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知天下事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太阳还刚出来,只见一门子拿着一份刚刚印好油墨还没有干的《京报》快速走入大厅。对厅上坐的李鸿章大人说:“今天的《京报》到了,请中堂大人阅览。”李鸿章赶紧带好老花眼镜,开始看《京报》上刊登的内容,由于正值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因此他看得十分仔细,希望能获得更多对这场战争的方针和对策。
  李鸿章所看的《京报》是由《宫门抄》发展而来,清朝内阁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叫“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抄取当天张贴于宫门上的朝廷发布的新闻,称“宫文书”。报房人取得抄件后,为了争取时间,即刻排印。这种被印刷成单页不加封皮的“新闻纸”就叫《宫门抄》,一般在傍晚发行,派人送阅,类似于现在的晚报。《京报》则由《宫门抄》、谕旨(帝王的命令)和奏折(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折”)三部分组成,由于奏折的字数较多,排印费时,需要在晚间才能完成其印刷装订,在次日早上发行,这种印成对折双页装在一起的《京报》类似于现在发行的日报。
  《宫门抄》又被称为《邸报》,它是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朝,地方政府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地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纸上,这就被称为《邸报》。然后《邸报》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给各地长官。唐朝中期后驻京办事处由“邸”改名为进奏院,不过《邸报》这种叫法依旧被保留下来。
  到了宋代,宋太宗对京城里各地方办事处办的自家报纸不满。因为他们自己编辑发行报纸并不能充分报道朝廷政策,反而不时地发布些小道消息。于是宋太宗把各地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进奏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邸报》就变成了中央报纸。
  《邸报》发布新闻也是要受到一定限制,一些国家机密新闻还是严禁发布的。曾有人为错发新闻而丢了脑袋。
  明朝末期。由于山海关外明军作战接连失利。崇祯皇帝命国防部长(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政府和谈,经过多次谈判,有了一定成果。可是陈新甲忙得吃错药,把这份绝密文件随便放到桌子上,被他的手下人当作可以公开的普通文件抄入《邸报》,于是无论是大小官员都知道了秘密和谈的事,大家一直都说这是通敌卖国,与虎谋皮。皇帝不敢承认这是他的主意,于是把大小罪过都归在陈新甲身上,陈新甲为此白白掉了脑袋。
  到清朝中期《邸报》虽然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但是它仅仅是发布政府新闻,对于大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文学作品却鲜有刊登,它的发行的对象也很有限,能够阅读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人们渴望有一种面向大众的报纸发行。于是1873年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诞生于汉口,名为《昭文新报》,创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其内容多为轶闻趣事,还有诗词小品,但是知道人不多,因此销路不畅,办了不到一年就停刊了。那时许多中国人早期创办报纸都遭遇了类似命运。
  作为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是《申报》。它是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上联系到国民经济,下知小民劳作艰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报纸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申报》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及时揭露日本侵略者丑恶行径。因此《申报》获得空前的成功。
  中国民间大量办报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戊戌变法法令之一就是允许民间自由设立报馆,那时候中国形成了办报高潮,一共办了大约100多份报纸,其中有70多家是改良派或改革派的报纸。戊戌变法失败后,一些报纸被查封。但没过几年,进入20世纪。中国又掀起了一个民间办报的高潮,从1901年到1908年,全国各地创办的各类报刊达302种。
  报纸广泛创办给人们带来先进的思想,民主的风气。1904年在慈禧70大寿期间,有个叫林白水的记者写了一副对联刊登在《警钟日报》上,公开讥讽慈禧太后穷奢极欲丧权辱国,全国报纸竟然争相转载。对联上联是:“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下联是“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在报纸传播先进思想带领下,许多人走向了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得以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报纸可谓是功不可没。
  
