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分手”,这本是流行歌曲中脍炙人口的一句歌词,却成为我多年教学工作的深刻体会。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言到“管理是一门艺术”,教师的管理艺术是用爱心来铸就的。一句知心的话语也许胜过万钧雷霆,一声亲切的呼唤能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而言,我可以说“爱,胜过千言万语。” 多年来我坚持用爱心去激发学生的正能量,用真情去融化隐藏的暗物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逐渐享受到了做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快乐,在此,我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平等相待,信任有加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一视同仁。否则教育的公平也就无从谈起。很多教师都会偏爱尖子生,这样一来,尖子生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过高的评价自己,不由自主的和别人划清界限,结果既导致自己的孤立,也会引起后进生的不满。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包袱,歧视、嫌弃他们,要始终相信后进生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乐于助人、劳动积极、体育拔尖、见义勇为等。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作为富有责任心的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更要用爱心去鼓励、感化他们,抓住时机,贴近他们,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点滴,而不是等他们做错了事再去惩罚他们。对这类学生我经常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职务,并发动同学们配合并主动帮助他们,把班主任的信任与希望传递给他们,这样既能有效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非草木,熟能无情。阳光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给学生们一片阳光,给他们一次重来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感到温暖与友爱,这才是教育的真缔所在。
二 、严爱结合,管理适度
古语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严也是爱的一种体现,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教师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等,都需要严格教育的爱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动力。但“严”不是对学生严厉、严酷,把他们管的服服帖帖、唯唯诺诺,这是对严爱的一种误解。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力量之所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心比心,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只有用我们的真心才能换来学生的爱心,因此,教师对每名学生都应倾注深厚的爱,才能谈的上严。
爱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姑息迁就,如果犯了错误,我们也决不能手软,否则爱就成了一种放纵,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纪律、卫生、甚至思想品德等方面双差的学生,不要把他们从你的身边推出教育的阵地,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对他们严格要求,善于抓住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有情、有理、有力的说服,每天给他们一个够得着的目标去努力,让他们每天都能收获一点成功的快乐,达不到要求的绝不放松, “严”字把关,“爱”字当头。用真诚去感化那些稚嫩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 尊重学生,发扬民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高学生一等,总在学生面前表现的高深莫测,威严不可侵犯,不应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爱,而应是发自肺腑父母般的真挚的爱,这种爱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例如: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应只是点点头,或伸手示意一下,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的深深鞠躬;当我们感受寒冷与炎热时应提醒学生及时加衣或注意避暑;中秋节来临时,和他们一起吃月饼来感悟中国的传统节日;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评论“神十升天”、“美国政府危机”、“NBA总决赛”等。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不搞“一言堂”,心平气和的对待不同意见的同学,勇于承认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等,这些都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谐也是一种爱,这样的集体才会更加温暖。
四、爱满天下,有容乃大
爱是心灵的倾诉与聆听,爱是目光的注视与承递,爱是温暖的问候与关怀。当我们心中有爱,当我们眼中有爱,当我们为迷失方向的学生点起一盏心灯,他们便能够爬出心灵的沼泽,重拾勇气和信心。“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当前,服软不服硬的中学生比较多,采用压服或者其他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爱”才是最好的软化剂。
当前由于管理的不当和教育评价体制的影响,使的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更加反感老师。这样下去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这时候老师绝不能袖手旁观,要多花一点心思去爱他们。当他们犯错误时,还要对他们多几分宽容。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帮助,不要对他们失望,更别说一些使他们绝望、或逆反对抗的话,否则会认为老师虚情假意、冷酷无情。对他们的改造要有耐心,要始终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领悟老师的用心。同时抓住时机或询问,或纠正,或鼓励,语言委婉亲切,使他们时刻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给他们一种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五、人格熏陶,无声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意在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为师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行不一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如果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们就要在上课铃响之前到;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们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要求学生热爱公益事业,我们就要带头捐献爱心等。做不到的事就不說,说到就一定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应严于律己,规范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润物细无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既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威信,又有利于管理好、教育好学生。
