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刘孔喜是我多年的朋友,我不仅看过他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时画的素描、速写和版画,也知道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不懈追求,幸运地成为“文革”结束后首批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的学生,又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80年代末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90年代初,他东渡日本,到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研究油画古典技法和坦培拉绘画技法,学成回国后又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多年。我特别注意到他近年来创作的一系列以《青春纪事》为主题的坦培拉绘画作品,在美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作为具有知青经历和背景的艺术家,刘孔喜对这一题材格外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虽然那些遥远的往事早已被载入尘封的历史,然而,当岁月的脚步已变得很长,有哪一个亲历者、老知青能完全遗忘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呢?那是一代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也是无法选择的人生。刘孔喜用一个亲历者和艺术家特有的眼光、感受,以饱含浓情与诗性的艺术手法,描绘、揭示了那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人生经历。他用绘画的形式告诉我们:不论是在社会底层、塞外边陲,哪怕命运坎坷、人生曲折,青春都会绽放出动人的光彩。北大荒的知青岁月,已经成为每一个亲历者生命中无法释怀的情结,并由此成为在当今社会中相互联系、相互帮扶的纽带。无论他们中间的每个人怎样看待或认识那段特殊的青春岁月,这一切都已不可更改;无论今天的人怎样看待或认识那段特殊的共和国岁月,用当代人的目光审视那段遥远的历史,你可能不理解,可能淡漠,但你不能嘲笑和指责,因为在那里,凝缩着一代人的浓情和真诚。
刘孔喜所描绘的知青人物和青春往事,并没有沉溺于回味伤痛、顾影自怜,而是着力表现他(她)们在底层逆境中人性的善良和青春的美好。这是因为,生命曾在哪里留下过印记,哪里就值得怀念和珍惜。这足以令每一个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感到亲切、动容,也会让没有这段特殊经历的人感受到心灵的触动。
今天,许多当年的知青美术家已经享有盛名,这源于现实与人生的磨练和个人的勤奋。5月下旬中国美术馆的“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还展出了许多刘孔喜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时和在鲁迅美术学院攻读时所画的速写作品,画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看后令人有一种亲切之感。这样的速写在当今的美术院校已不多见,可是凭着它,当年曾经造就了一代知青画家的绘画才能,也蕴含了他们思想的印记。
我还知道,近二十年来,刘孔喜潜心研究坦培拉(英文“Tempera”的音译,西方古代一种以半油半水的乳液作为媒介剂组成的绘画,是早于油画的欧洲古典绘画技法材料体系,后来的油画正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一发源于欧洲的古典绘画技法,并身体力行地运用于油画教学和创作,为填补这一西方绘画技法材料体系在中国现代美术教学和创作的空白而辛勤耕耘,手不辍笔,培养出了许多学生、弟子。他的作品丰富了中国油画创作的风格和技法,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我看来,喜欢或选择什么绘画技法和材料,完全是由画家的个人兴趣指向决定的,关键是,通过刘孔喜这些年的努力和探究,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运用这种西方古老传统绘画技法之后作品所呈现出的亲近、平和、严谨、静穆的心境和状态,这种心境和状态在当下喧嚣、纷繁的艺术环境中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刘孔喜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无疑是对个人乃至一代人青春岁月的绝唱,这种一唱三叹式的吟咏,表现了一个真诚的艺术家人性中的善良与淳朴,既是一种情感的怀旧,也是对一代人青春的纪念。他的作品中充溢着对今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这是一代人在历经磨难之后,生活留给他们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有了这种财富收藏与情感积淀,我们相信:刘孔喜将秉承一贯的价值理念与艺术追求,在艺术创作与教学的道路上永远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真善美的人格力量。
作为具有知青经历和背景的艺术家,刘孔喜对这一题材格外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虽然那些遥远的往事早已被载入尘封的历史,然而,当岁月的脚步已变得很长,有哪一个亲历者、老知青能完全遗忘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呢?那是一代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也是无法选择的人生。刘孔喜用一个亲历者和艺术家特有的眼光、感受,以饱含浓情与诗性的艺术手法,描绘、揭示了那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人生经历。他用绘画的形式告诉我们:不论是在社会底层、塞外边陲,哪怕命运坎坷、人生曲折,青春都会绽放出动人的光彩。北大荒的知青岁月,已经成为每一个亲历者生命中无法释怀的情结,并由此成为在当今社会中相互联系、相互帮扶的纽带。无论他们中间的每个人怎样看待或认识那段特殊的青春岁月,这一切都已不可更改;无论今天的人怎样看待或认识那段特殊的共和国岁月,用当代人的目光审视那段遥远的历史,你可能不理解,可能淡漠,但你不能嘲笑和指责,因为在那里,凝缩着一代人的浓情和真诚。
刘孔喜所描绘的知青人物和青春往事,并没有沉溺于回味伤痛、顾影自怜,而是着力表现他(她)们在底层逆境中人性的善良和青春的美好。这是因为,生命曾在哪里留下过印记,哪里就值得怀念和珍惜。这足以令每一个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感到亲切、动容,也会让没有这段特殊经历的人感受到心灵的触动。
今天,许多当年的知青美术家已经享有盛名,这源于现实与人生的磨练和个人的勤奋。5月下旬中国美术馆的“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还展出了许多刘孔喜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时和在鲁迅美术学院攻读时所画的速写作品,画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看后令人有一种亲切之感。这样的速写在当今的美术院校已不多见,可是凭着它,当年曾经造就了一代知青画家的绘画才能,也蕴含了他们思想的印记。
我还知道,近二十年来,刘孔喜潜心研究坦培拉(英文“Tempera”的音译,西方古代一种以半油半水的乳液作为媒介剂组成的绘画,是早于油画的欧洲古典绘画技法材料体系,后来的油画正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一发源于欧洲的古典绘画技法,并身体力行地运用于油画教学和创作,为填补这一西方绘画技法材料体系在中国现代美术教学和创作的空白而辛勤耕耘,手不辍笔,培养出了许多学生、弟子。他的作品丰富了中国油画创作的风格和技法,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我看来,喜欢或选择什么绘画技法和材料,完全是由画家的个人兴趣指向决定的,关键是,通过刘孔喜这些年的努力和探究,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运用这种西方古老传统绘画技法之后作品所呈现出的亲近、平和、严谨、静穆的心境和状态,这种心境和状态在当下喧嚣、纷繁的艺术环境中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刘孔喜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无疑是对个人乃至一代人青春岁月的绝唱,这种一唱三叹式的吟咏,表现了一个真诚的艺术家人性中的善良与淳朴,既是一种情感的怀旧,也是对一代人青春的纪念。他的作品中充溢着对今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这是一代人在历经磨难之后,生活留给他们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有了这种财富收藏与情感积淀,我们相信:刘孔喜将秉承一贯的价值理念与艺术追求,在艺术创作与教学的道路上永远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真善美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