  编辑 姚 晟
其他文献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妇孺皆知的中国古训。宣称要实现或体现正义的法律其实就建立在“一报还一报”的古老观念上:你欠了别人什么,你就要还什么。  不过发展到现代,法律好像越来越背离这一古老的正义观念。比如,杀人者无端地剥夺了他人的生命,却可以不死了。这还不包括那些可以请得起巧舌如簧的律师利用法律的漏洞逃过一死逍遥自在的有钱人——比如曾经轰动美国、至今仍有争论的辛普森“杀妻案”。  一个叫贝卡利亚的意
期刊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乱,最后还是由秦国统一了天下。但是秦国为什么能够从战国七雄势均力敌的局面一跃而成为一统天下的秦帝国,这中间最关键的人是谁?  有人说,是变法的商鞅;也有人说,是秦始皇。但是,商鞅变法之后,也只能把秦国带上战国七雄的位置,而秦始皇继位的时候,秦国已经是战国第一大国,其他各国根本已经不能够与之相敌。那么,是谁令得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国,而为秦国统一天下制造了可能呢——这个为秦帝国打下基
期刊
谁是目前NBA最具影响力的球队?一般的球迷回答往往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强队比如湖人或者凯尔特人队,其实不然。在NBA深深渗透进很多强队思想的一支球队是圣安东尼奥马刺队。马刺队虽然号称德州三强,却不是历史传统强队,他们拿到的总冠军都是近十年得到的,但是马刺队的建队模式甚至训练方法以及战术特点,却让很多NBA强队不断学习着。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拥有小皇帝詹姆斯的骑士队在东部已经是超级强队,但他们的主教练却
期刊
荷兰有一家神奇的奶牛农场。说它神奇,是因为这个农场饲养的奶牛每年的产奶量,总是比其他农场奶牛的产奶量多出500品脱。这个神奇的差距,令许多研究者着迷。但是,人們用尽了各种科技手段,也没有检测出这些奶牛和其他奶牛有什么不同。  后来,还是有人找到了差别:其他农场主只是把奶牛看作一群能挤奶的动物,而这个农场主却给每头奶牛都取了一个名字。在牧牛过程中,他会温情地呼唤它们的名字。正是这些充满爱心的名字,使
期刊
中国是一个盛行酒文化的国度,无论是大型宴会还是二三好友小酌,好像都离不开杯中物的引导与熏陶,情绪总是在酒香中才能慢慢酝酿,故而酒文化自古源远流长。  曹操“对酒当歌”,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连女词人李清照也“东篱把酒黄昏后”……最负盛名的自然是诗仙李白,此公一生嗜酒如命,让盛唐诗坛最高绝的一抹气韵淋漓着浓浓的酒香,所谓海量想来也不过如是。  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
期刊
每当我们的球队踢不过外国,就会有人说“没办法,人家是喝牛奶长大的”,于是“喝奶”和“强壮”就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英语里,milk并不专指牛奶,“dairy milk”或者“cow milk”才是牛奶。而另一种奶,soy milk,并不是中文里的“豆奶”(豆浆和牛奶的混合物),而是現代化生产的“豆浆”。很多初到美国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美国的豆浆,原来比牛奶要贵多了!那么,牛奶和豆浆,有什么相
期刊
大概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时间,身体飞速地成长,心智却尚未成熟;世界无比喧嚣,自己却内心孤单。这就是年少的青涩时节。  行年渐长,生活悄然模糊了青春的色彩,但这不妨碍我们在电影中追忆似水年华。《伴我同行》讲述的,就是四个男孩子的豆蔻年华。  戈蒂是个喜爱写作的孩子,哥哥丹尼不幸车祸身亡,父母沉浸丧子之痛,对他漠不关心。泰迪的爸爸是二战老兵,因战争负伤,神志不清,所以泰迪性格偏执、举止乖张。克瑞斯生长在
期刊
薤菜只怕是古代出镜率最高的一种蔬菜了,从汉朝的乐府诗开始到两汉魏晋的文赋再到唐宋的诗词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不光如此,薤菜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有一种很强的象征意义,诗词歌赋中的它,往往都是象征着一片哀伤和悲凉。  薤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象征意义呢?这一切都是因为《薤露》这首古代著名的哀乐挽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哀乐只有两首,一首是起源于汉朝的《蒿里行》,另外一首便是《薤露》,这首哀乐的歌词为:薤上
期刊
对于我们人类,睡眠的特征似乎是这样的:在条件允许时,选择一个最舒适的身体摆放姿势,闭上眼睛(张飞那样的猛人除外);听觉因为大脑的抑制变得迟钝,除非极强的声音,否则不会做出反应;肌肉完全放松,呼吸缓慢而有节奏,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感到不适时,会无意识地自动调整身体的姿势。除了这些外部特征,我们心跳的频率会减缓(大约每分钟50下),大脑皮层某些区域会做一些非常有规律的活动——我们开始做梦了。  很多人都有
期刊
北宋一朝,出了两个著名的苏家,一个就是一门三学士的苏轼苏东坡家,还一个就是苏舜钦的苏家。  苏舜钦为人豪放,慷慨有大志。朝中大臣范仲淹很看重他,称他为“年青一代中的俊杰人物”,另外一个大臣杜衍更是喜欢他,招他做了女婿。苏舜钦非常好酒,每天呆在岳父老子家读书时,要喝一斗酒。杜衍知道后觉得难以相信,就偷偷躲在暗中盯梢,杜衍只听见舜钦在屋内大声朗读着《汉书·张良传》:张良与大力士用大铁锤狙击秦始皇,却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