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身大学生影像节
阿丘现身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影像节是这次能够成功采访到他的前因所以就他参加影像节并担任评委的问题笔者当然不会放过。谈到这些,阿丘说 其实在所有评委里我是最不专业的可能是因为我和组委会的人比较熟。说到这还要说到阿丘主持的节目《社会纪录》的前身是《生活空间》栏目组的编导摄像全都是原来从事纪录片行业的他们有很深的纪录片情结《社会纪录》最早的时候就是把《生活空间》和《百姓故事》里面的经典纪录片解构把影像截断,把很多情节化成了解说词和主持人的叙述。这样就给大家留下一个《社会纪录》都是纪录片的印象,所以组委会就找到了阿丘。阿丘自诩是一个有大学情结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十八年了,可是他仍然可以从很多大学的活动里找回以前美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梦想所以他很欣然地接受了做评委的邀请。阿丘坦言,担任评委以来还没有做什么具体工作。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作为媒体的人,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人,可以带动一些效应。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 也是应该做的。之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就是看片子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评判写自己的评语。当笔者问阿丘他对于大学生影像作品的评判标准是怎样的时候阿丘认为首先这是一个大
学生的比赛要有大学生的属性:要有大学生自己拍的东西用自己的视角去看社会看生活看人。如果这部片子里没有点大学生的痕迹评委就会怀疑作品是不是克隆或者抄袭等等。其次就是要有创意。阿丘觉得大学生是最容易激发创意的群体,青春的冲动很容易萌生许多新鲜白勺想法和念头。这里面包括故事情节的创意影像结构的创意主题的创意。第三就是摄影基本功,阿丘说他不太喜欢太花哨的东西。比如有的作品在后期上花了很多心机但是前期很草率。相反那些前期沉稳一些,朴实一些,长镜头多一些的作品可能更能受到他的青睐。总结起来就是大学生的视角,精彩的创意,朴实的真挚的有耐心的影像结构。
在参加这次影像节之前阿丘主持过一个中国纪录片协会主办的纪录片大赛的颁奖典礼。那次珂丘一下看到了许多好的作品,他还记得二等奖里有三四个是大学生作品,都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作品。我当时就觉得大学生是影像爱好者当中不可或缺的群体,是最有朝气最有想法最有创作冲动的一个群体当时就觉得以后一定要留意大学生的影像作品。阿丘说。现在有许多爱好者都拿起DV拍了不少影像作品,这就需要有一些电视台和栏目能充当平台来播放。阿丘表示如果从央视的角度来说,不是获奖的作品就可以播出。每个电视台和栏目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刘影像质量的要求,对影像反映的主题的社会意义,主题思想的政治倾向等等都有要求。但是一旦有好的作品,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主题积极向上的,不违法乱纪和政策不抵触的都会考虑推荐播出。因为像《百姓故事》《纪事》还有一个新的叫《百姓档案》节目,都在征集民间影像。而将来中央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改革以后可能会有纪录片频道包括国内外的精彩纪录片,这些版块都会设置一些栏目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阿丘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给纪录片,可以出版作为商业或者教学研究等等很多人可以购买。现在还有很多网络视频可以通过点击率来解决利益在视频平台也可以随意点击很便捷。DV作品的播出渠道是很多的不定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才是成功好作品不担心没有人去欣赏。”
