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因此,文言文教学是实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下面介绍文言文有效学习的策略。
1. 预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2. 抄读
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 解读
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4. 品读
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5. 诵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4)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5)指导写作读后感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6. 启读
在教学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指导启发。比如初中文言文自读课中的单一主题类的篇目有《与朱元思书》、《峡江寺飞泉亭记》、《醉翁亭记》等,大都语言优美,文笔清丽,意境闲适、悠远。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但相对小学的文言文其篇幅还是较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会顾此失彼,教师恰当的启发学生思路,能使学生的认知更为连贯系统,不至于走马观花。如教师教学《峡江寺飞泉亭记》时可以从细节上启发学生:(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2)课文的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别处的瀑布?(3)课文第三段写登山经过“奇”在哪里?(4)课文第四段写飞泉亭观瀑,最有情趣的句子有哪些?(5)课文第五段进一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飞泉亭观瀑的乐趣?(6)课文第六段主要写了什么?教师也可以从整体上启发学生:(1)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2)根据文章叙述的线索画出作者行程图并标出原因。《桃花源记》中的真假细节有哪些?《爱莲说》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就一定不好吗?学生一定会去乐于解答的。有效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新问题,发展了学生思维,何乐而不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自学方向会比较明确,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注意到情景的相互关照。
责任编辑〓邱〓丽
1. 预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2. 抄读
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 解读
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4. 品读
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5. 诵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4)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5)指导写作读后感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6. 启读
在教学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指导启发。比如初中文言文自读课中的单一主题类的篇目有《与朱元思书》、《峡江寺飞泉亭记》、《醉翁亭记》等,大都语言优美,文笔清丽,意境闲适、悠远。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但相对小学的文言文其篇幅还是较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会顾此失彼,教师恰当的启发学生思路,能使学生的认知更为连贯系统,不至于走马观花。如教师教学《峡江寺飞泉亭记》时可以从细节上启发学生:(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2)课文的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别处的瀑布?(3)课文第三段写登山经过“奇”在哪里?(4)课文第四段写飞泉亭观瀑,最有情趣的句子有哪些?(5)课文第五段进一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飞泉亭观瀑的乐趣?(6)课文第六段主要写了什么?教师也可以从整体上启发学生:(1)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2)根据文章叙述的线索画出作者行程图并标出原因。《桃花源记》中的真假细节有哪些?《爱莲说》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就一定不好吗?学生一定会去乐于解答的。有效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新问题,发展了学生思维,何乐而不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自学方向会比较明确,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注意到情景的相互关照。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