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教学——帮学生叩开解决问题之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究缺乏系统性. 由于苏教版实验教材中首次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而以培养策略为主要目的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又不同于以往的应用题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解决问题到底有哪些策略?策略与方法有什么区别?策略与思想有什么不同?怎样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如何使学生初步形成策略意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一、策略教学,必须根植于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一课时,有两种教学方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路,也得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法1:出示主题情境图,提出要求: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然后进行整理,显示表格. 此时很多学生迟迟不愿填表,而是直接说出了列式并解答. 教法2:谈话,聊逛超市情景,出示情境图,然后放录音. 教师改变呈现方式,由原来的文本呈现改为语音对话呈现. 并且设置三个层次的体验经历,第一层次学生感觉少条件,无法解决问题;第二层次初听录音大部分学生来不及记忆条件和问题,产生想记录的想法;第三层次再听录音产生记录需求. 接着收集学生的记录结果,适时评价修改完善,得出整理信息要做到“简洁、完整、有条理”,而后再要求学生按此重新列表整理并将信息加上边框线. 学生经历了“少条件不能解决——来不及记忆产生想法——体验列表整理便于解决——规范列表整理并理清数量关系——顺利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策略教学,要“感悟”而不能“赶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帮助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帮助有时过于提前介入. 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下面有两个教学案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逐一分析.
  案例1 (1)出示两幅天平图,要求根据图示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2)在学生交流基础上,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从而解决了问题;(3)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问: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4)图文呈现例题,分析题意后,教师提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案例2 (1)直接提出问题,请学生试一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2)如何来研究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自学书上例题图示,能不能对你有一点启发和帮助?(3)再次请学生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出来;(4)交流互动,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各自的想法.
  案例1中,让学生感悟“替换”的思想就是介入过早,有一种“灌输”的嫌疑,有一种“‘赶’悟”的嫌疑,学生无需“跳一跳”,便摘到“果子”了,学生不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遇,哪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而案例2中,课一开始便把学生置入“悱愤”的学习状态,一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提供图画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潜在的、无意识的替换思想被唤醒,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替换的策略,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最后引用“天平图推理”和“曹冲称象”的典故呈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古代经典与现代问题相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比较共性中,在层层推进中,学生逐渐“感悟”替换的思想方法.
  三、策略教学,有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教学时感觉到,直接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画示意图学生似乎很难理解,也感受不到策略的优越性,必须先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一层次:有效的复习是为了激活已有的认知. 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知长和宽求面积,已知面积和长求宽,已知面积和宽求长. (仅仅是问而缺少实际的演算这不叫激活)
  第二层次:有效的复习是为了化解新知的难点. 画一画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 画出后接着出示:长增加2厘米,怎么画?这时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郑毓信:基础知识贵在求联,基本能力贵在求通)
  第三层次:有效的复习是为了建构策略的模型. 在学生会画具体长度的长方形后,出示画一画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米,宽是2米. 学生笑着说不能画,但能画一个形状差不多的却小得多的长方形. 接着出示3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让学生去选一选并说明理由.
  四、策略教学,最好能“数形结合”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例题1:“王大叔用18根长1米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时很多老师教学时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课一开始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困难,数学课,思维不能缺席,学生思维的含金量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核心价值. 课一开始,便将学生置于“悱愤”的状态,这本也没有可以争议的地方,只是反馈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知难点没有有效关注,学生学习时呈现出的错误没有展示出来. 如:18 ÷ 2 = 9(米),为什么先用18除以2?得到的9米表示什么意思?又如,学生尝试列举多种围法——长6米,宽3米,长8米,宽1米等,没有让学生想象出长方形的形状,数形不能及时、有机结合,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 如果想象与计算吻合,那么不但是对想象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前面计算过程算理的一种确认,实现了抽象算理理解及数字计算与形象图形感知与想象的有机融合;想象与计算有出入,那么因为有图形的支撑,就非常容易找到错误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纠偏. 学生对为什么这样算就有了形象的支撑,有了形象的支撑,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有了着力点,相应的迁移能力也就得到了保证. 反之,缺少形象的支撑,这样的问题单凭计算,学生很难具体化,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很难寻找错误的原因,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夹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华罗庚教授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 《九章算术》言:析理以词,解体用图.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我们习惯上把上述问题看成单纯的计算问题,就计算解决计算,对该习题价值的把握与挖掘难免有失偏颇,不能给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他文献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基本形式,一般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对题目往往不加选择,拿来就做,而不善于探索解题思路,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据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并引导他们去探索,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能力十分有益,下面谈谈本人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做法与体会。
【摘要】例題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剖析数学例题,能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例题;提高;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阅读在词典中的意思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为何要数学阅读,如何进行数学阅读,数学阅读究竟有何重要性,这些对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对以上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阅读;符号;公式;图标;重要性    阅读在词典中的意思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
【摘要】数学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学的学习是个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变化的过程,它在潜移默化间提高了人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数学家、教育家米国山藏曾说过:“学生们在初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很快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脑际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置信度与置信区间”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引出《概率》与《统计》中正态分布总体的概率性质和随机变量的定义,化抽象为具体,回归到生成或相关的事实,同时,也将这种“回归”用到了解习题上,体现一题多解.  【关键词】回归;事实;概率  数学的学习实际上是文字和符号的学习,这些干巴巴的文字与符号学生听起来比较晦涩.如果将这些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思想与生成的或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听众将会是“柳暗花明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深入钻研教材,抓住重点,把知识的各个侧面和各环节都展示出来,做到“讲中求精,练里务实”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务实;精讲;灵活;兴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例题的形式探讨数的整除性在数列中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整除;数列;美列  数学是培养人类逻辑思维最好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最基础概念就是针对数的一些认识.整除是数学研究的一部分,这一方面的研究延伸出“数论”这一分支学科.由于一个人对数的认识与理解的深度也可以反映出他对数学的领悟能力与理解能力,所以近年来在高校选拔考试中,就有很多出题专家热衷于对“数的整除性”认识的初步考查.下面作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考试和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因此中考对每位初中学生非常重要. 初三数学学科在考试的分数比例中又占很大的比例,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和我们教的主要阵地. 教学的主要目标的完成,都必须依靠课堂. 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看了一些文章,有了一些收获借此机会整理了一下,请大家指正.   1. 老师应根据困难学生问题,进行分层次教学  为减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一个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审题,理清题意;②探究解法,理清思路;③解决问题;④回顾解题过程. 其中,审题作为第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容忽视,审题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几个解题环节,审题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础,而观察就是审题的基本表现形式,观察得来的信息是探究解题方法、制定解题计划的依据.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解题成功与否的关键,对学生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