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74-02
考试是一种较为严格的评价方式,它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通过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考察和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初中升学考试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基础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也指出: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强调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等。
根据课程改革有关精神,本人认为新课程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除把握科学性、技巧性等基本要求外,应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基础性是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理解、分析各方面能力较弱。同时,学生对开卷考试认识不足,平时放松学习要求,考前搞突击,知识、能力都存在缺陷。为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总结近几年来命题的经验,我认为中考试题应面向全体、注重"双基",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给足基本分,即"易"的部分要真正落实。例如:出一些类似"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的必要性""除了春节,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等简答题。另一方面,中考既是水平性达标考试,又是选拔性的考试,既要顾及大多数学生,又要鼓励、发现冒尖学生。这就要求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视能力考查,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2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命题的依据。命题要依据教材,如选项的编拟根据课本,答案的的编拟根据课本,甚至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某些言论或观点等,以免造成不用读书即可参加考试,读书无用的现象;或陷入抛开教材,只用"重热点复习指导"等教辅书的现象。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和考试的基本原则,而且,当前思想品德中考形式为开卷考试。所以,命题的素材,不应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即应加强试题素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当地生产实际的联系,与当前社会现实的联系。《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这就要求命题时,要取材于《时事》及报刊、杂志等信息源,以生活实例、对话、漫画等形式出现,突出对重大时政尤其是社会热点、焦点的考查。做到題在课外,理在其中。如"党的十八大与中国梦"、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与可持续发展"等。同时,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即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现象设置问题,使试题更加贴近社会和贴近学生,洋溢着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如"中国式过马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看待学生上网"、"践行低碳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请你给同学们几点温馨提示"。总之,要避免纯粹的考查理论,否则,会导致学生死读书,不注重理解的现象。
3 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中考具有导向功能,对中学日常教学具有很大指导作用。因此命题应保持总体稳定,应有延续性。即中考试题要依据已制定及颁布的教育部门有关政策。例如:教育部印发的《初中毕业升学指导意见》,省制定颁布的《考试说明》,试题要体现有关政策精神。同时,为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便于学生的复习迎考,试题的形式、结构(题型、题量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宜太大调整或频频更换。例如:近几年来,我省各市思想品德中考连续采用开卷的方式,题型简约即只有选择题(单项)和非选择题两类,题量总数基本保持在28道题左右。另一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考试也将面临着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式等方面。试题的题型、题量及试题的设计也将相应进行改革、创新,以反映课改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精神。如:近两年来,我市中考试题,主、客观试题比例作适当调整,增加开放性的试题量,新增辨析或评析题等。通过这些新"脸面"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生机活力,提升思想品德学科的地位。
4 客观与开放的关系
考试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为了防止过多主观性的判断,需要把每一项能力进行量化,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客观分数。即无论是水平考试还是选拔性考试,对学生的评价都要有相应的客观标准。试题答案具有客观性、唯一的,即不是对,就是错。另一方面,开放性已成为各学科教学和考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考试要增加开放题的数目,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淡化对机械记忆性的内容的考查,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鉴于此,我们在命题时,一方面试题设计相对灵活、开放。例如:"从材料一中你感悟到什么?"、"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习总书记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局面后的高度自信的理由。"、 "为避免或减少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请你给学校提出两点可行性的建议"。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进行发展性学习。
5 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公平竞争的要求。中考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试,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考查,考试的题量相对多,所以应注意知识的覆盖面,不得过于集中。
例如:我市2013年试题,时事包括国内和国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七年级教材涉及到其中10课内容,八年级教材涉及其中12课内容,九年级教材涉及其中9课的相关内容。同时,试题在题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提高跨度,相对扩大知识的覆盖面。时事8道题,考查了20多个时事相关知识,教材知识的试题21道题,却考查了近60个知识点,覆盖率达80%。这样有助于引导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试时间有限,试题的题量有限,试题不可能涉及教材所有内容,而往往是突出重点的考查。如教材的重点知识,与时事热点相联系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知识,这些都是当年命题重点关注的地方。如:与建设美丽中国有关的爱护资源、保护环境有关的知识;与中国式过马路有关的珍爱生命等知识。
6 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
我省的中考性质属于"两考合一",具有毕业考查功能,又有升学考查的功能。所以,试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易、中、难比例),又要有区分度(反映出学生的不同水平)。
省《考试大纲》规定: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为贯彻省刚规定的要求,我们就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要处理好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做到试题难易适当。试题太容易,学生得分率普遍高,区分度却不好;反之,每一题是好题,组合起来的试卷不一定是好的试卷,因可能造成试题难度加大,多数考生得分率低,区分度也不好,而且也不符合省考试大纲对中考命题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处理好单题与整卷的关系等。做到基本分给足一点;难易安排合理一点;总量控制合适一点等。以此来促进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从而保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以上是本人几年来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的一些思考总结。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做出评价。考试制度、方式将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新课程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命题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和教研员作进一步的探究。
