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了圈子,就必然出现核心人物、群众、以及从另一些圈子混进来看热闹的人。每个圈子的组合,必然要满足参与者的某一种特性,比如职业、爱好、品味、收入等等,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则保证大家拥有某种共同的生活方式。
从前,人们若准备和谁成为同盟,总要歃血为誓,一提起来,“我们‘江南五虎’怎样怎样”。如今不兴磕头拜把子了,但背靠个圈子还是好乘凉。
如果说DV也有个圈子,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进入DV圈的人,很多是不玩DV的;反过来说,很多玩DV的人却不一定混迹这个圈子。DV这个玩意的多义性使它可以充当多个圈子的润滑剂。于是,画家、作家、诗人、行为艺术等等许多圈子都开始与DV有关。但,就像乌泱泱人满为患的大山子艺术节和以“开门”方式接待来访者的草场地原本就是两回事,如果没搞清楚乱走,就容易跟错了队伍跑错了方向。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期间,在这个突然升温的北京,以DV为“家伙什儿”制造出来的大量影像作品,纷纷划地为营,在不同的圈子里热闹着。
草场地工作站的“青年纪录片训练计划”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独立影像的吴文光,在整个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圈中俨然已经是“领袖”之一。如今,吴文光和他的草场地早已成为DV圈中的一个标志,吸引着各方影像爱好者前来朝拜。
吴老师是一座山,但这座山,不只属于纪录片。
和去年一样,草场地今年的“五月艺术展示”仍然是以“影像论坛”的“纪录片单元”为重点,但整个活动却由“表演空间”和“影像论坛”组成。除此之外,吴文光还在今年推出了“青年纪录片训练计划”。在将近一周的时间内,天南海北的人们欢聚在草场地。吃大食堂,住集体宿舍,沉浸在集体主义氛围中的参与者们,归属感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
在活动结束时,五十多名参与者中的43位递交了“自画像”或“公共空间”的作品,大家都是同门师兄弟,一个战壕的战友。吴老师的计划不仅仅存在于五一的黄金周,那更重要的,是体验,是过程,是今后自成一派的关系网。
宋庄的纪录片交流周
今年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交流周”设在了民间“村立”美术馆——宋庄美术馆。这和栗宪庭,这位中国美术新思潮的领军人物在2006年起担任了该馆馆长不无关系。
随着DV的发展,除了像吴文光一样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纪录片制作者,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也纷纷关注起影像。栗宪庭认为,多年来,纪录片作者都不被关注,这个领域才是真的底层。于是,在栗宪庭“重提现实主义”的主导思想下,在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中,2006年的宋庄美术馆开馆展只策划了两部分——纪实摄影展和独立电影节。随后,在画家方力钧的捐助下,宋庄美术馆收藏了第一批50部独立电影,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DV影像。
从草场地到宋庄,圈中人无不想为纪录片,为艺术,为自己的梦想寻觅一块清静之地。今年宋庄的“交流周”期间,艺术家祁志龙和收藏家李苏桥等无偿为栗宪庭电影基金提供了资金,并且这些捐助对获得资金的导演们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
尽管居住在宋庄的艺术家们依然竭力保持着圆明园画家村时的状态,但我们仍能从宋庄那已被改造成了停车场的曾经的田地上窥到一二。随着宋庄的逐渐修葺和名声在外,就像当地随着市内价格一路飙升的房租一样,艺术理想终将难逃官方力量和商业气息的入侵。
798里的独立影像单元
今年 “798艺术节”似乎比哪一年都喧嚣,总策展人也从艺术节创始人黄锐变成了朱其,甚至让人忘了这个曾由艺术家自发组织起来的艺术展览原本的名字叫做“大山子艺术节”,无论走到那里,都充满了一片和谐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商业化进程的味道。
本次活动主办方——物业方——七星集团的艺术区管理办公室在与艺术家合作的时候,早没了此前与艺术家们发生冲突时的尴尬。用本届798艺术节总策展人朱其的话说,今年的艺术节将成为798艺术园区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此次的艺术节介于两者之间,不再是纯‘江湖’意味的”。
本届“798艺术节”专门为独立电影工作者们在“独立单元”中辟出 “独立影像单元”。在东八时区艺术书吧中,“纪录片交流周”的选片人朱日坤所策划的“独立影像展”也作为艺术节的一部分不温不火地举行了10多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艺术节策展人毕竟已经充分地考虑到影像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这使得部分纪录片和独立短片得以在这人声鼎沸的欢愉时刻为大众一展芳姿。
所以,尽管朱日坤本人表示,在798艺术节中的“独立影像展”对他本人来说,“仅仅是一件事”。但这事,该掺合也得掺合。
圈子与圈子
在我们混迹于某一个圈子时,都希望能尽快融入这个圈子,因为我们将是以圈子的准则为行为准则,依靠圈子进行融合与反融合。脱离圈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陷入某个圈子也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在更多DV圈中的影像制作者,整天考虑的并非是圈子的发展大计。真正自己在圈子中的地位如何,还是需要自己有真材实料的。在这个圈子里,有属于自己的作品,比站对位置更加重要。
从草场地纪录片展映的名单上,我们很容易找到王我的《热闹》,赵大勇的《南京路》,甚至是今年在宋庄获得最佳纪录奖,并得到栗宪庭基金的冯艳的《秉爱》。尽管各自为营,但并不妨碍圈内人士各自投奔自己所好。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搞和谐社会,电影大家要一起看,名气大家要一起混。
就像,尽管黄锐退出了798艺术园区,但“大山子国际艺术节”并没有从此消失。据说,今年9月,黄锐将率曾参与“大山子国际艺术节”的艺术家们再划”圈子”,只是名字易为“当代国际艺术节”了。
