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把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加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B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能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阶段性健康教育;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04-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能够很快缓解患者的病痛,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实施常规护理,虽然有健康教育,但内容不够系统、全面,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康复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和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假体脱位,延长假体的使用期限的目的,我院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按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男l0例,女15例,年龄55~85岁,平均(65.45±15.19)岁,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7例。干预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0~80岁,平均(66.56±12.85)岁,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情、手术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系统的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
1.3 健康教育方式:对干预组患者于入院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所显示的信息,采用健康教育小册子、口头讲解、示范、演示等方法,分别于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回医院复诊和电话随访。出院时再发放相同的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1.3.1 入院时:通过护理评估,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护理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决定合适的教育形式、语言及方法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1.3.2 手术前教育:
1.3.2.1 心理护理: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行动不便,患髋疼痛,想通过手术解除疼痛,恢复肢体功能。但因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担心手术能否取得成功及假体脱位。另一方面又担心子女多花钱。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注重心理护理,通过全面沟通,利用教育小册子,用患者易于接受、理解的言语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请曾做过同类手术的病友介绍手术的经历及经验,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配合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的信心。
1.3.2.2 手术前的准备: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排便方式;要求吸烟者戒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的动作,以防肺部并发症。
1.3.3 手术后康复训练:
1.3.3.1 体位指导:术后当天取平卧位,患肢置于外展150中立位,两腿问放置等腰梯形枕或大枕头,避免外旋、内收及内旋等危险体位,以防假体脱位。术后第2、3天即可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但抬高床头不可超过45°;术后第5、6天抬高床头不可超过60°。
1.3.3.2 手术后饮食指导:术后6 h麻醉完全清醒后,可试饮水,无不适可鼓励患者正常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软食,但忌油腻及会引起肠胀气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术后尽快恢复正常口服饮食是快速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2]。
1.3.3.3 疼痛控制:术后充分止痛有利于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是早期下床活动的必要前提[2]。如果没有充分止痛,患者就会因怕痛而拒绝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或功能锻炼的动作不能做到位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本组患者术后使用口服止痛药,必要时肌注止痛药止痛,没有因疼痛而拒绝功能锻炼。
1.3.3.4 皮肤护理:鼓励患者多做抬臀动作,以利于局部通风,防止过热。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无碎屑,防止压疮的发生。
1.3.3.5 肢体功能锻炼:术后当天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有效镇痛的情况下进行踝泵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第1天可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腓肠肌训练、股二头肌训练、臀大肌训练。以上各组动作每天2~3次,每次做3组,每组做10次,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逐渐增加时间及频率。引流管拔除后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被动活动,但髋关节屈曲不可小于90°。
1.3.3.6 下床活动:下床活动的时间根据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等而定。首次下床活动应在医护人员的看护下扶助行架进行。大多数患者在起床后都有头晕,因此可先协助患者做下床站立练习,每天2次,待适应后再练习行走[3]。
1.3.3.7 上下楼梯:上楼梯时为健肢先上,拐杖随其后或同时跟进,而下楼梯为拐杖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下。
1.3.4 出院前健康教育:
1.3.4.1 正确的防脱位姿势: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禁止双膝并拢和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取物、接电话;不翘二郎腿和坐位时穿鞋;如厕时应使用高便桶;任何时间双下肢都不交叉,不盘腿,不下蹲,不坐矮凳,坐时患肢要自然下垂。
1.3.4.2 控制体重:严格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在不平整、不光滑的路面行走,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1.3.4.3 预防并控制感染:拔牙或严重的感染需看医师时,应告知医师曾做过关节置换手术,以便医师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防细菌随血运传播而致关节感染。出现患侧髋关节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或咨询医生。
1.3.5 出院后复诊计划和电话随访:出院后应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定时回医院复查。于出院后的第1周、第2周及第4周分别电话随访。以询问回家后的生活情况,有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1.4 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均采用国际公认的HaMs髋关节评分表[4]评价髋关节功能康复程度。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四个方面,总分为l00分,得分越高,功能康复越好。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表∞0评价,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床椅)、活动(步行)、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程度分为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评价时间为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时问为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年。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s髋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干预组患者受教育前后医学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问卷得分比较干预组患者受教育后医学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得分(95.25 4±4.75)高于受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X±S
