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专数学老师,应当正视学生的特点,明确中专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不足的原因,多方面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中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49-01
1 中专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不足的原因
从学生实际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质记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表达能力差和运算能力差,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选择职教是迫于无奈。
从学生个性角度看,上职专的学生在初中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缺乏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从学生认识角度看,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对数学课不像普通中学那样重视,不少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及时复习巩固,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
从教师角度看,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因而很多教师感觉教学压力不大,放松了对数学课堂管理,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在学生知识掌握,概念的理解方面落实不够,对自身的业务进修,水平提高抓的不紧。
从社会角度看,由于社会的发展,金钱的诱惑,读高中、上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增强中专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的措施
2.1 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当一部分中专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常受到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因而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和学生交朋友,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 加强语言艺术,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语言。简练明达,情趣横生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枯燥晦涩,平板乏味的语言,使气氛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数学教师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弥补不足增加学习信心
数学本来就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部分的脱节,都将导致学习上的前功尽弃。对于中专生来说,基础差几乎成了数学上的致命伤,很多人在初中时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到了中专,面对内容多,跨度大,难度高等问题,很快就陷入困境,产生了反感厌恶的情绪。更有甚者,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抵触想法,扰乱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补”。预先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公式、原理、知识点整理好,在讲新课程之前交待清楚,为新内容作好准备。事实证明,此种方法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积少成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2.4 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此话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因而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流畅且幽默的语言表达,机智且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对教材独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习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使学生既有敢说敢问的勇气,而又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生沟通的渠道畅通无阻,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
2.5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把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程序、思考问题的策略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通过教学获得知识,也获得认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出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2.6 展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唤起学习动机
任何人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心地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和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社会就业对学生提出的学习数学要求,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介绍出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对自己今后就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就业的危机感和对自己的责任感,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获得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内动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现实中的数学素材渗透于教学之中,留心搜集,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数学素材,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学起来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数学的教学任重道远,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应该“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每个教师应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采取相应的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才能充分提高中专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49-01
1 中专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不足的原因
从学生实际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质记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表达能力差和运算能力差,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选择职教是迫于无奈。
从学生个性角度看,上职专的学生在初中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缺乏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从学生认识角度看,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对数学课不像普通中学那样重视,不少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及时复习巩固,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
从教师角度看,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因而很多教师感觉教学压力不大,放松了对数学课堂管理,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在学生知识掌握,概念的理解方面落实不够,对自身的业务进修,水平提高抓的不紧。
从社会角度看,由于社会的发展,金钱的诱惑,读高中、上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增强中专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的措施
2.1 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当一部分中专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常受到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因而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和学生交朋友,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 加强语言艺术,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语言。简练明达,情趣横生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枯燥晦涩,平板乏味的语言,使气氛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数学教师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弥补不足增加学习信心
数学本来就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部分的脱节,都将导致学习上的前功尽弃。对于中专生来说,基础差几乎成了数学上的致命伤,很多人在初中时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到了中专,面对内容多,跨度大,难度高等问题,很快就陷入困境,产生了反感厌恶的情绪。更有甚者,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抵触想法,扰乱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补”。预先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公式、原理、知识点整理好,在讲新课程之前交待清楚,为新内容作好准备。事实证明,此种方法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积少成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2.4 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此话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因而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流畅且幽默的语言表达,机智且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对教材独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习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使学生既有敢说敢问的勇气,而又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生沟通的渠道畅通无阻,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
2.5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把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程序、思考问题的策略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通过教学获得知识,也获得认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出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2.6 展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唤起学习动机
任何人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心地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和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社会就业对学生提出的学习数学要求,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介绍出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对自己今后就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就业的危机感和对自己的责任感,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获得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内动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现实中的数学素材渗透于教学之中,留心搜集,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数学素材,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学起来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数学的教学任重道远,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应该“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每个教师应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采取相应的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才能充分提高中专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