关于这次大学生影像节的优秀作品阿丘表示会尽力推荐播出。在审片子的时候他会带着制片主任一起去。这样的话,一旦遇到优秀的片子栏目组可以马上选择播放,或者推荐给兄弟栏目播放。甚至有的优秀作者,只要本人愿意就可以吸收到栏目组自勺队伍中来。像以前很多来应聘的人,也都是带着他们的作品来的。但很多作品都是按照领导或者别人的意愿来拍摄的,让人感觉不到应聘者的创作冲动、企图、构思,这样的应聘者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因为人自己本身思想构成的东西,很本真。阿丘说:“希望在这次影像节里能挖掘到这样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我们就需要这样用镜头说故事的人;通过独特的影像说故事而目说得很精彩。不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中央台全国各大电视台都需要这样的人。能够主动观察社会各个角落有不同发现的人。”
主持工作
目前由阿丘负责主持的栏目有两个《社会记录》和《人物新周刊》。
《社会记录》到今年的五月一日就开播整整四年了,它已经逐渐成为央视新闻频道的金牌栏目。在栏目成长的同时阿丘的主持风格也开始被厂大观众所接受和喜爱。阿丘对自己的主持风格的评价就是边缘化的别样的用平民语态述说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社会新闻故事。而这种播报新闻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接受心理,一种是很肯定认为《社会记录》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新闻讲述方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但是事实验证,形式是次要的如果这条消息本身就不是新闻那用什么形态来播报都没有用。阿丘说:“我们用另一种形态云解读新闻,让人觉得这个世间其实并不是每天都有很多沉重的事情压着我们,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情去理解它解构它,告诉大家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的新闻播报风格就是这样的。我也希望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但是底线是要忠于事实必须有社会责任感要有良心职业道德。”
因为《社会记录》是专题类节目不是信息类节目。所以除了说故事外还会加一些评论,会有一些个人的倾向性。这些倾向性也是王持人身后整个平台的倾向性这种形式在此之前也有 比如《文涛拍案》。但是它是针对案件《社会记录》则是保罗万象人生百态都可以包括。阿丘说 我们栏目的内容可以很靠新闻比如当天发生的事也可以很不靠新闻,有些事情发生在上个月,但是还是很有时效性。对今天对以后都还有效应还可以拿出来分析还是有人生的道理我们还是会播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赋予新闻性。与其说这是阿丘个人的主持风格不如说是这个团队精神气质的致性大家选择新闻事件与阿丘个人的描述语态和经验结构的特长是一个很好的结合。毕竟阿丘学过戏剧做过戏剧导演和编剧,他知道一个故事既不能像说书人那么渲染,也不能像一个正儿八经的新闻播报员那么客观理智,阿丘就是这样,夹在中间。有时候阿丘可以像播报员一样把一段新闻不加任何情绪地叙述一遍到了评论的时候他又可能会表现出一个目睹事件发生的旁观者的语气和姿态,用他的角度来评论。渐渐地整个节目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各地的民生新闻都纷纷效仿。做成品牌之后《社会记录》的局限也开始越来越大,上头和观众对栏目组的要求团队自身的追求。有一些负面消息作为喉舌不能碰触过度,老百姓知道就知道不能再深入挖掘。跟别的节目比起来《社会记录》更具备人文关怀的东西;个人情怀、草根话态、悲悯……阿丘说:“别看《新闻调查》《焦点访谈》那么高,那么狠,但是他们说的话有的时候未必有我们的狠但是我们说话说得狠,并不是以一个专家,评论员甚至领导的口吻,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在央视当主持人,普通话首先要过关。所以当对也有很多人对阿丘讲普通话里的口音表示质疑。当时有人跟我说你先把话说好了 才可以云评论然后我就想反问什么叫说好了?达到一级甲等就算说好了吗?不对他们只是在念字,把一群有思想的人训练成一群不会说自己话的人会念标准字的人那不是机器是什么?阿丘对这个问题显然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我不愿意当机器哪怕我有能力说好普通话,我都宁可要带一些自己的方言色彩,包括瑕疵,那才是我的选择这不影响我传播信息。可能有的人不喜欢,你不喜欢就不喜欢,你可以转台嘛。”
影像生活
