整个写作与评改的过程,成为写作与评改的主人,作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培养学生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知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弥补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教学艺术、对学生的肯定,这些非智力因素将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决定教学质量   师生关系融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