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的革新是个大课题。围绕这个大课题,争论了近一百年。前五十年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要不要革新,近五十年的争论,主要是怎样革新。这当然是大致的分法,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能截然分开。现在几乎没有人说中国画不需要革新的了,但具体到怎样革新,用什么途径革新,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如果细细归纳、分析各派意见,许多人在写生和吸收西画创造成果这两点上看法比较一致,大家主张用写生的办法使中国画家把目光转向自然,转向现实,从中吸取创作灵感,从而治疗中国画为前人观念和经验束缚所患的“贫血病”。大家主张吸收西洋绘画的长处,用较为入世的态度和较为写实的语言,来改造近代“文人画”的脱离现实和过分空灵。既然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争论又从何而起呢?原来争论的各方对怎样理解“写生”有不同的观点,有人主张用西画的写生法即用素描、速写法来对景写生,有人则主张采用传统“文人画”的感悟法即感受自然精神的办法,整体地把握自然物象的实质而不拘泥于自然的细节做写生的实践。至于涉及吸收西洋绘画养料,一方主张取印象主义之前西洋古典绘画的严格写实,另一方主张取印象派之后的现代艺术的创造精神。当然,争论归争论,实践的探索总是悄悄地进行着。自“五四”之后,中国画界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大师,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蒋兆和⋯⋯正是他们把中国画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使其具有现实的精神和创造的活力。在这些大师身上,人们领悟到这样一个真理:中西融合是中国艺术也是中国画发展的总趋势。而中西融合的途径,又是多种多样和不拘一格的。一个画家只要对中国传统和西洋艺术有深刻的理解,把自己的艺术创造牢牢地扎根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钻研,定能做出成绩来。不同学派的争论,即使它有门户之见,也会促进中国绘画的发展。
河塘清趣 宋 涤
就拿近十年中国画坛的状况来说,有人提出了中国画的“穷途末路”说,执拗地主张反对传统,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仅有博物馆的保存价值”。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中国绘画面临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的情势,正处于方兴未艾、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有极其光辉的未来。针对1949年之后中国绘画受现实主义艺术的某些消极影响,不少有为的中国画家主张“变”。一时变形、抽象之风盛起。与此同时,另外一些画家则持有另一种见解。他们认为,要抛弃的不是写实本身,而是那种缺乏真情实感的表面虚假的写实。因为,不是出自内心需要、不传达真性情的变形与抽象,同样不是真正的创造⋯⋯总之,热烈的学术争论启迪着画家。在这场大争论中,画家宋涤很少公开露面和表示态度。他默默地思考,勤奋地在作画,在探索,曰复一日,年复一年。宋涤的画作愈来愈引人注目,愈来愈有影响力。他走自己的路。他似乎用自己的画作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宋涤1945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他的性格务实而爽朗。早年投师李苦禅、许麟庐先生,学习花鸟写意。1963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国画人物和工笔花鸟。1964年转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装饰美术系学习,1968年毕业。1980年起,他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该院教授。由于宋涤从少年起受到传统写意、工笔、装饰美术和西洋画的训练,他的基础扎实、修养全面。他是在中西融合大潮流中成长起来的画家,他坚信中西融合为中国画的振兴开辟了广阔和光明的前景。