小时候的阿丘对照相机很是痴迷,那时候丘爸爸就用120相机纪录他们的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种习惯让阿丘从小就开始有个想法,长大衣后自己也要用相机纪录自己的成长足迹。那时候没有DC、DV什么的,阿丘用父亲的120拍了很多反应校园生活的照片,直到后来有了DV便拿起DV记录自己女儿的成长生活然后刻成碟有空的时候翻出来看看,这成为阿丘一家的一大乐趣。阿丘说:“有的时候心情不好就把这些影像繁出来看看,虽然很粗糙,但是是我自己亲手记下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留在大脑中的记忆就要依赖这些去搜寻回来,影像对我来说是停留在家庭里的温馨回忆。”当然,阿丘也非常喜欢看电影,他自己也收藏了很多DVD。
阿丘买的第一部数码照相机是Sony的一直用到现在。而阿丘拥有的第一部小DV是他的个一朋友送给他的。这台小DV是阿丘的朋友用来纪录拍电影过程的,后来淘汰下来,就送给了阿丘。虽然是人家淘汰下来的,但是因为是3CCD的,对于阿丘来说也算是专业的了,光线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来播出的。阿丘平时用这台DV纪录一些女儿的一些“典型事件”:吃饭洗澡、入睡之前、哭闹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阿丘还神秘地透露,最近经常用DV“偷拍”女儿,“我教她骑自行车的时候,她妈妈在旁边偷拍,她边做作业边偷吃东西的时候我也在旁边偷拍。这些都不是刻意的就是你做你的我拍我的。”虽然说是人家淘汰下来的产品,但是阿丘用起来得心应手。他笑着对笔者说:“在使用的时候觉得自己俨然就是一个摄像了,”虽然在拍摄上属于随意派,但阿丘从来不自己动手对DV素材进行后期制作都是请同事帮忙。有时候阿丘觉得那些素材都不用剪辑因为在拍摄的时候已经注意了针对性,而不是一味冗长的拍摄。阿丘说:“有的时候哪怕你手一晃回放的时候一下就可以记起当时的情形。剪辑过了反而不好了,都不是很原生态,我不太喜欢剪辑。”
说到有没有想去尝试“触电”,阿丘则回忆起了往事。在很早以前阿丘还是个编剧的时候就拍过电影电视剧但都是跑龙套。当了王持人以后台里有规定不允许主持人参加未经台里允许的影像摄制活动。阿丘说;“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你说的话做的事要有公信力要有新闻属性和新闻影响力所以要少在一些虚构的情节里扮演角色会有影响。但是我自己从来都觉得一个新闻人也要具有一定的娱乐精神,当然这还需要考虑到你和你所处的一个机制要吻台。如果有机会并条件允许的话我是会考虑出演一些影视角色的。”
阿丘现身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影像节是这次能够成功采访到他的前因所以就他参加影像节并担任评委的问题笔者当然不会放过。谈到这些,阿丘说 其实在所有评委里我是最不专业的可能是因为我和组委会的人比较熟。说到这还要说到阿丘主持的节目《社会纪录》的前身是《生活空间》栏目组的编导摄像全都是原来从事纪录片行业的他们有很深的纪录片情结《社会纪录》最早的时候就是把《生活空间》和《百姓故事》里面的经典纪录片解构把影像截断,把很多情节化成了解说词和主持人的叙述。这样就给大家留下一个《社会纪录》都是纪录片的印象,所以组委会就找到了阿丘。阿丘自诩是一个有大学情结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十八年了,可是他仍然可以从很多大学的活动里找回以前美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梦想所以他很欣然地接受了做评委的邀请。阿丘坦言,担任评委以来还没有做什么具体工作。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作为媒体的人,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人,可以带动一些效应。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 也是应该做的。之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就是看片子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评判写自己的评语。当笔者问阿丘他对于大学生影像作品的评判标准是怎样的时候阿丘认为首先这是一个大
学生的比赛要有大学生的属性:要有大学生自己拍的东西用自己的视角去看社会看生活看人。如果这部片子里没有点大学生的痕迹评委就会怀疑作品是不是克隆或者抄袭等等。其次就是要有创意。阿丘觉得大学生是最容易激发创意的群体,青春的冲动很容易萌生许多新鲜白勺想法和念头。这里面包括故事情节的创意影像结构的创意主题的创意。第三就是摄影基本功,阿丘说他不太喜欢太花哨的东西。比如有的作品在后期上花了很多心机但是前期很草率。相反那些前期沉稳一些,朴实一些,长镜头多一些的作品可能更能受到他的青睐。总结起来就是大学生的视角,精彩的创意,朴实的真挚的有耐心的影像结构。
