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指导,分享佳作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直观、有效地交流写话作业,一年来,我坚持收集、整理学生写话中的佳作,以佳作为载体,把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学生的读、写能力渐渐得到了提高。
  一、 在日常的写话训练中,加强指导与训练
  1. 老师下水文引路。有一些看图写话,我在课堂上示范写一篇完整的写话。老师写下水文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写话的框架,让学生学习老师是如何仔细观察图画,再具体、细致地写下来,从而模仿老师的表达方法。
  2. 给予“写话提示”。学习了《月亮湾》一课,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家乡的一处美景。我在课堂上对如何写进行了一番指导,还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写话提示”,以便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由于要求明确,同学们写出了不错的文章。
  3. 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写话训练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小猴子送果子》是我指导的一幅看图写话,开头部分是:“小猴子的外婆送给小猴一篮子的水蜜桃,让它送给生病的妈妈吃。小猴会把水蜜桃送给妈妈吃吗?”要求学生续编故事。由于坚持训练,学生能从自己的视角,呈现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刚出门一会儿,小猴就遇到了饥饿的狐狸。于是……”“小猴把篮子里的水果给扔了,摘了红‘果子’。……妈妈说:‘你摘的是红辣椒呀!’”……
  4. 鼓励学生生动表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学生容易学,也乐于写。例如,学习了二上陈毅写的《青松》一诗,我让学生用几句话写出青松的外形。有的学生写道:“松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它的叶子像针一样,碰到还扎手呢。我喜爱青松,再冷的冬天它也依然那么挺立,像站岗的哨兵一样。”“松树的枝叶像一只只大手伸出来,轻轻托住雪花,好像非常感谢上天赐给它们的洁白的礼物。”这两个学生都能用生动的比喻写出青松的外形。
  再如,二下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写一种常见的动物。有个学生在一段话中生动地运用了4个比喻句,使小猫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小猫的脑袋圆圆的,顶着一对尖尖的、灵敏的耳朵,像一对信号塔,随时接收信号。它的眼睛圆溜溜的,到了晚上会发出绿色的光,像两盏小夜灯。它的身体胖乎乎的、软软的,像穿了一件皮袄。它的尾巴好像鸡毛掸子。”
  5. 渗透细节描写的方法。学生在写话过程中常会遇到写不具体的难题,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对此进行了专题系列训练。比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人物的动作,我从写好人物手的动作入手,指导学生写了一系列看图写话,学生学着仔细观察,再细致地写下来。如看图写话《帮妈妈做饭》,学生关注到妈妈炒菜时左手、右手的动作,写道:“妈妈穿着花裙子,左手扶着锅柄,右手拿着锅铲专心致志地炒着牛柳。”“妈妈左手拿着锅柄,右手拿着锅铲轻轻地炒着土豆丝。然后右手一掂,锅里的土豆丝立刻翻了个身,一个不剩地回到锅里。”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谁不愿意多读几遍呢?
  再如,《放烟花》这幅图有3个人物,该怎样写好他们手的动作呢?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再分别写下来。有的学生写道:“爸爸右手拿火柴,左手护着妈妈和小明,左腿弯曲下蹲,右腿伸直,小心翼翼去点爆竹。妈妈右手捂着小明的耳朵,左手抓着小明的身体,让他不要害怕。小明双手紧紧捂住耳朵。”这段写话不仅把爸爸、妈妈、小明手的动作都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了,而且还注意到了爸爸双腿的动作。
  通过指导与训练,学生掌握了方法,观察变得细致了,描写也具体了。
  二、 收集整理,分享佳作
  1. 老师有针对性、激励性的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都应以充满激情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对于佳作的点评,可以针对同一类学生共同的优点进行点评。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亮点进行激励性点评。如对写话《奶奶生病了》的几篇佳作,我点评道:“选上的5篇写话,呈现出不同的亮点:袁张昕清楚地写出了奶奶的病情:‘血压有点高’; 张静怡准确地写出了奶奶的病容:‘白发苍苍的奶奶戴着一副老花镜,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秦亚轩具体地写出了照顾奶奶的动作:‘拿来一束鲜花插在花瓶里……接着又洗了……,跑着递给……’;李思墨写道:‘奶奶躺在床上,寂寞地看着床头柜上插在花瓶里的一束花’。此句准确地表达了病中的老人是多么渴望亲人的关心、照顾呀!”
