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活动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展开,阐述相关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 课堂阅读 学习活动 学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谓“学为主”,就是以学生为主,学习为主,自学为主,形成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合作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由“教”到“学”的真实有效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重点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自读感悟
阅读是高度个体性的心智活动。教师要把学生的自读感悟作为阅读教学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自由地读、自主地读、自信地读,边读边感、边读边悟。比如,在初读阶段可引导学生读遍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对课文有些什么感受和体会?”“你发现了哪些问题”等。阅读中,教师还应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及时对文中的字、词、句、段进行圈、画、批注,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和疑惑。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时,让学生围绕“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教师进行批注式阅读。待学生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指名交流。
生甲:从“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可以看出为周总理送行的人很多。
生乙:从“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这句话中的三个“都”字,我觉得在场的每个人行动非常一致,因为他们都把总理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只有在亲人去世的时候,人们才会缠黑纱,戴白花。
……
学生个体的自读感悟是交流、合作、探究的基础。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二、质疑讨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就课文内容,课文语言质疑,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质疑。质疑这一环节可以放在课堂上的任何时候,如课始预习时,精读深思时,课尾回顾时等。
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小猴子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没有一点优点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生1:“我认为课文中不是在说这只小猴子有没有优点,只是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它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恒心,见一样爱一样。这样不好。”生2:“我觉得课文中的小猴子还是很可爱的,因为它肯定是想找一样最好的东西送给妈妈或者奶奶。虽然最后两手空空地回去了,可是它的想法还是很好的。”
……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学目标,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是学生思想观点的真实反映,教师不能加以否认甚至斥责,而应該加以引导,只要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就可以。
三、游戏体验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及教材特点,因“材”施教,将课文进行动态处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画一画、演一演、玩一玩。
如《狐假虎威》、《从现在开始》、《狼和小羊》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动物的身份参加演出。学生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排演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面参与学习过程,而且能使学生找到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四、美读欣赏
美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就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用美的有声语言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如《再见吧,亲人》、《五彩池》、《桂林山水》、《纸船和风筝》等等。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美读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使其步步深入作者的情感变化之中,在思想和情感的强烈感染中,领略作品的思想美、意境美、情感美。为加强美读效果,教师还可以优美的乐曲或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烘托情感。
在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练习,这样情感更容易表达。如《家乡的秋白梨》,事先让学生选择“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学生甲:“我喜欢读春天的部分,因为小蜜蜂在花丛中唱着动听的乐曲,很有趣!”
学生乙:“我喜欢读秋天的部分,因为这时秋白梨成熟了,可以让我们品尝了。”
学生丙:“我喜欢读夏天的部分,因为这时候的秋白梨很可爱。”
学生丁:“我也喜欢读夏天的部分,因为秋白梨像人一样会跟我们捉迷藏。”
……
这样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朗读之后,还可以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学生通过自评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并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五、背诵练笔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背诵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背诵或复述的机会,并交给方法,要求当堂完成。
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也是促进思考,把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深入的学习过程。阅读课堂教学在学生感悟文本思想内容及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可适当安排课堂练笔。如利用课文空白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话;调动自身生活积累,知识经验,模仿课文语言进行再创作;抓住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表露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对文中的人物特点、语言表达、细节刻画进行自我评价等。每学一篇课文,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一次练笔,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先让学生抓住秋天的特点,找出重点词“大树、蟋蟀”等,进行背诵记忆。通过背诵,学生抓住了这首小诗的特点。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找到秋天的其他特点,进行仿写,并且配上美丽的插图,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写得很不错,画得也很美。
生甲:听听,秋的声音,青蛙跳入水中,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话音。
生乙:听听,秋的声音,树叶在空中飞舞,刷刷,是和大树妈妈离别的依恋。
生丙:听听,秋的声音,稻穗弯下了腰,鞠躬,是对农民伯伯的感谢。
……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只有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设计好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关键词] 课堂阅读 学习活动 学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谓“学为主”,就是以学生为主,学习为主,自学为主,形成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合作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由“教”到“学”的真实有效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重点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自读感悟
阅读是高度个体性的心智活动。教师要把学生的自读感悟作为阅读教学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自由地读、自主地读、自信地读,边读边感、边读边悟。比如,在初读阶段可引导学生读遍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对课文有些什么感受和体会?”“你发现了哪些问题”等。阅读中,教师还应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及时对文中的字、词、句、段进行圈、画、批注,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和疑惑。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时,让学生围绕“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教师进行批注式阅读。待学生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指名交流。
生甲:从“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可以看出为周总理送行的人很多。
生乙:从“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这句话中的三个“都”字,我觉得在场的每个人行动非常一致,因为他们都把总理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只有在亲人去世的时候,人们才会缠黑纱,戴白花。
……
学生个体的自读感悟是交流、合作、探究的基础。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二、质疑讨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就课文内容,课文语言质疑,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质疑。质疑这一环节可以放在课堂上的任何时候,如课始预习时,精读深思时,课尾回顾时等。
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小猴子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没有一点优点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生1:“我认为课文中不是在说这只小猴子有没有优点,只是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它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恒心,见一样爱一样。这样不好。”生2:“我觉得课文中的小猴子还是很可爱的,因为它肯定是想找一样最好的东西送给妈妈或者奶奶。虽然最后两手空空地回去了,可是它的想法还是很好的。”
……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学目标,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是学生思想观点的真实反映,教师不能加以否认甚至斥责,而应該加以引导,只要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就可以。
三、游戏体验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及教材特点,因“材”施教,将课文进行动态处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画一画、演一演、玩一玩。
如《狐假虎威》、《从现在开始》、《狼和小羊》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动物的身份参加演出。学生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排演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面参与学习过程,而且能使学生找到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四、美读欣赏
美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就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用美的有声语言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如《再见吧,亲人》、《五彩池》、《桂林山水》、《纸船和风筝》等等。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美读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使其步步深入作者的情感变化之中,在思想和情感的强烈感染中,领略作品的思想美、意境美、情感美。为加强美读效果,教师还可以优美的乐曲或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烘托情感。
在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练习,这样情感更容易表达。如《家乡的秋白梨》,事先让学生选择“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学生甲:“我喜欢读春天的部分,因为小蜜蜂在花丛中唱着动听的乐曲,很有趣!”
学生乙:“我喜欢读秋天的部分,因为这时秋白梨成熟了,可以让我们品尝了。”
学生丙:“我喜欢读夏天的部分,因为这时候的秋白梨很可爱。”
学生丁:“我也喜欢读夏天的部分,因为秋白梨像人一样会跟我们捉迷藏。”
……
这样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朗读之后,还可以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学生通过自评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并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五、背诵练笔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背诵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背诵或复述的机会,并交给方法,要求当堂完成。
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也是促进思考,把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深入的学习过程。阅读课堂教学在学生感悟文本思想内容及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可适当安排课堂练笔。如利用课文空白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话;调动自身生活积累,知识经验,模仿课文语言进行再创作;抓住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表露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对文中的人物特点、语言表达、细节刻画进行自我评价等。每学一篇课文,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一次练笔,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先让学生抓住秋天的特点,找出重点词“大树、蟋蟀”等,进行背诵记忆。通过背诵,学生抓住了这首小诗的特点。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找到秋天的其他特点,进行仿写,并且配上美丽的插图,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写得很不错,画得也很美。
生甲:听听,秋的声音,青蛙跳入水中,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话音。
生乙:听听,秋的声音,树叶在空中飞舞,刷刷,是和大树妈妈离别的依恋。
生丙:听听,秋的声音,稻穗弯下了腰,鞠躬,是对农民伯伯的感谢。
……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只有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设计好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