在参加这次影像节之前阿丘主持过一个中国纪录片协会主办的纪录片大赛的颁奖典礼。那次珂丘一下看到了许多好的作品,他还记得二等奖里有三四个是大学生作品,都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作品。我当时就觉得大学生是影像爱好者当中不可或缺的群体,是最有朝气最有想法最有创作冲动的一个群体当时就觉得以后一定要留意大学生的影像作品。阿丘说。现在有许多爱好者都拿起DV拍了不少影像作品,这就需要有一些电视台和栏目能充当平台来播放。阿丘表示如果从央视的角度来说,不是获奖的作品就可以播出。每个电视台和栏目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刘影像质量的要求,对影像反映的主题的社会意义,主题思想的政治倾向等等都有要求。但是一旦有好的作品,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主题积极向上的,不违法乱纪和政策不抵触的都会考虑推荐播出。因为像《百姓故事》《纪事》还有一个新的叫《百姓档案》节目,都在征集民间影像。而将来中央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改革以后可能会有纪录片频道包括国内外的精彩纪录片,这些版块都会设置一些栏目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阿丘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给纪录片,可以出版作为商业或者教学研究等等很多人可以购买。现在还有很多网络视频可以通过点击率来解决利益在视频平台也可以随意点击很便捷。DV作品的播出渠道是很多的不定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才是成功好作品不担心没有人去欣赏。”
关于这次大学生影像节的优秀作品阿丘表示会尽力推荐播出。在审片子的时候他会带着制片主任一起去。这样的话,一旦遇到优秀的片子栏目组可以马上选择播放,或者推荐给兄弟栏目播放。甚至有的优秀作者,只要本人愿意就可以吸收到栏目组自勺队伍中来。像以前很多来应聘的人,也都是带着他们的作品来的。但很多作品都是按照领导或者别人的意愿来拍摄的,让人感觉不到应聘者的创作冲动、企图、构思,这样的应聘者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因为人自己本身思想构成的东西,很本真。阿丘说:“希望在这次影像节里能挖掘到这样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我们就需要这样用镜头说故事的人;通过独特的影像说故事而目说得很精彩。不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中央台全国各大电视台都需要这样的人。能够主动观察社会各个角落有不同发现的人。”
主持工作
目前由阿丘负责主持的栏目有两个《社会记录》和《人物新周刊》。
《社会记录》到今年的五月一日就开播整整四年了,它已经逐渐成为央视新闻频道的金牌栏目。在栏目成长的同时阿丘的主持风格也开始被厂大观众所接受和喜爱。阿丘对自己的主持风格的评价就是边缘化的别样的用平民语态述说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社会新闻故事。而这种播报新闻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接受心理,一种是很肯定认为《社会记录》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新闻讲述方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但是事实验证,形式是次要的如果这条消息本身就不是新闻那用什么形态来播报都没有用。阿丘说:“我们用另一种形态云解读新闻,让人觉得这个世间其实并不是每天都有很多沉重的事情压着我们,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情去理解它解构它,告诉大家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的新闻播报风格就是这样的。我也希望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但是底线是要忠于事实必须有社会责任感要有良心职业道德。”
