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具体地说,实施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1. 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 情感性处理教学组织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策略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间,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开展,将分组作为课堂引发积极情绪情感的手段。
  3. 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除了以上的教学策略,我认为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当学生用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教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做苦差事来应付,学生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更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到学习中。在英语教学中,我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英语成绩逐年上升。
  再次,要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为“学困生”制订适合他们程度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教学设计,尽量在教学中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从而避免了进入初三后的大面积滑坡现象。
  第四,要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教师通过与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共同交流,常常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我班中有一名学生由于小学时就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因而提前学过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进入初中后,刚开始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书写工整,屡屡受到好评。但半学期之后,英语成绩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讨厌背书,认为是“死记硬背”;我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以后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针对他的“观点”改为每课默写;一段时间后,他自己觉得背书可以帮助他形成良好“语感”,于是,他自觉地找到我要求背书。由于是他自身有了切实感受,他的英语成绩又得到回升。由此可见,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是对教学的充实和帮助。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瓦房店市)
  
其他文献
背景:这是一个小班化班级,学生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中有一部分同学上课较活跃,善于并乐于回答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较内向,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对投入课堂教学活动缺乏主动性。在英语教学中把英语教学成为学生一首喜欢唱的欢乐的歌,一门喜欢学的有趣的功课,激发儿童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这些成了我的目标。  一、情境描述  我上的是Book2 un
〔关键词〕烦恼;情绪管理;活动课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拍卖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将烦恼化多为少,化整为零,利用排除法将相对简单的烦恼排除掉,专心应对主要烦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从而学习到不同的烦恼解决方法;通过本节课程认识到同学互助是解决烦恼的有效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同学互助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同学跟自己一样是有烦恼的,身边的
公元前七一0年宋国发生了大事,时任太宰的华父督杀了国君宋殇公。臣弑君,当然是大逆不道之事,这时周天子还在,按照周朝礼法,天子应该率诸侯讨伐华督。可惜周天子这时已经没有权力了,没人听他的号令。但臣弑君是大事,天子没有办法,国力强大的诸侯则有义务讨伐,当时有势力的诸侯大概以齐国、郑国为首,于是这一年三月,齐侯、郑伯会同鲁桓公、陈侯聚集在宋国的稷这个地方商议,要讨伐宋国,平定宋乱。  华督弑君,发生在这
〔关键词〕人际关系;团体沙盘;团体辅导;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6-0042-03  一、团体形成  通过中学生同学关系问卷,结合心理辅导员评定,从本校高一年级各班心理社团28名成员中筛选出6名学生,他们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成长意向,希望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获得成长。  二、人际关系团体箱庭方案  (一)人际关系团体箱庭的界定  团体
现代社会中,对待很多事情都要讲个态度。态度积极、健康,还是消极、阴暗,人们的反映很不一样。拿体育来说,最近一个时期有不少事情引发人们或弹或赞,仅举两例:都知道体育讲究公平竞争,不许弄虚作假,偏就有人总惦记着药瓶子。极少数人使用兴奋剂,大多数人反对兴奋剂,还有人想看看反兴奋剂这事里是不是另有文章。一只“奇幻熊”用黑客手段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数据库里搞到内幕,原来很多大牌明星享有“治疗用药豁免”,这等合
“你14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这是4月中旬网络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问候语之一,起因皆因一个中国男孩——14岁的高尔夫球神童关天朗。在4月14日结束的2013美国大师赛上,关天朗刷新了最年轻参赛选手纪录、最年轻选手晋级纪录和最年轻的最佳业余球员获得者纪录。有媒体给这名广州仔贴上了“中国的泰格·伍兹”、“下一个大人物”的标签。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对高尔夫这项极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运动来说同样如此。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经常谈论的话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出任务驱动——情境激趣法、化繁为简——巧用比喻法、直观感受——联系实例法、因材施教——弘扬个性法、以人为本——作品评价法等五种教学方法,应用在自身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收效较好。  关键词:任务驱动;情境激趣;因材施教;作品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既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葉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叶圣陶眼里的爬山虎是这样的。而我心里的爬山虎是在那座大约北纬三十度的老城长沙,它有着四季分明的气候和辛辣霸蛮的人格。长江以南,这方水土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愿一直燃烧不止,并欲罢不能——对于那深藏的动机,众多的论者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位。一方面,在成为首相之前,他对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关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来自自民党内部的异议也颇多,可是他依然力排众议而继续参拜,这种异样让人不得不稍费思量。如果说,原本小泉对靖国神社并没抱有特殊的感情,那么,参拜就不意味着对参拜行为的欲望,而是要通过参拜达到某种政治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正常运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生这四个方面制约这个子系统的顺利发展,是它的四个支柱。    一、学校领导    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真正落实取决于领导的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尚缺乏可行性的操作模式。特别是地区差异、校际差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