项目例数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
干预组2520.51±15.4380.56±10.8588.75±9.3393.28±7.2595.84±6.33
对照组2521.12±12.3365.25±12.2170.19±11.2182.55±10.4985.43±9.372
P值>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Harris指数(BI)评分比较X±S
项目例数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
干预组2531.67±15.4563.33±18.1980.36±12.9982.88±10.2697.78±5.25
对照组2530.86±14.6452.45±15.8961.33±12.1276.43±9.3788.66±6.21
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干预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HaMs髋关节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主要是由于干预组实施了前瞻性好、针对性强、科学性高的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有目的、分阶段地贯穿于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全过程,并延伸到出院后。一方面使患者认识健康教育内容是关系到自身康复和家庭幸福的大事,从而大大提高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每次教育内容适当,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掌握,提高了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才能取得比对照组更好的康复效果。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通过系统的、全程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康复护理工作,这是取得良好康复效果的关键。②疼痛教育,疼痛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损害有关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致体内激素系统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切口愈合。国外许多国家已把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加强疼痛教育,改变观念,可提高止痛的效果。而只有在无痛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功能锻炼。③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落实情况应及时检查,防止流于形式而影响康复效果。④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和培养通过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能在社区中独立生活,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⑤复诊计划和电话随访制度的建立,把健康教育扩大至社区,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5]。了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生活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随访重点为提醒患者防假体脱位的各种体位和行为。
有系统、有目的地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与常规护理密切配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使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雯.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2
[2] 熊剑秋,李昕华,丁丽,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 (3A):43—44
[3] 陈睿,许燕杏,林巧如,等.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B):30—31
[4]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50—151,604—605
[5] 孙爱华.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4(4):95—96
作者单位:516001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阶段性健康教育;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04-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能够很快缓解患者的病痛,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实施常规护理,虽然有健康教育,但内容不够系统、全面,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康复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和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假体脱位,延长假体的使用期限的目的,我院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按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男l0例,女15例,年龄55~85岁,平均(65.45±15.19)岁,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7例。干预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0~80岁,平均(66.56±12.85)岁,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情、手术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系统的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
1.3 健康教育方式:对干预组患者于入院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所显示的信息,采用健康教育小册子、口头讲解、示范、演示等方法,分别于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回医院复诊和电话随访。出院时再发放相同的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1.3.1 入院时:通过护理评估,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护理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决定合适的教育形式、语言及方法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1.3.2 手术前教育:
1.3.2.1 心理护理: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行动不便,患髋疼痛,想通过手术解除疼痛,恢复肢体功能。但因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担心手术能否取得成功及假体脱位。另一方面又担心子女多花钱。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注重心理护理,通过全面沟通,利用教育小册子,用患者易于接受、理解的言语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请曾做过同类手术的病友介绍手术的经历及经验,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配合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的信心。
1.3.2.2 手术前的准备: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排便方式;要求吸烟者戒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的动作,以防肺部并发症。
1.3.3 手术后康复训练:
1.3.3.1 体位指导:术后当天取平卧位,患肢置于外展150中立位,两腿问放置等腰梯形枕或大枕头,避免外旋、内收及内旋等危险体位,以防假体脱位。术后第2、3天即可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但抬高床头不可超过45°;术后第5、6天抬高床头不可超过60°。
1.3.3.2 手术后饮食指导:术后6 h麻醉完全清醒后,可试饮水,无不适可鼓励患者正常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软食,但忌油腻及会引起肠胀气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术后尽快恢复正常口服饮食是快速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2]。
