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的午后,轻柔的阳光流泻于书桌一隅。端坐桌前,掩卷凝思,一个身影流转千年,穿越时光,缓缓而来,愈走愈近,愈近愈发清晰……
洪亮的语音传入耳际,撼入心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如醍醐灌顶,心霾,豁然开朗,云开日出,云卷云舒……
源于孔子,缘于《<论语>里住着的孔子》——
疫情防控,封城封路,忧郁的心悸流转着,急切中终于寻到了阳光的入口—— 何伟俊老师编撰的《<论语>里住着的孔子》。每日临窗而依,或倾听录制的音频,或在流淌的文字中聆听何老师的诠释,一个真实、有趣的孔子形象日益丰满,其教育智慧安顿吾心:
终身学习
1.1子曰:“學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以上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几则。都与学习相关,反映孔子对学习的主张与态度:好学,乐学,向学,做一位终生学习的人。何老师认为:善学者,方可言教,方能善教。先学后教,方可为师;不学不教,贻害后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做一辈子教师,就要做一辈子学生。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信息的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
因材施教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根据他俩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压制;而对犹豫畏缩的冉有,则加以鼓励。
何老师指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天资、个性很清楚;策略是,面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引导和建议;目的是,追求为事中道,达到最佳效果。
孔子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因材施教正是由于他对学生深入、准确的了解。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向孔子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并创造空间。
曾经观影《地球上的星星》,八岁男孩尹夏成绩不好,调皮捣蛋,典型的问题儿童。美术老师尼克通过尹夏在学习中犯的错误和犯错误的方式,发现了尹夏在学习上的困惑是因为有阅读障碍。他慢慢接近帮助尹夏,发现尹夏充满想象力,喜欢画画。他用特殊教育方法帮助尹夏从困惑中走出来,并策划了全校师生画画比赛,挖掘了尹夏的绘画天赋,重燃他的自信和希望,改变了尹夏一生的命运,成就了尹夏。现在想来,尼克坚守的不就是“读懂孩子”和“不放弃”的因材施教吗?
是啊,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从本质上剖析问题,找到孩子智能发光点,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注重德育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的道德教育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以“礼”和“仁”为核心,强调克己内省、自我节制,主张身体力行、言行一致。面对纯真、可爱的小学生,我们更要注意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论语>里住着的孔子》,知孔子,会其义,悟教育之道,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智慧教育者,行走于教育生命之路,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洪亮的语音传入耳际,撼入心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如醍醐灌顶,心霾,豁然开朗,云开日出,云卷云舒……
源于孔子,缘于《<论语>里住着的孔子》——
疫情防控,封城封路,忧郁的心悸流转着,急切中终于寻到了阳光的入口—— 何伟俊老师编撰的《<论语>里住着的孔子》。每日临窗而依,或倾听录制的音频,或在流淌的文字中聆听何老师的诠释,一个真实、有趣的孔子形象日益丰满,其教育智慧安顿吾心:
终身学习
1.1子曰:“學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以上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几则。都与学习相关,反映孔子对学习的主张与态度:好学,乐学,向学,做一位终生学习的人。何老师认为:善学者,方可言教,方能善教。先学后教,方可为师;不学不教,贻害后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做一辈子教师,就要做一辈子学生。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信息的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
因材施教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根据他俩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压制;而对犹豫畏缩的冉有,则加以鼓励。
何老师指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天资、个性很清楚;策略是,面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引导和建议;目的是,追求为事中道,达到最佳效果。
孔子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因材施教正是由于他对学生深入、准确的了解。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向孔子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并创造空间。
曾经观影《地球上的星星》,八岁男孩尹夏成绩不好,调皮捣蛋,典型的问题儿童。美术老师尼克通过尹夏在学习中犯的错误和犯错误的方式,发现了尹夏在学习上的困惑是因为有阅读障碍。他慢慢接近帮助尹夏,发现尹夏充满想象力,喜欢画画。他用特殊教育方法帮助尹夏从困惑中走出来,并策划了全校师生画画比赛,挖掘了尹夏的绘画天赋,重燃他的自信和希望,改变了尹夏一生的命运,成就了尹夏。现在想来,尼克坚守的不就是“读懂孩子”和“不放弃”的因材施教吗?
是啊,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从本质上剖析问题,找到孩子智能发光点,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注重德育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的道德教育以培养理想人格为目标,以“礼”和“仁”为核心,强调克己内省、自我节制,主张身体力行、言行一致。面对纯真、可爱的小学生,我们更要注意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论语>里住着的孔子》,知孔子,会其义,悟教育之道,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智慧教育者,行走于教育生命之路,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