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幻小说的发展看其主题重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cai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产生的科幻小说经历了初创期、成熟期和鼎盛期,使我们有机会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甚至是超科技的幻想。大胆的想像是科幻小说旺盛的生命力。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激起了读者的兴趣。通过分析科幻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科幻小说在科学幻想和展望未来的同时,还讽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弱点,预言了高科技发展中的潜在危险,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科幻小说 主题 科技幻想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二者的结合,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新技术,新发明的产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使人们在惊喜的同时,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憧憬和困惑。科幻小说,被视为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的文学,已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科幻小说反映了特殊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复杂心理。本文尝试从科幻小说的发展分析其主题重构。
  
  一 科幻小说的发展
  
  西方工业革命是科幻小说产生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小说经历了初创期、成熟期和鼎盛期。
  1 科幻小说的产生
  科幻小说顾名思义应具有科学和幻想两个要素。世界面貌的巨大改变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幻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人们对未来探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并通过文学的手段重构了对人类世界的认识。所以说,科幻小说是由想像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试图把人同科学所描述的宇宙新法则和由技术所揭示的宇宙新的可能性联系起来。科幻小说从一开始就受西方乌托邦小说的影响。乌托邦描述了人类传统的理想社会,而科幻小说以自然观解释超现实情节、描写虚构社会或异样环境。著名科幻小说理论家达科·苏恩文在《科幻小说变形记》中提出,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就是陌生与认知的出现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的主要形式策略是一种替换作者经验环境的想象框架结构”。
  2 科幻小说的发展阶段
  科幻小说诞生于欧洲,1818年,玛丽·雪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一般认为19世纪是科幻小说的初创期,美国诗人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侦探小说的大师,在1845年开始发表了一些科幻小说。法国的儒勒·凡尔纳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从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开始,他陆续创作了80多部科幻小说,其丰富的科学知识、高度的想象力和动人心魄的艺术形象创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奠定了凡尔纳在科幻小说领域的不朽地位。此外,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则反映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世纪科幻小说开始进入成熟期,许多作品向读者描述了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影响。1926年,美国出版商雨果·根斯巴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科幻小说杂志《惊人的故事》。1936年,约翰·坎贝尔创办了《神奇的科幻小说》。特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科幻小说开始进入鼎盛期,出现了科幻“新浪潮”。“这一阶段出版的科幻作品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在作品思想内涵上有一定深度,在创作技巧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例如英国科学家、科幻小说大师克拉克的长篇小说《2001年:太空之旅》,美国“新浪潮派”科幻小说家飞利浦·法马的四部曲《走向你们分散在各处的新体》、《传说中的河船》、《阴谋》和《魔迷宫》等。
  随着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和天文新发现的涌出,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虚拟的数字化时代。描述星际旅行、月球登陆,外星人入侵等主题的太空小说不断出现。同时21世纪也是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反映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作品也使科幻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科技发展的迅速让人兴奋的同时,也使人们开始担心技术失控的一天,因此出现了反映科技异化,即科技统治人类的科幻小说。例如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等。
  科幻小说的发展逐步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在美国,每年出版的科幻书籍有1500种之多。科幻小说的销售量超过其他类小说,而且科幻小说的畅销也激起了人们对科幻的极大热情。电影工作者把一些科幻小说拍成电影,也赢得了不朽的票房,例如沃卓斯基兄弟编写的剧本《黑客帝国》。从1971年到1980年,美国票房价值最高的8部影片中有4部是科幻电影,它们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第三次接触》和《超人》。最近卡梅隆的大作《阿凡达》又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科幻电影的兴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科幻主题的热情。
  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的未来世界和高科技影响下的生活和命运的探索和预言。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和科技发展的现状构成了科幻小说的主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幻小说的主题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是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观。
  