  2. 引导学生采用评读、评思、评写、评改、评画等方法学习佳作。
  评读就是让学生学会读老师的评语。教师将提醒学生重点注意的评语加粗,引导学生重点读,仔细体味。学生在老师评语的引领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表达。
  评思,学生读完佳作后,围绕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去思考。如,我在《小猴子送果子》这期佳作稿中设计了以下几道思考题:
  (1)完成填空。
  读完后,我认识了严泽雅笔下(不畏辛劳、快乐)的小猴,霍熠晨笔下(机智)的小猴,李思墨笔下(自作聪明、知错就改)的小猴,袁张昕笔下(贪吃)的小猴,刘天麟笔下(关心妈妈、不贪吃)的小猴,宋哲凡笔下(乐于助人)的小猴,陈辰笔下(机智而又乐于助人)的小猴。
  (2)对照自己的写话:
  ①你觉得你的文章中有什么地方写得也不错呢?
  ②有没有把“送果子”的过程写具体呢?
  (3)你最喜欢谁的写话,为什么?仔细想想,准备课上和同学们交流吧。
  评写,在评读、评思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试着用表情、词语、短语等评价同学的文章。
  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学习老师、同学的评语,修改自己的文章。
  评画,在《一种常见的动物》这期佳作稿中,我根据学生笔下描写的动物,选了一些图片附在旁边。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非常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学着给自己的文章配插图。这样,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也调动了他们写话的兴趣。
  3. 当堂朗读佳作。当一期佳作稿发到学生手上,每个孩子都会按要求学习。第二天课堂上,小作者们要为同学们朗读,然后师生共同评议。这学期,我还训练学生脱稿与同学交流。
  佳作稿既展示了学生的精彩,又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也让他们品尝到了分享与成功的快乐,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为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修改有必要教会学生“咬文嚼字”,让学生掌握整体审视,立意谋篇、选词炼句的有效方法,努力使其习作达到最佳水平。下面试就习作评改中“咬文嚼字”的基本过程及相应方法发表我们的体会。  一、 主题的重新审视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统率着文章的全局,又关照着文章的细节。审视习作的主题有无问题,应运用全篇通读、整体知觉、归纳梗概、确定主次等方法。一次暑期返校,我们根据
【案例回放】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星光大道”吧,很多明星都是站在这样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上一举成名的,今天,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一个舞台,让你们习作的精彩片段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有信心吗?(有)  师:请同学们以小小组为单位,先朗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认真评一评。选出小组内的精彩片段在班上交流。  师:习作T台秀开始了。  生:我推荐xxx写的《扬子鳄的自述》。  啊哈,大家好
一、 高位指导——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也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毋庸置疑,学生有质量的书写,离不开教师悉心的指导,而教师只有明确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标,有的放矢,写字指导才能步步到位。  1. 用好教材资源。北师大版低年级二下教材中语文天地的第一题,都是安排学写字的练习,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
初读课文,我们常常只是按部就班地学学生字,读读课文,机械重复,教学必然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常态的教学中,怎样增添新的因素,以启动、刺激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就要求
有效的词语教学,能使孩子依托文本深入品味,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使阅读、写作教学根深叶茂。那么该怎样帮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义,挖掘词语的意味,从而激发词语的活力呢?  一、 回归生活,让词语教学“接地气”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要尽量让词语教学回归生活。本学期课本上,我们要学习一组描述秋天的成语,又刚好是秋天,我就带孩子们去校园走一走,看看风景,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尽情享受秋风
一、营造氛围,消除障碍,使学生敢于深度质疑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很少提出问题,似乎习惯了用耳朵听,却忘记了用嘴巴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障碍:一是怕提
众所周知,“非连续性本文”区别于“连续性文本”,它需要学生从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 面对独具特点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又该如何去探求、遵循其教学之道呢?下面笔者就“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重境界:入情入境始与亲——循“境”而“入”  境,即教师在课堂伊始创设的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
当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为:言之无物与无物言之。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和复习时做了以下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 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并进  1. 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学完课文后,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如我们教过古文《陋室铭》之后,学生对这种短小精悍的骈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写《学习铭》《作业铭》《上课铭》,
2011年正好任教初一,于是,我的作文教学改革就开始了。初一的习作教学我着力做以下十件事。  首先,写日记。写日记的目的,一是练笔,二是积累素材,三是使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教给学生日记的一般格式之后,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写了。一开始并没有规定题目和内容,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目的就是让学生去掉那些条条框框,甩开膀子写!可是,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出现了,该写的好像都写过了,学生开始
执教四(7)班三个多月来,我一直努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效果还真不错。我们班的作文形式很自由,也很有趣,这些生动有趣的作文栏目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撷取的。“生活万花筒”“你我悄悄话”“童话乐翻天”“诗歌发烧友”“故事连连看”“词语麻辣串”……学生给这种作文形式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随手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两个作文栏目:  你我悄悄话  学生特别喜欢讲悄悄话,咬着耳朵,永远讲不完。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