否定中国绘画传统的人常常对水墨画的媒材提出诘难,如认为宣纸不宜长期保存,宣纸的表现力有限,等等。宋涤却认为:“中国特有的生宣纸是一种神奇的绘画材料,其表现力是极为丰富的”。他对宣纸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生宣对墨和色彩有灵活的附着力和吸收力,和创作者的关系也非常亲切、直接。所谓绘画的表现力,对宋涤来说,就是“把对自然界的感觉和理解在生宣纸上缜密、深刻地表现出来。”缜密就是严谨而细致,深刻就是入木三分而不流于表面。很显然,宋涤是完全倾向于写实主义的。他是一位顽强的写实主义者。写实主义或称现实主义,不论在中国和外国,源远流长。因为它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近百年来在西方崛起的现代主义,出于学派偏见,对它加以否定,致使人们产生误解,以为写实主义是“过时的”语言。其实,缜密的写实,并非自然主义,它即可表现客观物象的美,也同时可以传达作者的内心感情,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近百年来照相术的进步,确实是对写实绘画的挑战。然而,再准确的机械眼睛和逼真的影象的录制,也代替不了人的眼、心和手的劳动,代替不了绘画创造。这就是写实绘画历经各种坎坷的历程而不致衰落的原因。宋涤认为,中国画写实的途径远未探索透尽,有无限的前途。因此,他怀着极大的兴致在生宣纸上探索写实的美,探索在形似中传神,在表达物象美的基础上抒发感情和表现神韵。
林涧小溪 宋 涤 1992年
如何创造新的、有个性的写实语言?宋涤经过反复研究和思考,决定在发挥中国水墨传统以点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洋画的色彩和块面造型。他充分利用中国毛笔的优势,坚持中国骨法用笔的传统,但同时用融合了西洋冷、暖色调的色彩直接入画。这样,宋涤的画既保持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又使这特色得到补充和发展,使绘画造型更立体、更丰满,更有空间层次。宋涤的这种彩墨画兼有中西绘画的长处,容易为世界人民所接受,这当中也包含有他希望使中国画成为世界语言的宏大意愿。
写实的绘画处理不好,容易产生冷漠和缺乏感情的弊端。宋涤作画,始终围绕一个中心目标—表现意境。所谓意境,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情景的统一。情是主观的,景是客观的,感情深刻而真挚,以这种感情去描绘景物,意境便会油然而生。宋涤作画,不论是写漓江、石林,还是写黄山、太湖,在取景写物中,均用含蓄空灵的笔触,描述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宋涤觉得,作画的感情来自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他说“我每每躺在草地上,凝视着一棵棵小草和各种乔灌木的躯体,他们那充满生命力的结构和充满生命节奏与旋律的动态⋯⋯”“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他认为:“绘画技法的创新有两个来源,一是面向传统,一是面向生活,不向传统吸取营养的人是愚蠢的人,不面向生活的人是艺术上的庸人。前者易,后者难,前者教你起步,后者使你奔腾。”由于宋涤摆正了生活与传统的关系,所以他的画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生活气息。在古人中,他最喜欢范宽、张择端、八大山人、虚谷,在现代画家中他最佩服林风眠和李可染。可他并不模仿和追随他们,他遵循“师造化”的原则。他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元明清山水名家画不出范宽《山行旅图》那样史诗般的巨作来呢?回答是他们丢掉了面向自然的原则,致使他们的那一套熟练的笔墨功夫在感人的景色前面束手无策,把握不住对物象的整体感觉。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宋涤始终坚持观察和体验,坚持审视地、富于感情地观察自然景色中的一枝一叶,并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描绘他们。因此,在宋涤的笔下,一切写实造型,远不是具体实景的写照,是传达感情的媒介和手段。他们本身各自是一个独立的、自为的世界,或有崭绝峥嵘之势,或有平淡天真之趣。在不同境界的画幅中,可以隐约看到这位执着于艺术,既有强烈务实精神,又有激情和幻想力的宋涤的影子。
鹈鹕 宋 涤
整体性和大度是宋涤画作的另一特色。他作画胸有成竹,从大局出发,把握整体。细节的描绘常常精致人微,但所有细节均服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如描绘漓江,江和水组合得宜,前景、中景和背景相互贯通,主次分明,布局紧凑,结构精密,以实带虚,虚实结合。他巧妙地把传统的平面结构和西洋画的焦点透视结合起来,表现景物的空间深度,赋予画面以磅礴的气势。读宋涤的画,首先为其总体气概所吸引,继而为其细节所陶醉,在对细节的感叹中,人们又自然地回到全局的观赏,得到视觉和心理的刺激,得到美的享受。
