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了非常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逐渐向现代化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本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将高中语文课程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学得开心且高效,是我们作为高中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現代语文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48
   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主要学科之一,高中语文更是在重要的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语文学科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乏味性,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创新,学生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及积极性。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克服高中语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弊端,本文就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做出了以下相关讨论。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发展的一种教学技术,简单来说,它的本质就是通过摄像机录制教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再由视频为媒介,将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的一种教学资源。微课中包含了所涉及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在课堂中的练习测试、学生的学后反馈、教师点评等学习资源。微课主要以一个主题为单位,将一个主题为一个教学单位来进行学习。
   二、微课的特征
   (一)教学时间短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有特别的但最长不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教学时间的40-50分钟,微课更加方便于学生用零星时间进行学习,以及方便教师由此展开对学生的解惑和知识的巩固。
   (二)教学内容少
   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以主题为单位,一节微课只解决一个问题,相对于传统课堂的系统性教学,微课更加精简,在其课程中,将所讲内容进行了总结,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三)资源组成“情景化”,使用方便
   微课以视频为媒介,包括了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料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及学生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扩展了知识,也让教师在平时的观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优化,促进教学方法和风格的改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从而使学生学得更加高效轻松,促进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微课的教学以主题为单位,将教学结果简化为更加通俗易懂的结论。微课的观看载体多样,手机、电脑等都是微课的观看平台,可供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实现处处可学习,时时有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入门知识便是教授我们的国语——汉字。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高中语文过于重视考试结果,对于语文的教学过于死板。语文所学的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学习中会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高中语文的教学过于注重笔试答题,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忽略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得这一门我们国家的语言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成为了一个弱项。
   四、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微课的运用,使语文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语文是一门相对乏味的学科,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就是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深入地理解及对诗词及重点段落的背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低,一篇文章教师通常会花3-5课时进行讲解。这使得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课本上,而没有得到课外的拓展,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了传统课堂及书本上。通过对微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以外的内容,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发展。
   (二)微课的运用让学习重点突出,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把握重点,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总给学生带来一种似乎重要又似乎不重要的感觉。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重点知识的相关微课,让学生在了解重点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运用。在高中阶段,阅读理解是一项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找到的得分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专门针对阅读理解答题方法的微课,通过微课中简单且精确的总结,使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及答题方法,在老大难的作文问题中亦是如此。
   (三)微课的运用可以适当缓解偏远落后地区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解决我国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匀是一个十分棘手也亟待解决的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一问题受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投资,全国范围内的中学几乎都实现了教学多媒体的安装及使用,这给微课的运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微课的使用能够有效的缓解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由于偏远地区的大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较低,无法充分的将需要教学的知识充分的传授给学生,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这也是偏远地区教育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局限,也能适当解决教学资源稀缺的问题,使学生所学不再局限于书本。通过运用微课促进偏远地区教育的发展,来缓解我国教育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四)微课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无止境,人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便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之余也进行学习。语文虽是语言性学科,不像物理、化学学科那般具有学术性,但语文的教学也是不断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才能将所需教授的内容更加精准、完整地教授给学生。通过学生在对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从中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微课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总结,能够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本身也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五)微课的运用促进了我国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将微课用于教学,逐步将微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利用微课在校内开展“翻转课堂”式教学。在微课的听课学习结束后,线下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既然这种便利已经出现,我们便不能将其搁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用于实践。微课在我们当今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微课积极合理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促进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加看重其融合性与复合型。阅读,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写作手法以及文章分析能力;写作,综合考察了学生语文思维、语言的运用以及语文基础知识与写作手法的实践能力。阅读和写作两种教学手法在教学与考察的内容有所交叉,小学语文教师将二者进行融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的效果。故此,本文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措施。  【关键词】小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掌握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制定完善的阅读策略,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进一步实践分析,在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19   小学语文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涉及范围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知识体系不仅丰富还逻辑性严密,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不仅记忆要深刻和牢固,对知识更要有一种联系性的认知和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以此为教学目的来进行教学,就需要一些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地理 教学运用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许多优势。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向着创新型的教育形式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促进政治教学的高效开展。本文就多媒体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 多媒体教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党的纪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保证.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
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共同富裕.与发达国家和国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大开发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因此,我们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选择中,应着眼于有利的
【摘 要】隨着新旧教学观念的更替,传统的复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对复习所要达到要求的需要。为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我们引入了新的复习方法——话题复习法,同时,为提高话题复习法的效率,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话题复习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中考英语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考英语 话题复习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入WTO,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此必须从观念、制度、技术和环境等若干方面进行创新,加大其发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