  二 科幻小说的主题重构
  
  科幻小说的主题主要是提出科技幻想、揭示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并给人类以警示。
  1 科技幻想
  科幻小说可以解释为一种描写科学幻想的文学门类。时间和空间是科幻小说构思的两大因素。其想象力主要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来完成,在描述已经实现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尽的幻想。在初期的科幻小说中,对新技术的描述和幻想是创作的主流。美国诗人爱伦·坡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提及了催眠术,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时间机器》被公认为是威尔斯最成功的科幻小说。小说描述了一位科学家乘坐时间机器穿梭于公元802年和701年的故事。时间机器开启了科幻小说描写时间旅行的大门。现在不少的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描写人类通过时光隧道自由地往来于过去与未来,都不过是威尔斯《时间机器》的翻版而已。1897年威尔斯发表了《隐形人》,之后,美国、日本等国都曾投入巨资对“隐形人”进行研究。
  凡尔纳认为“只要有人想像得出,其他人也一定做得出”。科幻小说中勇敢的想像对科技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科幻小说的创作。人们的科学创新意识更使科幻小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震撼。二战以来,随着原子能、电子工业、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科幻小说作家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西莫夫在《基地三部曲》中塑造了一种叫骡的生物,为了争夺秘密科学基地与人类展开了斗争。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太阳系和宇宙的研究和兴趣,又出现了太空小说。“超光速”、“靠近种子星”、“人工制造黑洞”、“克隆”等情节成为科幻小说的新宠。例如:格雷戈里·本福德的《时间图像》,描写了剑桥大学的粒子物理学家用超光速发布信息;罗伯特·佛伍德的《龙蛋》,讲述了宇宙飞船在中子星表面的历险;大卫·布林的《地球》,描写了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创造的小型黑洞落入地球中心的可怕场景;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则刻画了克隆技术下的人类悲惨结局。
  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很像30年代作家所描绘的科幻世界,到处都可以见到科幻中提到的东西”。科幻小说把普通人引入各门科学的殿堂,在娱乐的同时接受了或深奥或枯燥的科学知识,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素养。
  2 揭示社会问题
  科幻小说不仅揭示科学的奥秘,还深刻思考科学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揭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人类的愚蠢和荒谬。在《时间机器》中,只知吃喝玩乐的埃洛伊人代表了统治阶级;生活中的劳动力,为埃洛伊人服务的莫洛克人代表了工人阶级。小说揭示了资本家腐朽的生活方式和工人阶级被压迫的悲惨命运。在欧洲,受威尔斯的影响,科幻小说的创作主要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卡莱尔·恰佩克的科幻小说《大战蝾螈》使用奇特的手法讽刺法西斯纳粹,把科学幻想和政治讽刺相结合。
  美国作家飞利浦·法马的《洗不得的钻石》刻画了一位自私自利的医生形象。医生在给肿瘤病人开刀时发现了一颗价值不菲的钻石,从主治医师到护士都想得到这颗钻石。故事的情节对现实社会中人们金钱至上的心理做了深刻的剖析,讽刺了物质社会的所谓文明。
  阿西莫夫在《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中描述了2157年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感受。汤米在阁楼里找到了一本爷爷的爷爷的时候看的“老”书,并向玛利卖弄,继而他们对那时候的学校感了兴趣:有真人做老师,有同学为伴。而2157年的孩子们都是在家“上课”,电脑是老师,每天的作业都要输入电脑,使用电脑程序进行批改。电脑中的题库无穷无尽,上课的时间由母亲监管,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孩子们所厌恶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小说中所描述的未来学校不正是我们现在努力的目标吗?小说给予我们深思:在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
  3 提出警示
  20世纪60年代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问题等显现,科幻小说开始推测科学技术对人类未来生活的负面影响,从而反映出人们对科技发展所持的态度。例如:巴拉德的科幻小说三部曲——《沉没的世界》、《燃烧的世界》和《结晶的世界》描述了被人类毁灭的世界。美国著名作家雷·布雷德伯里的短篇科幻短文《细雨即将来临》描述了未来核战之后的大悲剧,作者首先描述了未来家庭生活的美景:夫妻二人和一双儿女享受着现代化家庭生活带来的安逸和平,然而随着核弹的爆炸,一切都凝固成一幅木炭画,受核辐射的影响,小狗痛苦地死去……我们可以用小说中的一首诗概括这一类科幻小说的主题:细雨过后,泥土芬芳。矫燕环飞,细声鸣唱。犹如轻歌,雾掩池塘。野生李树,洁白无常。知更鸟儿,火红衣裳。篱笆堤下,轻唱梦想。关于战争,无人知晓。时过境迁,无人稽考。树鸟无心,何人知道?人若消亡,无痕无兆。天界春神,佛晓起身,众人已亡,何从知道?
  科幻小说实际上推崇人类的道德和理性。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写了一个传统伦理道德被遗弃的可怕社会。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统计,通过育种制约中心制造社会所需的人种数和人口数。在这种科技异化的社会里,人们没有自由和道德,人与人的关系是零件与零件的关系,从而预言了科技发展失控的后果。
  雷·布雷德伯里曾说过:“我并不去预测未来,我只是试图阻止它。”大部分的科幻小说作家都是根据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去想象发生在未来的事情,有时,他们的科学幻想甚至是非常朴素的,但是更深的道德思考却应令人们特别是科学家和决策人产生深思:科技的飞速发展是两面性的,理性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好处,疯狂的发展则会毁了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科技,不仅孕育了许多令人瞠目的科技成果,还促成了科幻小说这一流行的文学形式。科幻小说不仅展示了科学的奥秘,还深刻地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大胆的幻想和曲折的情节深受读者的欢迎。同时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必须以人文关怀来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幻小说迷赫尔曼·穆勒博士说过:“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现实世界并非如人类童年时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园,而是一个奥秘绝伦、浩瀚无比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索人类正在闯入这大千世界时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和恐惧,那么,这种艺术是死的艺术。”我们在欣赏科幻小说的同时,也应该对未来世界进行深思。
  