1.3.3.3 疼痛控制:术后充分止痛有利于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是早期下床活动的必要前提[2]。如果没有充分止痛,患者就会因怕痛而拒绝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或功能锻炼的动作不能做到位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本组患者术后使用口服止痛药,必要时肌注止痛药止痛,没有因疼痛而拒绝功能锻炼。
1.3.3.4 皮肤护理:鼓励患者多做抬臀动作,以利于局部通风,防止过热。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无碎屑,防止压疮的发生。
1.3.3.5 肢体功能锻炼:术后当天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有效镇痛的情况下进行踝泵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第1天可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腓肠肌训练、股二头肌训练、臀大肌训练。以上各组动作每天2~3次,每次做3组,每组做10次,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逐渐增加时间及频率。引流管拔除后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被动活动,但髋关节屈曲不可小于90°。
1.3.3.6 下床活动:下床活动的时间根据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等而定。首次下床活动应在医护人员的看护下扶助行架进行。大多数患者在起床后都有头晕,因此可先协助患者做下床站立练习,每天2次,待适应后再练习行走[3]。
1.3.3.7 上下楼梯:上楼梯时为健肢先上,拐杖随其后或同时跟进,而下楼梯为拐杖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下。
1.3.4 出院前健康教育:
1.3.4.1 正确的防脱位姿势: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禁止双膝并拢和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取物、接电话;不翘二郎腿和坐位时穿鞋;如厕时应使用高便桶;任何时间双下肢都不交叉,不盘腿,不下蹲,不坐矮凳,坐时患肢要自然下垂。
1.3.4.2 控制体重:严格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在不平整、不光滑的路面行走,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1.3.4.3 预防并控制感染:拔牙或严重的感染需看医师时,应告知医师曾做过关节置换手术,以便医师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防细菌随血运传播而致关节感染。出现患侧髋关节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或咨询医生。
1.3.5 出院后复诊计划和电话随访:出院后应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定时回医院复查。于出院后的第1周、第2周及第4周分别电话随访。以询问回家后的生活情况,有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1.4 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均采用国际公认的HaMs髋关节评分表[4]评价髋关节功能康复程度。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四个方面,总分为l00分,得分越高,功能康复越好。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表∞0评价,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床椅)、活动(步行)、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程度分为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评价时间为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时问为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年。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s髋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干预组患者受教育前后医学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问卷得分比较干预组患者受教育后医学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得分(95.25 4±4.75)高于受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X±S
项目例数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
干预组2520.51±15.4380.56±10.8588.75±9.3393.28±7.2595.84±6.33
对照组2521.12±12.3365.25±12.2170.19±11.2182.55±10.4985.43±9.372
P值>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Harris指数(BI)评分比较X±S
项目例数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
干预组2531.67±15.4563.33±18.1980.36±12.9982.88±10.2697.78±5.25
对照组2530.86±14.6452.45±15.8961.33±12.1276.43±9.3788.66±6.21
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干预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HaMs髋关节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主要是由于干预组实施了前瞻性好、针对性强、科学性高的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有目的、分阶段地贯穿于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全过程,并延伸到出院后。一方面使患者认识健康教育内容是关系到自身康复和家庭幸福的大事,从而大大提高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每次教育内容适当,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掌握,提高了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才能取得比对照组更好的康复效果。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通过系统的、全程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康复护理工作,这是取得良好康复效果的关键。②疼痛教育,疼痛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损害有关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致体内激素系统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切口愈合。国外许多国家已把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加强疼痛教育,改变观念,可提高止痛的效果。而只有在无痛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功能锻炼。③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落实情况应及时检查,防止流于形式而影响康复效果。④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和培养通过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能在社区中独立生活,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⑤复诊计划和电话随访制度的建立,把健康教育扩大至社区,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5]。了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生活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随访重点为提醒患者防假体脱位的各种体位和行为。
有系统、有目的地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与常规护理密切配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使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雯.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2
[2] 熊剑秋,李昕华,丁丽,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 (3A):43—44
[3] 陈睿,许燕杏,林巧如,等.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B):30—31
[4]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50—151,604—605
[5] 孙爱华.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4(4):95—96
作者单位:516001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