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创设化学实验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中学教学的实际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矛盾日趋明显。许多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对比性实验层次上,而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由于缺乏科学探究教学的充分认识和必备实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总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达不到那种“探究”性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化学专业问题、研究基本的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化学情感和态度,还要让学生把化学学习作为一种现实、有效的载体,学会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世界,提出问题,思考事物的本质与根源,解决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1.选择寻求切实可行主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探究主题是科学的主心骨,是一个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如:学校实验仪器、药品条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信息网络渠道畅通条件等来寻求化学教学所需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主题。例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这部分课程内容时可设立“当地水资源质量情况和水净化处理方法”和“当地水污染状况和防治方法”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之中且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并对以后养成思考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2.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提供或引导学生借助各种物质条件,激发其自主探究潜能。主要可采取两种方式。
其一,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报刊杂志及网络资料收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来让学生充分挖掘日常生活、生产中对科学探究主题有价值的素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例如在“了解本地饮用水源质量情况和水净化处理”的探究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六大组。第一组提取所在地水域不同水段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第二组调查附近工厂废水处理,排放情况;第三组调查当地居民饮用水及生活、生产用水情况;第四组了解所在流域上游植被生长情况;第五组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如中国水网、水利监测网等;第六组参观自来水厂取水,净化处理设备及工艺流程情况。以上方式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还能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其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探究问题主要是书本知识的升华,通常是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探究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状态。例如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探究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情况如:蜡烛越烧越短,铜、铁灼烧质量变大等实际情况,提出“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等猜想,经过讨论综合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1)测物质质量变化必须使用天平;(2)选取有不同现象存在的实验;(3)必须在不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密闭条件进行等。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不同现象实验并记录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运用正确结论来反思生活中存在的“变大”“变小”事例,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当好相应的角色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探究实验的选题方向、可行性及探究过程中思维方法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成功中发现不足、在失败中寻找希望;帮助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指导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等。因此,教师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过程中应该是以下角色:
1.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应参与全过程,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2.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把握探究学习的内容和精髓。3.方案的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修正方案,不断调整学生的探索目标和课题既定目标之间的偏差。4.氛围的维持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心理氛围、上进的求知欲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5.结论的仲裁者。最终探究学习的结论,教师是仲裁者,帮助学生自己对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而不是终裁者。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做好中学化学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有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茂银.中学化学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中学教学的实际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矛盾日趋明显。许多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对比性实验层次上,而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由于缺乏科学探究教学的充分认识和必备实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总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达不到那种“探究”性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化学专业问题、研究基本的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化学情感和态度,还要让学生把化学学习作为一种现实、有效的载体,学会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世界,提出问题,思考事物的本质与根源,解决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1.选择寻求切实可行主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探究主题是科学的主心骨,是一个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如:学校实验仪器、药品条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信息网络渠道畅通条件等来寻求化学教学所需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主题。例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这部分课程内容时可设立“当地水资源质量情况和水净化处理方法”和“当地水污染状况和防治方法”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之中且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并对以后养成思考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2.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提供或引导学生借助各种物质条件,激发其自主探究潜能。主要可采取两种方式。
其一,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报刊杂志及网络资料收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来让学生充分挖掘日常生活、生产中对科学探究主题有价值的素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例如在“了解本地饮用水源质量情况和水净化处理”的探究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六大组。第一组提取所在地水域不同水段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第二组调查附近工厂废水处理,排放情况;第三组调查当地居民饮用水及生活、生产用水情况;第四组了解所在流域上游植被生长情况;第五组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如中国水网、水利监测网等;第六组参观自来水厂取水,净化处理设备及工艺流程情况。以上方式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还能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其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探究问题主要是书本知识的升华,通常是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探究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状态。例如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探究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情况如:蜡烛越烧越短,铜、铁灼烧质量变大等实际情况,提出“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等猜想,经过讨论综合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1)测物质质量变化必须使用天平;(2)选取有不同现象存在的实验;(3)必须在不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密闭条件进行等。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不同现象实验并记录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运用正确结论来反思生活中存在的“变大”“变小”事例,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当好相应的角色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探究实验的选题方向、可行性及探究过程中思维方法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成功中发现不足、在失败中寻找希望;帮助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指导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等。因此,教师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过程中应该是以下角色:
1.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应参与全过程,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2.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把握探究学习的内容和精髓。3.方案的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修正方案,不断调整学生的探索目标和课题既定目标之间的偏差。4.氛围的维持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心理氛围、上进的求知欲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5.结论的仲裁者。最终探究学习的结论,教师是仲裁者,帮助学生自己对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而不是终裁者。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做好中学化学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有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茂银.中学化学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