总之,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清楚的认识到每个学生好比一把锁,关键是找到打开这把锁的钥匙。教育也是有生命和性格的,教育的生命和性格是我们用真诚的爱心来延续的,只有用心去爱学生,才能够将心比心,换来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心会跟爱一起走,让我们做一朵爱的云彩,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一颗颗稚嫩的花草,让教育之花争奇斗艳、永开不败。
一 、平等相待,信任有加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一视同仁。否则教育的公平也就无从谈起。很多教师都会偏爱尖子生,这样一来,尖子生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过高的评价自己,不由自主的和别人划清界限,结果既导致自己的孤立,也会引起后进生的不满。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包袱,歧视、嫌弃他们,要始终相信后进生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乐于助人、劳动积极、体育拔尖、见义勇为等。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作为富有责任心的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更要用爱心去鼓励、感化他们,抓住时机,贴近他们,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点滴,而不是等他们做错了事再去惩罚他们。对这类学生我经常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职务,并发动同学们配合并主动帮助他们,把班主任的信任与希望传递给他们,这样既能有效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非草木,熟能无情。阳光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给学生们一片阳光,给他们一次重来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感到温暖与友爱,这才是教育的真缔所在。
二 、严爱结合,管理适度
古语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严也是爱的一种体现,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教师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等,都需要严格教育的爱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动力。但“严”不是对学生严厉、严酷,把他们管的服服帖帖、唯唯诺诺,这是对严爱的一种误解。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力量之所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心比心,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只有用我们的真心才能换来学生的爱心,因此,教师对每名学生都应倾注深厚的爱,才能谈的上严。
爱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姑息迁就,如果犯了错误,我们也决不能手软,否则爱就成了一种放纵,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纪律、卫生、甚至思想品德等方面双差的学生,不要把他们从你的身边推出教育的阵地,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对他们严格要求,善于抓住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有情、有理、有力的说服,每天给他们一个够得着的目标去努力,让他们每天都能收获一点成功的快乐,达不到要求的绝不放松, “严”字把关,“爱”字当头。用真诚去感化那些稚嫩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 尊重学生,发扬民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高学生一等,总在学生面前表现的高深莫测,威严不可侵犯,不应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爱,而应是发自肺腑父母般的真挚的爱,这种爱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例如: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应只是点点头,或伸手示意一下,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的深深鞠躬;当我们感受寒冷与炎热时应提醒学生及时加衣或注意避暑;中秋节来临时,和他们一起吃月饼来感悟中国的传统节日;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评论“神十升天”、“美国政府危机”、“NBA总决赛”等。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不搞“一言堂”,心平气和的对待不同意见的同学,勇于承认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等,这些都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谐也是一种爱,这样的集体才会更加温暖。
四、爱满天下,有容乃大
爱是心灵的倾诉与聆听,爱是目光的注视与承递,爱是温暖的问候与关怀。当我们心中有爱,当我们眼中有爱,当我们为迷失方向的学生点起一盏心灯,他们便能够爬出心灵的沼泽,重拾勇气和信心。“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当前,服软不服硬的中学生比较多,采用压服或者其他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爱”才是最好的软化剂。
当前由于管理的不当和教育评价体制的影响,使的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更加反感老师。这样下去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这时候老师绝不能袖手旁观,要多花一点心思去爱他们。当他们犯错误时,还要对他们多几分宽容。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帮助,不要对他们失望,更别说一些使他们绝望、或逆反对抗的话,否则会认为老师虚情假意、冷酷无情。对他们的改造要有耐心,要始终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领悟老师的用心。同时抓住时机或询问,或纠正,或鼓励,语言委婉亲切,使他们时刻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给他们一种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五、人格熏陶,无声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意在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为师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行不一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如果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们就要在上课铃响之前到;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们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要求学生热爱公益事业,我们就要带头捐献爱心等。做不到的事就不說,说到就一定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应严于律己,规范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润物细无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既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威信,又有利于管理好、教育好学生。
总之,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清楚的认识到每个学生好比一把锁,关键是找到打开这把锁的钥匙。教育也是有生命和性格的,教育的生命和性格是我们用真诚的爱心来延续的,只有用心去爱学生,才能够将心比心,换来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心会跟爱一起走,让我们做一朵爱的云彩,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一颗颗稚嫩的花草,让教育之花争奇斗艳、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