   参考文献:
   [1] Patricia Warrick,Science fiction:Contemporary Mythology,Harper & Row, Publishers,New York,1978.
   [2] Darko Suvin,Metamorphoses of Science Fiction:On the Poetics and History of a literary Genre,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
   [3] 瞿世镜等:《当代英国小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杨悦庭,女,1973—,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暮色苍茫的描写都和伤别念远、思乡苦旅、惜时悲志等情感相沟通,这就是“暝色生愁”。传统的农耕生活背景,中华文化的宗法伦理型范式,形成中国人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和浓烈的孝亲情感。对时序敏感的诗人常常在斜阳暮霭中,抒发思乡怀亲的伤痛离愁。政治型文化范式直接影响了传统士人的价值追求,夕阳西下常常引发时光荏苒、功业难成的生命感喟。  关键词:暝色生愁 文化阐释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爱情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诗经》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所占的比例很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而汉代的《汉乐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其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婚姻爱情的画面。由于两个朝代的文化、政治的背景,历史发展诸多的差异,也导致了《诗经》、《汉乐府》的婚姻爱情诗的创作存在差异。本文试通过对《诗经》、《汉乐府》诗歌的具体剖析,考察从先秦到两汉之际有关婚姻爱情诗的创作流
期刊
摘要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宋词以词体之冠独领风骚,宋诗则以其题材之广、说理透彻足可与唐诗相抗衡。本文探讨了长期以来宋诗被轻视的原因,比较了宋诗与宋词、宋诗与唐诗的异同,指出了宋诗在古代文学史中应占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宋诗 状况 比较 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宋代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中国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文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针对《史记》中的个性共性统一、详略得当、虚实相生等文学审美范畴进行分析,通过文学的审美超越,进而抓住《史记》中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主体的情感,并通过这种真实的情感,最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而真正达到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文学本体 历史本体 人性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在谈论《史记》之前,有必要把“本体”两字的含义阐述一
期刊
摘要弹词往往吸收通俗小说的故事题材,而脍炙人口的通俗小说,也有不少以弹词形式传承于民间。因此弹词对小说的发展研究有很好的资料作用,可以得到互补的效果。由于弹词与小说都是情节性的艺术,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弹词都被归入说部中,作为小说来研究。然而,弹词与小说毕竟是有区别的,这在对同一故事的描述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文以同写三国故事的《三国志玉玺传》与《三国演义》为例,从它们的内容、心理描写、人物
期刊
摘要艾米莉·勃朗特借助不同身份对女管家丁耐莉进行了生动刻画,透过字里行间,可看出勃朗特对女管家丁耐莉倾注的爱憎之情,正是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多重身份的成功塑造,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关键词:丁耐莉 故事层面 字里行间 多重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虽然《呼啸山庄》中的人物较少,仅限于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网购已成为一种时尚。在网购中,买卖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本文从词的新意或新用法、名词性重叠形式的运用、语气词的运用、古语词的复兴以及字母词和网络流行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对淘宝网中的网购语言进行分析。另外,文章还在分析网购语言现象时,简单分析了影视语言对网购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网购语言 词 影视语言 运用  中图分类号:H05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期刊
摘要元曲是对元人创造的杂剧和散曲的总称谓,它出现在两宋时期,繁荣时期在元代。它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等等方面包罗万象,有与众不同的代表性,语言动听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灿烂就是元曲,其被称为元代最好的文学。  关键词:文化艺术 文学体裁 古典文学 元朝元曲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元曲,顾名思义,即元人所作所唱之曲。元曲产生于金、元时期广泛传播的歌谣俗曲,
期刊
摘要《采桑子》十首为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所作,表现了词人对颍州山水的喜爱之情及致仕后淡泊自适的心境。组词借鉴了民间鼓子词联章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了化整为零的构思方式,对颍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创造意境;体现出了平淡清新的风格特点。其较多的新变特征,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采桑子》 化整为零 平淡清新 动静结合 词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1920年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斗争加剧,五四文坛也随之发生了急剧分化。作为文坛旗手的鲁迅和胡适,由于时代、文学思潮等客观因素和性格气质、思想文化取向、政治立场等主观因素纷繁复杂的原因,由最初的互相支持走向分道扬镳。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反思,在当下多种文化芜杂丛生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五四文坛 分化 鲁迅 胡适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