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自学潜能的探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责备学生:“这个问题我讲了多少遍,为什么你们还是学不会……”其实老师应当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情景多次出现。我的感想是老师讲课像演戏,学生听课象看戏。试想每天六七个老师演了六七场戏,学生能有多少印象,一般的场景下课即忘,所以老师应想尽一切办法使课堂精彩起来,可是数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有多少内容能精彩起来。那么我就在想,既然老师对自己讲过的印象很深,何不让学生自己去演每一场戏,让学生做演员,老师做导演如何。于是,我们便设计了一套让学生完全参与的教学过程。
  我们的办法是,教师不再站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是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整理形成文字学案发给学生。这个学案是要适合学生自学和在自学中发现问题的教材。学生针对学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的过程完成一个学习单元。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后能形成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就像在排戏之前背台词一样,必须先大致理解剧本的内涵,角色特征为排练做准备。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做”。自学应当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
  小组讨论是在自学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把知识呈现出来。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网络化,尽管在自学与小组讨论中有可能发现不了什么,也可能提炼出的问题不太完善,但他们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在实践与对话中产生了心灵感应与思维对接。把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殿堂,转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理解的场所。
  课堂辩论是把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升华的阶段,让学生代表在讲台上把学习的单元知识系统地展示出来。全体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与讨论,但这种辩论与小组讨论不同,一个是面积扩大了,有可能使知识更加全面和理解的更深刻。这一点类似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但又不同于他们。这里的辩论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而不是几个习题的讲解,是共同在寻求知识内在联系而不是只求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双曲线几何性质这一节,学生在辩论环节中不但充分地掌握了课本要求的内容,且提出了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多种情况。如直曲联立得到的是一次方程,为什么?其深层含义是什么?通过讨论与分析得到原因,是因为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借此又向深层挖掘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当直线恒过一定点且此点在双曲线内部时,直线与双曲线恒有交点,这些问题是在老师讲过多次学生不一定能掌握的。到此学生认为挖掘的可以了,老师又提出交点的位置比如交在右两点、交在左支两点、交在左右两支各一点,应满足什么条件?学生乘胜追击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课堂辩论充分满足了学生“展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心理需要与情感体验,使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兴趣与激情,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
  那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在干什么?一、编写能够适合学生自我探索的教材;二、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讨论,在辩论中合适的时机可以参与辩论;三、导演整个学习过程。
  众所周知,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现实”,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教师要舍得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思维、迸发灵感。这样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激励者、参与者。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题学习,学生往往表现出自主实验的能力不强,实验的过程中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完成不了其必要的归纳和总结,而且遭遇挫折后容易形成夭折等现象。针对这些可能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课题学习的活动中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首先是教学的理念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实践,其次数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与交流、自主归纳与总结。教学中可将课堂问题的“问→學”变换为学生自主对问题的“设计→解决→再设计→再解决”的探索过程。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要教师指导有方,鼓励及时,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将很快会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
期刊
摘 要:初中生有两怕,一怕周树人,怕写作文。要使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宏观扩展上下功夫。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宏观扩展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无论是词句、文体、结构等知识要点,还是观察、思考、表达等运用能力,都会在作文中显示出来。如果只注意到宏观方面,作文教学未免显得空洞,如果只注意到微观方面,则又会陷入呆板的死胡同。所以有必要完整地认识、全面地展开。从作文教学的内在特点
期刊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条件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与教研组的教师一起做了相关的探讨和尝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第一堂英语课    每上第一节课时,笔者总是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
期刊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领域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主要方面,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当今社会三大问题。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通过教学革新渗透环境意识,使学生能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把科学发展观化为自觉行动。而历史学科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环保问题教育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该如何渗透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在唱好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阅读形式之一,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文章思想内容的一种教学活动。朗读既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学生朗读水平每况愈下。走进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 观察力 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察看。数学
期刊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而课堂合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为此,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合作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解题教学,可以促使数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    练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