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刚刚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关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标持续下降,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人数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加。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真正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抓好抓实。
加强学校体育,首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和重点,各级各类学校理所应当地承担起青少年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一些地区,学校体育往往是“说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迫于种种压力,用“升学率第一”替代“健康第一”。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意见》的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要成为推进学校体育深入开展的坚定推行者、组织者,让体育优先的理念在校园得到深入实践。
加强学校体育,必须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体育场地不具备、设施不齐全、时间没保障等诸多困难曾经束缚了不少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手脚,使学生在校锻炼无法落实。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加大体育投入,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搭建平台。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加强学校体育,体育师资建设不容忽视。体育课时与活动增加、体育教学质量急需提升的现状,使不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不强的矛盾更加凸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尽快按照教学需要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并且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广大体育教师要多动脑筋,在学校体育中尽量加入“快乐”因素,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使学校体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吸引力。
加强学校体育,还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支撑。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积极想办法解决好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明晰学校的责任义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手段让学校减少顾虑。还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特别是西部学校的硬件条件,让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所依托。要主动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要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体育工作的环境、氛围,形成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合力。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需要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当前,许多家长对子女存在“望子成龙”心理,再加上社会在用人机制方面存在“唯学历”等倾向,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在广大家长和全社会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一个世纪以前,梁启超这样描述少年中国的锐意进取与勃勃生机。如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青少年有强健体魄、坚强意志。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标持续下降,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人数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加。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真正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抓好抓实。
加强学校体育,首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和重点,各级各类学校理所应当地承担起青少年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一些地区,学校体育往往是“说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迫于种种压力,用“升学率第一”替代“健康第一”。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意见》的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要成为推进学校体育深入开展的坚定推行者、组织者,让体育优先的理念在校园得到深入实践。
加强学校体育,必须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体育场地不具备、设施不齐全、时间没保障等诸多困难曾经束缚了不少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手脚,使学生在校锻炼无法落实。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加大体育投入,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搭建平台。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加强学校体育,体育师资建设不容忽视。体育课时与活动增加、体育教学质量急需提升的现状,使不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不强的矛盾更加凸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尽快按照教学需要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并且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广大体育教师要多动脑筋,在学校体育中尽量加入“快乐”因素,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使学校体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吸引力。
加强学校体育,还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支撑。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积极想办法解决好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明晰学校的责任义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手段让学校减少顾虑。还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特别是西部学校的硬件条件,让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所依托。要主动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要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体育工作的环境、氛围,形成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合力。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需要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当前,许多家长对子女存在“望子成龙”心理,再加上社会在用人机制方面存在“唯学历”等倾向,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在广大家长和全社会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一个世纪以前,梁启超这样描述少年中国的锐意进取与勃勃生机。如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青少年有强健体魄、坚强意志。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