考试是一种较为严格的评价方式,它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通过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考察和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初中升学考试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基础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也指出: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强调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等。
根据课程改革有关精神,本人认为新课程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除把握科学性、技巧性等基本要求外,应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基础性是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理解、分析各方面能力较弱。同时,学生对开卷考试认识不足,平时放松学习要求,考前搞突击,知识、能力都存在缺陷。为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总结近几年来命题的经验,我认为中考试题应面向全体、注重"双基",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给足基本分,即"易"的部分要真正落实。例如:出一些类似"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的必要性""除了春节,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等简答题。另一方面,中考既是水平性达标考试,又是选拔性的考试,既要顾及大多数学生,又要鼓励、发现冒尖学生。这就要求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视能力考查,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2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命题的依据。命题要依据教材,如选项的编拟根据课本,答案的的编拟根据课本,甚至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某些言论或观点等,以免造成不用读书即可参加考试,读书无用的现象;或陷入抛开教材,只用"重热点复习指导"等教辅书的现象。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和考试的基本原则,而且,当前思想品德中考形式为开卷考试。所以,命题的素材,不应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即应加强试题素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当地生产实际的联系,与当前社会现实的联系。《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这就要求命题时,要取材于《时事》及报刊、杂志等信息源,以生活实例、对话、漫画等形式出现,突出对重大时政尤其是社会热点、焦点的考查。做到題在课外,理在其中。如"党的十八大与中国梦"、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与可持续发展"等。同时,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即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现象设置问题,使试题更加贴近社会和贴近学生,洋溢着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如"中国式过马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看待学生上网"、"践行低碳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请你给同学们几点温馨提示"。总之,要避免纯粹的考查理论,否则,会导致学生死读书,不注重理解的现象。
3 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中考具有导向功能,对中学日常教学具有很大指导作用。因此命题应保持总体稳定,应有延续性。即中考试题要依据已制定及颁布的教育部门有关政策。例如:教育部印发的《初中毕业升学指导意见》,省制定颁布的《考试说明》,试题要体现有关政策精神。同时,为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便于学生的复习迎考,试题的形式、结构(题型、题量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宜太大调整或频频更换。例如:近几年来,我省各市思想品德中考连续采用开卷的方式,题型简约即只有选择题(单项)和非选择题两类,题量总数基本保持在28道题左右。另一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考试也将面临着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式等方面。试题的题型、题量及试题的设计也将相应进行改革、创新,以反映课改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精神。如:近两年来,我市中考试题,主、客观试题比例作适当调整,增加开放性的试题量,新增辨析或评析题等。通过这些新"脸面"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生机活力,提升思想品德学科的地位。
4 客观与开放的关系
考试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为了防止过多主观性的判断,需要把每一项能力进行量化,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客观分数。即无论是水平考试还是选拔性考试,对学生的评价都要有相应的客观标准。试题答案具有客观性、唯一的,即不是对,就是错。另一方面,开放性已成为各学科教学和考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考试要增加开放题的数目,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淡化对机械记忆性的内容的考查,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鉴于此,我们在命题时,一方面试题设计相对灵活、开放。例如:"从材料一中你感悟到什么?"、"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习总书记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局面后的高度自信的理由。"、 "为避免或减少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请你给学校提出两点可行性的建议"。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进行发展性学习。
5 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公平竞争的要求。中考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试,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考查,考试的题量相对多,所以应注意知识的覆盖面,不得过于集中。
例如:我市2013年试题,时事包括国内和国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七年级教材涉及到其中10课内容,八年级教材涉及其中12课内容,九年级教材涉及其中9课的相关内容。同时,试题在题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提高跨度,相对扩大知识的覆盖面。时事8道题,考查了20多个时事相关知识,教材知识的试题21道题,却考查了近60个知识点,覆盖率达80%。这样有助于引导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试时间有限,试题的题量有限,试题不可能涉及教材所有内容,而往往是突出重点的考查。如教材的重点知识,与时事热点相联系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知识,这些都是当年命题重点关注的地方。如:与建设美丽中国有关的爱护资源、保护环境有关的知识;与中国式过马路有关的珍爱生命等知识。
6 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
我省的中考性质属于"两考合一",具有毕业考查功能,又有升学考查的功能。所以,试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易、中、难比例),又要有区分度(反映出学生的不同水平)。
省《考试大纲》规定: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为贯彻省刚规定的要求,我们就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要处理好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做到试题难易适当。试题太容易,学生得分率普遍高,区分度却不好;反之,每一题是好题,组合起来的试卷不一定是好的试卷,因可能造成试题难度加大,多数考生得分率低,区分度也不好,而且也不符合省考试大纲对中考命题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处理好单题与整卷的关系等。做到基本分给足一点;难易安排合理一点;总量控制合适一点等。以此来促进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从而保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以上是本人几年来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的一些思考总结。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做出评价。考试制度、方式将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新课程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命题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和教研员作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