因为《社会记录》是专题类节目不是信息类节目。所以除了说故事外还会加一些评论,会有一些个人的倾向性。这些倾向性也是王持人身后整个平台的倾向性这种形式在此之前也有 比如《文涛拍案》。但是它是针对案件《社会记录》则是保罗万象人生百态都可以包括。阿丘说 我们栏目的内容可以很靠新闻比如当天发生的事也可以很不靠新闻,有些事情发生在上个月,但是还是很有时效性。对今天对以后都还有效应还可以拿出来分析还是有人生的道理我们还是会播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赋予新闻性。与其说这是阿丘个人的主持风格不如说是这个团队精神气质的致性大家选择新闻事件与阿丘个人的描述语态和经验结构的特长是一个很好的结合。毕竟阿丘学过戏剧做过戏剧导演和编剧,他知道一个故事既不能像说书人那么渲染,也不能像一个正儿八经的新闻播报员那么客观理智,阿丘就是这样,夹在中间。有时候阿丘可以像播报员一样把一段新闻不加任何情绪地叙述一遍到了评论的时候他又可能会表现出一个目睹事件发生的旁观者的语气和姿态,用他的角度来评论。渐渐地整个节目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各地的民生新闻都纷纷效仿。做成品牌之后《社会记录》的局限也开始越来越大,上头和观众对栏目组的要求团队自身的追求。有一些负面消息作为喉舌不能碰触过度,老百姓知道就知道不能再深入挖掘。跟别的节目比起来《社会记录》更具备人文关怀的东西;个人情怀、草根话态、悲悯……阿丘说:“别看《新闻调查》《焦点访谈》那么高,那么狠,但是他们说的话有的时候未必有我们的狠但是我们说话说得狠,并不是以一个专家,评论员甚至领导的口吻,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在央视当主持人,普通话首先要过关。所以当对也有很多人对阿丘讲普通话里的口音表示质疑。当时有人跟我说你先把话说好了 才可以云评论然后我就想反问什么叫说好了?达到一级甲等就算说好了吗?不对他们只是在念字,把一群有思想的人训练成一群不会说自己话的人会念标准字的人那不是机器是什么?阿丘对这个问题显然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我不愿意当机器哪怕我有能力说好普通话,我都宁可要带一些自己的方言色彩,包括瑕疵,那才是我的选择这不影响我传播信息。可能有的人不喜欢,你不喜欢就不喜欢,你可以转台嘛。”
影像生活
小时候的阿丘对照相机很是痴迷,那时候丘爸爸就用120相机纪录他们的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种习惯让阿丘从小就开始有个想法,长大衣后自己也要用相机纪录自己的成长足迹。那时候没有DC、DV什么的,阿丘用父亲的120拍了很多反应校园生活的照片,直到后来有了DV便拿起DV记录自己女儿的成长生活然后刻成碟有空的时候翻出来看看,这成为阿丘一家的一大乐趣。阿丘说:“有的时候心情不好就把这些影像繁出来看看,虽然很粗糙,但是是我自己亲手记下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留在大脑中的记忆就要依赖这些去搜寻回来,影像对我来说是停留在家庭里的温馨回忆。”当然,阿丘也非常喜欢看电影,他自己也收藏了很多DVD。
阿丘买的第一部数码照相机是Sony的一直用到现在。而阿丘拥有的第一部小DV是他的个一朋友送给他的。这台小DV是阿丘的朋友用来纪录拍电影过程的,后来淘汰下来,就送给了阿丘。虽然是人家淘汰下来的,但是因为是3CCD的,对于阿丘来说也算是专业的了,光线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来播出的。阿丘平时用这台DV纪录一些女儿的一些“典型事件”:吃饭洗澡、入睡之前、哭闹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阿丘还神秘地透露,最近经常用DV“偷拍”女儿,“我教她骑自行车的时候,她妈妈在旁边偷拍,她边做作业边偷吃东西的时候我也在旁边偷拍。这些都不是刻意的就是你做你的我拍我的。”虽然说是人家淘汰下来的产品,但是阿丘用起来得心应手。他笑着对笔者说:“在使用的时候觉得自己俨然就是一个摄像了,”虽然在拍摄上属于随意派,但阿丘从来不自己动手对DV素材进行后期制作都是请同事帮忙。有时候阿丘觉得那些素材都不用剪辑因为在拍摄的时候已经注意了针对性,而不是一味冗长的拍摄。阿丘说:“有的时候哪怕你手一晃回放的时候一下就可以记起当时的情形。剪辑过了反而不好了,都不是很原生态,我不太喜欢剪辑。”
说到有没有想去尝试“触电”,阿丘则回忆起了往事。在很早以前阿丘还是个编剧的时候就拍过电影电视剧但都是跑龙套。当了王持人以后台里有规定不允许主持人参加未经台里允许的影像摄制活动。阿丘说;“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你说的话做的事要有公信力要有新闻属性和新闻影响力所以要少在一些虚构的情节里扮演角色会有影响。但是我自己从来都觉得一个新闻人也要具有一定的娱乐精神,当然这还需要考虑到你和你所处的一个机制要吻台。如果有机会并条件允许的话我是会考虑出演一些影视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