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虽然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己经认识到文化反哺的存在,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意识、观念层面对给予认可和内化。文章以“幼儿文化反哺现状分析”为题,展开学习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文化;文化反哺;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9
“文化反哺”是指幼儿和青少年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等传授给上一代人,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社会文化变迁时期,在新旧文化、新旧思想发生冲击剧烈的时期,“文化反哺” 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
1.文化反哺的内涵
1.1文化反哺
文化反哺的基本层面包含文化表层和文化深层的共识, 2000年,周晓虹先生在撰写《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一文中,发现了亲子之间存在这种文化反哺现象,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从价值观的选择到生活态度的认定,再到社会行为模式的养成,还有对各种新器物的了解和使用等多方面领域,其中在文化的表层的反哺更为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年轻一代接触了父辈所没有接触的信息、知识,使得文化反哺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突显。张登国经过对农村家庭进行个案调查发现,农村反哺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在文化观念上,然后才是在日常行为或是器物使用的文化表层上。无独有偶,卢晶晶也认为先是价值观的反哺,然后才是日常行为、器物、科技知识、技能、现代信息层面。
1.2文化反哺的社会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核心家庭的出现,导致亲子之间的交流增强,父母的权威不再以家长式的方式来表现,亲子之间的关系多以民主平等为主。此外,还有网络技术的推动,青少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于信息技术、规则、观念的更新起着引领的作用。
1.3 文化反哺的社会意义
从对文献的梳理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反哺的社会意义主要体在三个方面:更新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有利杠杆;弥合代际隔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增强年轻一代历史责任感的基本方式。并形成了三类观点:首先有直接因素说,由于青年更贴近时代,在迅疾变迁的社会中能将新的知识技能、现代信息、生活方式等传递给长辈,促成了文化的反哺;其次有文化先锋说,认为在社会政治、文化与经济的急剧变迁的背景下,后辈是文化变革的先锋:再次有正面功能说,认为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有积极的影响,具有导向、规范以及调试功能等,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一代的文化反哺对社会的意义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学者们认为青年一代在政治领域改革精神、参与意识和价值观念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领域,青年人发挥了领潮和带头的作用,影响了大众文化;青年人在文化生活中的日常行为、生活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对成年人影响至深,并使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4 幼儿文化的与成人文化的关系
对于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关系,有学者己经将其归纳成冲突、共生、对立统一这三种观点。首先,冲突关系说认为成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幼儿文化的,二者之间的文化冲突亦是必然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方面的冲突。
其次,共生关系说则认为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是互相哺育的文化状态。刘晓东先生的观点尤为突出,他认为“幼儿的心灵、幼儿的世界、幼儿的清纯、儿童所具有的自然天性对成人的心灵和世界具有反哺功能”。
再次,对立统一关系说认为,幼儿文化和成人文化既有冲突,也有共生。边霞认为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分属两种文化,二者标准、感受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当相遇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有压制作用;然而,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成人文化要向幼儿文化学习,幼儿文化也必然会向成人文化发展和演进。
2.影响幼儿反哺的因素
2.1 家庭环境
家庭環境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大类。软环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矛盾、情感交流等,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学者认为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家庭成员、语言习惯、情感关系、行为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都是家庭环境的组成部分。孩子在小学应该做什么是由他们的父母决定的,因为父母本身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他们会充分利用孩子的业余时间,不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孩子们只能在这个时候去遵守它,不要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甚至一些家长也会把不符合自己孩子的发展包括进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2.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成及其相互合作、组织、互动和影响,以及这种状态所形成的相对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和家庭模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只关注孩子的知识积累,但是他们忽略了这些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也忽视了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特点。孩子们在没有完全吸收它们的时候必须学习,新知识使孩子们慢慢失去学习知识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成为孩子们的压力。
2.3 父母教养方式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育儿方式有四种:民主型、专制型、宠坏型和忽视型。民主教育代表了一种温暖和理解的教育方式,在养育过程中,父母积极肯定孩子的需求和行为,并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和行为,同时,他们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往往有明确的奖惩。专制的父母要求他们的孩子绝对服从,并希望他们的孩子将遵循设计的道路,这样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错误给予严厉的惩罚。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放任自流的,他们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宽容,几乎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控制。
文化反哺对于缓冲代际冲突,产生新的亲子传承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学者研究不同类型亲子关系下文化反哺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融洽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是促成文化反哺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出现文化反哺现象,而在权威型和溺爱型的亲子关系的家庭中则相对较少出现文化反哺的现象。
结论
除了在具体关系层面上,也有学者在两者文化具体如何交互作用上做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幼儿对教师的文化改造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方面的改造,幼儿对教师行为的反馈、强化、质疑和话难是幼儿对教师文化改造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丁光雪.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幼师德育教育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 (09):37,38.
[2] 杨瑞芬. 论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文化性格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09):78,79.