所以,所谓的“圈子”未必真的存在,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儿而已。
从前,人们若准备和谁成为同盟,总要歃血为誓,一提起来,“我们‘江南五虎’怎样怎样”。如今不兴磕头拜把子了,但背靠个圈子还是好乘凉。
如果说DV也有个圈子,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进入DV圈的人,很多是不玩DV的;反过来说,很多玩DV的人却不一定混迹这个圈子。DV这个玩意的多义性使它可以充当多个圈子的润滑剂。于是,画家、作家、诗人、行为艺术等等许多圈子都开始与DV有关。但,就像乌泱泱人满为患的大山子艺术节和以“开门”方式接待来访者的草场地原本就是两回事,如果没搞清楚乱走,就容易跟错了队伍跑错了方向。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期间,在这个突然升温的北京,以DV为“家伙什儿”制造出来的大量影像作品,纷纷划地为营,在不同的圈子里热闹着。
草场地工作站的“青年纪录片训练计划”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独立影像的吴文光,在整个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圈中俨然已经是“领袖”之一。如今,吴文光和他的草场地早已成为DV圈中的一个标志,吸引着各方影像爱好者前来朝拜。
吴老师是一座山,但这座山,不只属于纪录片。
和去年一样,草场地今年的“五月艺术展示”仍然是以“影像论坛”的“纪录片单元”为重点,但整个活动却由“表演空间”和“影像论坛”组成。除此之外,吴文光还在今年推出了“青年纪录片训练计划”。在将近一周的时间内,天南海北的人们欢聚在草场地。吃大食堂,住集体宿舍,沉浸在集体主义氛围中的参与者们,归属感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
在活动结束时,五十多名参与者中的43位递交了“自画像”或“公共空间”的作品,大家都是同门师兄弟,一个战壕的战友。吴老师的计划不仅仅存在于五一的黄金周,那更重要的,是体验,是过程,是今后自成一派的关系网。
宋庄的纪录片交流周
今年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交流周”设在了民间“村立”美术馆——宋庄美术馆。这和栗宪庭,这位中国美术新思潮的领军人物在2006年起担任了该馆馆长不无关系。
随着DV的发展,除了像吴文光一样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纪录片制作者,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也纷纷关注起影像。栗宪庭认为,多年来,纪录片作者都不被关注,这个领域才是真的底层。于是,在栗宪庭“重提现实主义”的主导思想下,在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中,2006年的宋庄美术馆开馆展只策划了两部分——纪实摄影展和独立电影节。随后,在画家方力钧的捐助下,宋庄美术馆收藏了第一批50部独立电影,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DV影像。
从草场地到宋庄,圈中人无不想为纪录片,为艺术,为自己的梦想寻觅一块清静之地。今年宋庄的“交流周”期间,艺术家祁志龙和收藏家李苏桥等无偿为栗宪庭电影基金提供了资金,并且这些捐助对获得资金的导演们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
尽管居住在宋庄的艺术家们依然竭力保持着圆明园画家村时的状态,但我们仍能从宋庄那已被改造成了停车场的曾经的田地上窥到一二。随着宋庄的逐渐修葺和名声在外,就像当地随着市内价格一路飙升的房租一样,艺术理想终将难逃官方力量和商业气息的入侵。
798里的独立影像单元
今年 “798艺术节”似乎比哪一年都喧嚣,总策展人也从艺术节创始人黄锐变成了朱其,甚至让人忘了这个曾由艺术家自发组织起来的艺术展览原本的名字叫做“大山子艺术节”,无论走到那里,都充满了一片和谐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商业化进程的味道。
本次活动主办方——物业方——七星集团的艺术区管理办公室在与艺术家合作的时候,早没了此前与艺术家们发生冲突时的尴尬。用本届798艺术节总策展人朱其的话说,今年的艺术节将成为798艺术园区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此次的艺术节介于两者之间,不再是纯‘江湖’意味的”。
本届“798艺术节”专门为独立电影工作者们在“独立单元”中辟出 “独立影像单元”。在东八时区艺术书吧中,“纪录片交流周”的选片人朱日坤所策划的“独立影像展”也作为艺术节的一部分不温不火地举行了10多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艺术节策展人毕竟已经充分地考虑到影像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这使得部分纪录片和独立短片得以在这人声鼎沸的欢愉时刻为大众一展芳姿。
所以,尽管朱日坤本人表示,在798艺术节中的“独立影像展”对他本人来说,“仅仅是一件事”。但这事,该掺合也得掺合。
圈子与圈子
在我们混迹于某一个圈子时,都希望能尽快融入这个圈子,因为我们将是以圈子的准则为行为准则,依靠圈子进行融合与反融合。脱离圈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陷入某个圈子也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在更多DV圈中的影像制作者,整天考虑的并非是圈子的发展大计。真正自己在圈子中的地位如何,还是需要自己有真材实料的。在这个圈子里,有属于自己的作品,比站对位置更加重要。
从草场地纪录片展映的名单上,我们很容易找到王我的《热闹》,赵大勇的《南京路》,甚至是今年在宋庄获得最佳纪录奖,并得到栗宪庭基金的冯艳的《秉爱》。尽管各自为营,但并不妨碍圈内人士各自投奔自己所好。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搞和谐社会,电影大家要一起看,名气大家要一起混。
就像,尽管黄锐退出了798艺术园区,但“大山子国际艺术节”并没有从此消失。据说,今年9月,黄锐将率曾参与“大山子国际艺术节”的艺术家们再划”圈子”,只是名字易为“当代国际艺术节”了。
所以,所谓的“圈子”未必真的存在,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