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 ,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以后,课后练习在内容、形式、要求上都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具有了更多方面的价值。课后练习虽不是高考命题的直接取材对象,但题目体现了高考命题思维的主要精神。本文试图通过高中语文练习来体现改革的理念、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语文练习; 新课标;学生发展
眼下教育界最为流行的一词也许非“新课改”莫属了。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材注入了新的元素,高中语文练习的变化自然成了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老师看待和处理练习的方式更反映其对课改的理解和执行程度,教师的素养也从语文练习的角度彰显出来。例如:《雨巷》中丁香的意象,“研讨与练习四”,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练习列举了李商隱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王十朋的《点绛唇 素香丁香》“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现代诗歌拓展到古代诗歌,通过诗歌的比较阅读,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调动教师的知识储备,检验教师的文学素养,达到了深入探究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好理解,原来丁香不仅仅是一种花,更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理想。
语文教材练习反映了新课标的精神,在对待教材练习态度行为上,既要理解实施,又要结合实际能动地对练习体统进行再建设。这将有助于语文老师有效引导学生练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练习是语文教科书除了选文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本”转化为“学本”的关键,也是体现了语文教科书特色与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荆轲刺秦王》的课后“研讨与练习四”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该。再比较附文,陶渊明的《咏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惜哉剑术疏, 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诗歌中与课文中有许多相似的情节,通过比较阅读,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了解人物的多样性,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名著导读”是新教材中新增的板块,可以说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思考与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 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 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比如第一册《论语》的思考与探究:一、孔子说他“十有五志与学”这与现在上高一的同学年龄大体相当,请结合你的学习兴趣,谈谈将来的志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古人和我们拉近了,原来古人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学生不再觉得古人深不可测,不再觉得文言文学起来没有用。三、论语中有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哪一句跟你启发最大?四、你认为孔子的思想在当今还有没有意义?这两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对现代人就有很好的启迪。
高中语文课程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教材练习正是按着课标精神设计的,课后练习专题化,开放化,实则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高中语文练习反映着语文的人文性与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练习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练习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新教材第二册,《巴黎圣母院》“思考与探究”一、你如何看待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三、小说中的男主角都爱着艾丝梅拉达,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运用语文知识,更是让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体验。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在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有时代气息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问题。这样,学生才更有兴致,不会成为洗耳恭听的“旁观者”,而变成畅所欲言的“当事人”。如《小狗包弟》中探讨:“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或认为是自私,或认为可以理解,你怎么看待?”这正是对语文练习情感态度和人文性拓展的探讨。
新教材许多练习题也是在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如:新教材第一册《包身工》“研讨与练习四”,……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的使然,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现象。如果有条件,可对现在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在认知中不断地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高考题与平时开放性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平时的练习并未束缚住高考的思维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改指引着教学走向进步。但许多老师总认为课改就是:教材穿新鞋,考试走老路。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新课程不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但新课程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持改革。今天我们从语文练习的一角去了解课改,虽然尚处于成长阶段,但只要在成长,相信明天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课改实施情况会更好。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1册——5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建伟 周晓蓬主《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4
韩雪屏 王相文 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关键词:语文练习; 新课标;学生发展
眼下教育界最为流行的一词也许非“新课改”莫属了。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材注入了新的元素,高中语文练习的变化自然成了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老师看待和处理练习的方式更反映其对课改的理解和执行程度,教师的素养也从语文练习的角度彰显出来。例如:《雨巷》中丁香的意象,“研讨与练习四”,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练习列举了李商隱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王十朋的《点绛唇 素香丁香》“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现代诗歌拓展到古代诗歌,通过诗歌的比较阅读,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调动教师的知识储备,检验教师的文学素养,达到了深入探究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好理解,原来丁香不仅仅是一种花,更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理想。
语文教材练习反映了新课标的精神,在对待教材练习态度行为上,既要理解实施,又要结合实际能动地对练习体统进行再建设。这将有助于语文老师有效引导学生练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练习是语文教科书除了选文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本”转化为“学本”的关键,也是体现了语文教科书特色与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荆轲刺秦王》的课后“研讨与练习四”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该。再比较附文,陶渊明的《咏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惜哉剑术疏, 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诗歌中与课文中有许多相似的情节,通过比较阅读,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了解人物的多样性,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名著导读”是新教材中新增的板块,可以说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思考与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 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 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比如第一册《论语》的思考与探究:一、孔子说他“十有五志与学”这与现在上高一的同学年龄大体相当,请结合你的学习兴趣,谈谈将来的志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古人和我们拉近了,原来古人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学生不再觉得古人深不可测,不再觉得文言文学起来没有用。三、论语中有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哪一句跟你启发最大?四、你认为孔子的思想在当今还有没有意义?这两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对现代人就有很好的启迪。
高中语文课程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教材练习正是按着课标精神设计的,课后练习专题化,开放化,实则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高中语文练习反映着语文的人文性与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练习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练习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新教材第二册,《巴黎圣母院》“思考与探究”一、你如何看待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三、小说中的男主角都爱着艾丝梅拉达,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运用语文知识,更是让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体验。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在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有时代气息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问题。这样,学生才更有兴致,不会成为洗耳恭听的“旁观者”,而变成畅所欲言的“当事人”。如《小狗包弟》中探讨:“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或认为是自私,或认为可以理解,你怎么看待?”这正是对语文练习情感态度和人文性拓展的探讨。
新教材许多练习题也是在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如:新教材第一册《包身工》“研讨与练习四”,……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的使然,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现象。如果有条件,可对现在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在认知中不断地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高考题与平时开放性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平时的练习并未束缚住高考的思维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改指引着教学走向进步。但许多老师总认为课改就是:教材穿新鞋,考试走老路。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新课程不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但新课程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持改革。今天我们从语文练习的一角去了解课改,虽然尚处于成长阶段,但只要在成长,相信明天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课改实施情况会更好。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1册——5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建伟 周晓蓬主《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4
韩雪屏 王相文 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