[3] 王淑会. 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08):46,47.
关键词:幼儿文化;文化反哺;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9
“文化反哺”是指幼儿和青少年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等传授给上一代人,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社会文化变迁时期,在新旧文化、新旧思想发生冲击剧烈的时期,“文化反哺” 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
1.文化反哺的内涵
1.1文化反哺
文化反哺的基本层面包含文化表层和文化深层的共识, 2000年,周晓虹先生在撰写《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一文中,发现了亲子之间存在这种文化反哺现象,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从价值观的选择到生活态度的认定,再到社会行为模式的养成,还有对各种新器物的了解和使用等多方面领域,其中在文化的表层的反哺更为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年轻一代接触了父辈所没有接触的信息、知识,使得文化反哺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突显。张登国经过对农村家庭进行个案调查发现,农村反哺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在文化观念上,然后才是在日常行为或是器物使用的文化表层上。无独有偶,卢晶晶也认为先是价值观的反哺,然后才是日常行为、器物、科技知识、技能、现代信息层面。
1.2文化反哺的社会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核心家庭的出现,导致亲子之间的交流增强,父母的权威不再以家长式的方式来表现,亲子之间的关系多以民主平等为主。此外,还有网络技术的推动,青少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于信息技术、规则、观念的更新起着引领的作用。
1.3 文化反哺的社会意义
从对文献的梳理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反哺的社会意义主要体在三个方面:更新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有利杠杆;弥合代际隔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增强年轻一代历史责任感的基本方式。并形成了三类观点:首先有直接因素说,由于青年更贴近时代,在迅疾变迁的社会中能将新的知识技能、现代信息、生活方式等传递给长辈,促成了文化的反哺;其次有文化先锋说,认为在社会政治、文化与经济的急剧变迁的背景下,后辈是文化变革的先锋:再次有正面功能说,认为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有积极的影响,具有导向、规范以及调试功能等,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一代的文化反哺对社会的意义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学者们认为青年一代在政治领域改革精神、参与意识和价值观念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领域,青年人发挥了领潮和带头的作用,影响了大众文化;青年人在文化生活中的日常行为、生活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对成年人影响至深,并使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4 幼儿文化的与成人文化的关系
对于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关系,有学者己经将其归纳成冲突、共生、对立统一这三种观点。首先,冲突关系说认为成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幼儿文化的,二者之间的文化冲突亦是必然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方面的冲突。
其次,共生关系说则认为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是互相哺育的文化状态。刘晓东先生的观点尤为突出,他认为“幼儿的心灵、幼儿的世界、幼儿的清纯、儿童所具有的自然天性对成人的心灵和世界具有反哺功能”。
再次,对立统一关系说认为,幼儿文化和成人文化既有冲突,也有共生。边霞认为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分属两种文化,二者标准、感受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当相遇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有压制作用;然而,幼儿文化与成人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成人文化要向幼儿文化学习,幼儿文化也必然会向成人文化发展和演进。
2.影响幼儿反哺的因素
2.1 家庭环境
家庭環境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大类。软环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矛盾、情感交流等,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学者认为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家庭成员、语言习惯、情感关系、行为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都是家庭环境的组成部分。孩子在小学应该做什么是由他们的父母决定的,因为父母本身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他们会充分利用孩子的业余时间,不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孩子们只能在这个时候去遵守它,不要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甚至一些家长也会把不符合自己孩子的发展包括进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2.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成及其相互合作、组织、互动和影响,以及这种状态所形成的相对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和家庭模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只关注孩子的知识积累,但是他们忽略了这些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也忽视了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特点。孩子们在没有完全吸收它们的时候必须学习,新知识使孩子们慢慢失去学习知识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成为孩子们的压力。
2.3 父母教养方式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育儿方式有四种:民主型、专制型、宠坏型和忽视型。民主教育代表了一种温暖和理解的教育方式,在养育过程中,父母积极肯定孩子的需求和行为,并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和行为,同时,他们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往往有明确的奖惩。专制的父母要求他们的孩子绝对服从,并希望他们的孩子将遵循设计的道路,这样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错误给予严厉的惩罚。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放任自流的,他们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宽容,几乎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控制。
文化反哺对于缓冲代际冲突,产生新的亲子传承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学者研究不同类型亲子关系下文化反哺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融洽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是促成文化反哺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出现文化反哺现象,而在权威型和溺爱型的亲子关系的家庭中则相对较少出现文化反哺的现象。
结论
除了在具体关系层面上,也有学者在两者文化具体如何交互作用上做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幼儿对教师的文化改造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方面的改造,幼儿对教师行为的反馈、强化、质疑和话难是幼儿对教师文化改造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丁光雪.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幼师德育教育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 (09):37,38.
[2] 杨瑞芬. 论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文化性格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09):78,79.
[3] 王淑会. 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