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跨学科视角

来源 :语言战略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开始发展起来;从当前的学科分类来看,可以确认一个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传统和一个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传统。在语言学界,社会语言学初期的發展比较艰难,受到了排斥和排挤,因为不仅语言学原有的理论受到挑战,而且新的方法被引入,原有的研究内容也被扩展。相比之下,社会学界似乎开放一些,认为社会学家对语言的关注无可厚非,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也顺理成章地应用到语言研究。半个世纪过去了,社会语言学已发展成为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分支之一;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虽然也取得了大发展,依然保持着其当初的相对地位,构成社会学的众多研究方向之一。
  社会语言学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从语言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扩展到语言的变异性和动态性,从定性的抽象分类到定量的发生概率,从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到现实语境中的客观表现。社会学方面对语言的研究,受到语言学新发展的影响,在持续关注语言的外在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开始研究语言接触现象、双语和多语的各种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变体的界定等问题。
  社会学从来都以解释和应用为主要研究目标;而语言学界曾一度流行“描写”为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的观点,社会语言学帮助扭转了这一观点。社会语言学家不但提供语言事实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提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问题包括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和语言变异的社会价值。近年来,社会语言学家在尝试回答为什么说话人在此情此景做出此种选择,也在尝试解释为什么言语社区出现重组,分化或融合。
  结合语言的社会环境来解释语言变异现象,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应用了社会学的社会层化理论。几十年间,社会学理论被不断地应用和转移到语言研究领域。社会互动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互动社会语言学”和“互动语言学”。社会网络理论迄今仍被用来解释方言保持现象,并且与实践社区理论相结合用来解释动态认同现象。在社区理论影响下,产生了“言语社区理论”和“语言城市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则延伸出“语言交换理论”。这些理论深入解释语言现象,也为语言学成果的社会应用铺平道路。
  21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语言生活”和“语言战略”的主题下,开创了“国家语言能力”“语言经济发展战略”“语言扶贫”“语言与社会治理”“应急语言服务”等多项应用驱动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直接应对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具有超学科研究的性质。
  从学术渊源的视角看,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构成语言生活和语言战略的研究基础。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研究课题,但是,在欧美语言学界一度受到忽视;“面向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家几乎放弃了该课题的研究。在西方,主要是在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领域中语言规划和政策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学界的上述研究将语言规划和政策重新带入语言学视野,得益于学科交叉和超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其他文献
一、品味“桃子”,传承薪火    著名诗人韩作荣对诗歌曾经做出非常精彩的界定,他认为这世界只存在两种诗:一是从感觉、感知和感受状态这审美的角度进入的诗;二是从真理和历史的角度把握艺术本质,从非美学角度思考艺术本身的诗。这也让我想到两个比喻,这两种诗,一种是桃子,另一种是核桃。  而我们,若想让诗意重新栖居课堂,就必须觅渡桃源,然后由浅入深,让学生们先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入诗,品味甜美的桃子,找到新诗和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那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主要是小组合作,那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呢?  首先是创建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来分组,
期刊
一、有的放矢原则    准备班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班会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把握内容,设计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班会的目的很明确,从大的意义上讲是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具体要求上讲,又要明确教育什么,教育到什么程度。  确立班会明确的目的是开好班会的首要前提,但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这个原则容易被随意性替代。有时候班主任觉得“该开班会了”才去开班会,因此班会的目的并不明确,由此而确定的“目的”常常是
期刊
一、侧重听、侧重说,强化语音听说训练    1.借助录音教材,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  语音这东西,一旦离开了发声体,稍纵即逝,无踪可觅,无迹可寻,只有通过感性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往往对听说训练造成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
期刊
很多学生由于读书少,思路狭窄,闭门造车,自然写不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叶老曾指出:“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广泛的阅读材料,不限于语文学习,而泛指一切知识和文化的积累阅读。只有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阅读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订阅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报刊杂志,并专门在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读他们想读
期刊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
期刊
[编者按]中国艺术传统中,诗画难分,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基石;而在中国画家看来,笔墨、线条等之于绘画,恰如语言之于诗歌。本期“语言跨界谈”邀请到三位艺术评论大家,从诗与画的角度谈谈语言。  清康熙年间南书房内阁学士高士奇常向康熙皇帝讲:“诗文各有朝代,一看便知。”康熙“甚疑此言”,后来才有感悟。他说:“今朕迩年探讨家数,看诗文便能辨白时代。”此事见于高士奇
期刊
浙江大学立足文理综合、学科齐全的特点,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坚持文理交融理念、前瞻布局交叉领域、支持学科交叉研究、激励学术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学校文科研究范式转型和学科交叉会聚融合。  一、出台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度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和历次文科大会文件中,均围绕跨学科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或指导性意见。2008年首次文科大会即强调“学科综合交叉”。2016年发布《浙江大学“
期刊
1859年,柴门霍夫出生在波兰北部一座叫作比亚列斯托克的城市,这是一座聚居着波兰人、俄国人、德国人和犹太人的多语城市。柴门霍夫见证了欧洲在工业革命与科技发明推动下,人口流动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逐步繁荣发展起来的过程。当时的欧洲城市,在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之后,正日益彰显出国际化城市海纳百川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与财富的新姿态。但正当普罗大众沉浸在对美好城市生活的
期刊
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研究关注典型发展儿童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习得一套丰富而复杂的语言系统,其习得背后的机制是什么。生物语言学认为,儿童之所以可以快速、轻松地习得语言,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习得基于一定的先天结构,而该先天结构是作为人类生物天赋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种先天语言结构通常被称作“普遍语法”,它是儿童语言知识的初始状态,既包含所有人类语言所共有的核心原则,也限定了不同语言之间如何相互区别。这种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