当今中国画坛“做”画之风甚为盛行。“做”的目的,本是为了以多样的手段,获得更丰富的表现力。但中国画的基本手段是骨法用笔,如果舍弃这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抛弃这基本功力,中国画的精神便难得到保持。宋涤坚持以“写”为主,被他吸收的西洋画法,同时也被赋予了中国画的传统精神。他做到笔到意到,落笔就是体积、质量、空间,就是节奏、韵律,就是神采、气氛。他有时用水墨做底色,敷以淡淡的西洋水彩。有时用墨合色以求变化,不论用那种方法,他的色彩典雅,有很高的格凋。这种色彩冷暖的微妙变化,由于是为意境表现服务的,便很自然地与中国的传统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新传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似乎告诉我们,中同画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宋涤有句口头禅,那便是:“中国画远远没有画够。”他要在“够”字上下功夫。他认为,由于文人士大夫一味追求写意,使水墨画在写实的表现上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许多人由于迷恋水墨韵味的小情趣,而使水墨画的路愈走愈窄。他正是要在写实的表现上开辟新道路,追求新境界。应该说,他走的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因为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和心血。他,凭着坚强的信念,坚韧的性格以及严肃、认真的劳动精神,更凭着他的才气、智慧和胆识,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在好手如林的中国画坛,他的创作以其独特的、有个性的面貌受到大家的尊重。有人说他的画“虽至精工,居然大雅”,也有人说他“融合中西,自成一格”。他自己却谦逊地说:“我仍在不懈地努力着,因为我理想着我的画—中国画能成为世界语言”。
宋涤的成功给我们以许多启示:艺术革新的路,中西融合的途径,非常宽广。只要认定革新中国画的目标,不论走哪条路,选用哪种方法,经过艰苦的探索都会做出成绩来的。在艺术上,最忌讳朝三暮四和投机取巧,在这里,用得着“独持己见,一意孤行”这句话。在当今中国画坛,不少人以“玩”画自娱,草率之风又复流行之时,宋涤重振写实雄风,给当代中国山水画增添了生机,使人们更加理智和清醒地估计写实语言的潜在力量。这行动本身,不正是一种反潮流的勇气和精神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一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里说的是词。画,何尝不是如此。宋涤的创作正在进入这一境界,而他正值生命和创作的旺盛期,他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漓江之晨 宋 涤
漓江近黄昏 宋 涤 2001年
延伸阅读·自家画语
在我看来,中国画的艺术成就当以花鸟画为最。无论是工笔还是简笔,历史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特别是简笔花鸟从明代发展至今,大师林立,后来者大多在大师们的阴影下徘徊。要想突破、创新确是困难的事。
在我的这些作品里,我运用以色彩为主调的彩墨画法,以复合色直接入画,力求表现物象的色彩冷暖关系和色调变化,追求一种温馨情调和阳光感。如果我的这些尝试能得到同行们的认可,或能给年轻人以启示,那将使我感到莫大的欣慰。
好的笔墨是正值,坏的笔墨是负值,而无所谓零。有人说艺术“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赞同,但我更要说,艺术只有是被世界认同的,才是民族的。
中国画的发展就是要深入生活,创造新的笔墨语言,表现新的意境。写实性绘画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中国画的写实也远远没有画够。我的画是写实的,画出了自己的风格之后就是写意的了。所以,宋涤的画都是写意的,假如你学我,就不是写意了,因为你写了宋涤的意。
据我所知,元代之前唐宋年间也没有这个“文人画”的概念。南宋梁楷的画被称为“减笔画”或“简笔画”。宋代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期,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那时画家注重深入生活写生。元代以后就不行了,大多数画家只是临摹前人的画,因袭古人成风。更有明代的董其昌,奢谈什么南宗北宗,抑北扬南,大概所谓的“文人画”就从那时兴起了。在我看来“文人画”不是绘画艺术的宗或派,也不是什么艺术风格,充其量只是个文化现象,说明有些文人也会画画而已,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所谓“文人画”慢慢延续到今天,已成为一些人作画浮躁,夸夸其谈的一种借口。不肯下功夫,画画造型不准就叫“文人画”,叫所谓“写意”。
