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作文似乎是一茬又一茬中小学生头疼的功课。一提起作文,平时眉飞色舞、指手画脚的孩子就张口结舌、愁眉苦脸,似乎“作文”二字是一个瞬间速冻机,一下子把那么多精彩的文字都冻在了空气里。
为什么平日里滔滔不绝的孩子无事可写?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的文章陈词滥调,制造假大空,贩卖假崇高?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一写作文就去搜寻好词佳句,乱翻作文选?为什么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每周一篇,写了十几万字了,却还是原地踏步,或者是千人一面?
怎样才能快乐写作?让孩子的情感自然宣泄,故事自然衍生,观念自然迸发呢?笔者认为:文中有我是作文的根本,有这样几点成功的经验:
一、参与中体验,让作文轻松真实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欣赏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我的名字我做主》那节作文课,也模仿着上了一节课。“你们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理由是什么?”“给自己起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交流自己起了什么名字?”“你对谁的名字印象最深刻?”“点名”。一节课上,分几个环节和孩子讨论关于名字的话题,在每一个话题之后,迅速完成片段,再点评。课堂上,孩子既快乐又紧张、既新鲜又刺激,写下的文字也是那么活泼真实。
小孩子有不爱写作的,但没有不爱玩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吃饭就是写作业,想写没素材,那就要创设情景,在玩中作文,记得我们玩过“跳袋鼠”“老鹰捉小鸡”......没想到,就这么简单的活动,却收获了非同一般的好文章。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走进春天”“野炊”“远足”“参观”等活动,丰富学生素材,通过活动体验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密切与孩子的情感,多年以后,孩子可以忘掉精彩的语文讲解,却不会忘记粗糙的作文活动。
每次关于活动之类的作文,只要是孩子体验过的,写起作文来,也总会有话可说,也就是这个道理。不用讲什么凤头猪肚豹尾、排比比喻夸张,因为亲自参与,所以感受真实深刻。可见亲自参与,再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是充满创新与个性的好文章。在真实的参与体验面前,所有技法都黯然失色。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其实就强调“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常规中创新,让作文彰显个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指导学生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摒弃陈规,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不要迷信前人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只要对所要写的对象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看法,才不至于落入窠臼。新课标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四年级第四单元的习作,是一篇看图作文。我先引导“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很快根据图片观察了小男孩的动作、衣着、神情及周围的环境。趁热打铁,我播放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了解了画面的背景,按照常规,这次的习作到这儿就可以开始动笔构思作文了。我故弄玄虚,不动声色,沉默了。孩子也莫名其妙地望着我,有的拿着笔都准備开始动笔了,也停下来注视着。“能不能把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一员?”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问着。“当然可以!”“那我就是一名八路军!”“我是准备赶火车的乘客。”“我就是那个小男孩”“老师,能不能写成书信的形式?”......
这样一篇本来看似枯燥,看似跟孩子生活无关的内容,一下子鲜活起来。孩子习作的欲望也一下子激发了。作文本身就是孩子自身情感的主观宣泄,不要让范文成为模型,不要让经典成为标杆,不要让要求成为束缚,真情实感就是最好的标准。
三、包涵中欣赏,增强作文成就感
评价是认知,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亮点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诸如“你的进步真快!”“老师欣赏你!”此类激励性的语言对孩子而言,确实发挥不少的作用。有一个孩子最怕写作文,在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只把他写得好的几句话在班好念了一下,并做了很高的评价,后来作文很积极,经常有“妙笔生花”的灵光闪现。在作文评定时,不让标准成为标准,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学校“慧心园”推荐发表。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作文应与生活相结合,让生活的真实通过心灵的棱镜,让灵动的语言闪烁着真实的色彩,而折射出七彩的生活色调,也只有在学生的情感牵引下自由地流淌的文字才会具有迷人的魅力。总之,在参与中体验,在常规中创新,在包容中成长,学生作文就会出彩,学生就会恋上作文。
为什么平日里滔滔不绝的孩子无事可写?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的文章陈词滥调,制造假大空,贩卖假崇高?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一写作文就去搜寻好词佳句,乱翻作文选?为什么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每周一篇,写了十几万字了,却还是原地踏步,或者是千人一面?
怎样才能快乐写作?让孩子的情感自然宣泄,故事自然衍生,观念自然迸发呢?笔者认为:文中有我是作文的根本,有这样几点成功的经验:
一、参与中体验,让作文轻松真实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欣赏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我的名字我做主》那节作文课,也模仿着上了一节课。“你们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理由是什么?”“给自己起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交流自己起了什么名字?”“你对谁的名字印象最深刻?”“点名”。一节课上,分几个环节和孩子讨论关于名字的话题,在每一个话题之后,迅速完成片段,再点评。课堂上,孩子既快乐又紧张、既新鲜又刺激,写下的文字也是那么活泼真实。
小孩子有不爱写作的,但没有不爱玩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吃饭就是写作业,想写没素材,那就要创设情景,在玩中作文,记得我们玩过“跳袋鼠”“老鹰捉小鸡”......没想到,就这么简单的活动,却收获了非同一般的好文章。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走进春天”“野炊”“远足”“参观”等活动,丰富学生素材,通过活动体验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密切与孩子的情感,多年以后,孩子可以忘掉精彩的语文讲解,却不会忘记粗糙的作文活动。
每次关于活动之类的作文,只要是孩子体验过的,写起作文来,也总会有话可说,也就是这个道理。不用讲什么凤头猪肚豹尾、排比比喻夸张,因为亲自参与,所以感受真实深刻。可见亲自参与,再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是充满创新与个性的好文章。在真实的参与体验面前,所有技法都黯然失色。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其实就强调“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常规中创新,让作文彰显个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指导学生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摒弃陈规,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不要迷信前人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只要对所要写的对象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看法,才不至于落入窠臼。新课标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四年级第四单元的习作,是一篇看图作文。我先引导“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很快根据图片观察了小男孩的动作、衣着、神情及周围的环境。趁热打铁,我播放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了解了画面的背景,按照常规,这次的习作到这儿就可以开始动笔构思作文了。我故弄玄虚,不动声色,沉默了。孩子也莫名其妙地望着我,有的拿着笔都准備开始动笔了,也停下来注视着。“能不能把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一员?”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问着。“当然可以!”“那我就是一名八路军!”“我是准备赶火车的乘客。”“我就是那个小男孩”“老师,能不能写成书信的形式?”......
这样一篇本来看似枯燥,看似跟孩子生活无关的内容,一下子鲜活起来。孩子习作的欲望也一下子激发了。作文本身就是孩子自身情感的主观宣泄,不要让范文成为模型,不要让经典成为标杆,不要让要求成为束缚,真情实感就是最好的标准。
三、包涵中欣赏,增强作文成就感
评价是认知,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亮点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诸如“你的进步真快!”“老师欣赏你!”此类激励性的语言对孩子而言,确实发挥不少的作用。有一个孩子最怕写作文,在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只把他写得好的几句话在班好念了一下,并做了很高的评价,后来作文很积极,经常有“妙笔生花”的灵光闪现。在作文评定时,不让标准成为标准,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学校“慧心园”推荐发表。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作文应与生活相结合,让生活的真实通过心灵的棱镜,让灵动的语言闪烁着真实的色彩,而折射出七彩的生活色调,也只有在学生的情感牵引下自由地流淌的文字才会具有迷人的魅力。总之,在参与中体验,在常规中创新,在包容中成长,学生作文就会出彩,学生就会恋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