奇怪的是几百年后的今天,一些院校毕业的受过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专家、权威们居然在鼓吹“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流,并推动着中国画发展。”严重的是这些人的言论和他们那些对物象造型肆意歪曲,重复古人笔墨,表现形式粗糙简单的作品正在误导着年轻人,误导着中国画发展。
当然,对于“文人画”我并不是全盘否定。它也有积极的因素在里面。在封建社会里,文人们提倡人文思想,强调艺术个性,力求把这种理念渗透到作品中,无疑是很先进的。但中国绘画发展到今天,社会对画家会有新的更高的要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
“新文人画”之说自然是无稽之谈。那些脱离物象的笔墨游戏式的“文人写意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者修身养性或退休老人颐养天年的娱乐方式而存在着保留价值。我认为作为一个绘画艺术家,重要的是画出令人感动的作品,而不是自我标榜什么,观众就会认可什么,最终要靠自己的作品说话。
(宋 涤)
延伸阅读·评论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世之俊杰,皆有其独。佛家之独觉,唯自悟道。道家之独觉,自悟玄理。吾兄宋涤于书画之门,独成一格,如其品性,特立独行,恃才孤行。其独秀于画坛,若梁惠王之独乐,凡人难与共赏。
(陈履生)
宋先生画山,山山不同;画水,江流各异;他画瀑布、流泉、野涧、山溪,互有其妙。他笔下的平畴、大漠、荒原、林莽、树丛、村落老街、旧宅深巷,均弥散出活脱脱的生命气息,表现出地貌、季节、岁月差异和四时春秋、阴晴朝暮、风雨侵蚀、日月照射、历史投影的痕迹。还有宋先生的人体、花鸟、静物,无不包含着他“虽至精工,居然大雅”的艺术品格和“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魅力。
我认为宋涤的新理念大致由四种内涵构成,一是东方文化情节风范;二是中西并融;三是怀抱自然生活;四是现代写实主义。
宋先生的“现代写实主义彩墨风景画”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建造,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他表示尚需以毕生的心血去完成此抱负。然而,他以其艺术行为本身,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对于当今仍沉湎于笔戏墨趣之醉意中的画坛,无疑是敲响了警世的钟声。
(沈道鸿)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在美术史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出艺术家都具备:一、其作品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即具独创性);二、作品有极高的难度(即具不可取代性);三、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是真正艺术家必具之特质,使之能有强大的动力去不断挑战自我,把艺术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数年前,我根据这三项标准发现了宋涤先生,当时宋先生的一系列清新脱俗而充满大自然气息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注意到宋先生的作品虽处处显露了东方绘画技法的坚实功力,然而在思维方式、审美和表现技巧上已跨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其后在彼此频密的交往和合作中,我对宋涤的艺术志趣、实力和才华有了更深的认识。
宋先生称得上是一位东方绘画艺术的虔诚信徒,然而他却痛惜古今有些被称之为名画家的太无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实有辱东方绘画艺术的美誉。他也深明画家需靠作品说话,空谈并无意义。故他以无比的毅力,默默地投入了一场艰巨的中国山水画革命。经过了多年深入的研究和无数的实践,终于以其超卓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独特而具高难度的宋涤画风。
(郭浩满)
延伸阅读·参考书目
《荣宝斋当代书画名家—宋涤花鸟画集》,宋涤,荣宝斋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自信是大师的性格—画家宋涤》,靳建疆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出版
《宋涤现代山水画》,宋涤,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2002年出版。
《宋涤绘画近作—1994》,宋涤,荣宝斋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