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了粤语童谣进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联系在推行粤语童谣进课堂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粤语童谣推进措施社区资源文化传承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善于将恩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是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表明了乡土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乡土教材以当地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为内容,以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奖项为目的而编写的。然而,对于广东粤语地区来说,到底又有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童谣呢?
童谣一直伴随着世世代代青少年儿童成长,也成为文化传承延续的途径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粤语作为广东省最通用的方言,流通于廣东大部分地区、广西的东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覆盖的范围相关广阔。以粤语为基础的粤语童谣更是广东省民间音乐文化的特色。粤语童谣用粤语传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粤语方言文学的特色。粤语童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词句押韵;而是有趣、好玩、贴近生活,孩子们感兴趣。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再好的民族文化都会面临传承的问题,为此笔者决定从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传承粤语童谣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粤语童谣进校园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吸引了大批北方人民来到南方发展。他们
在广东省内扎根生活,并且自这里繁衍下一代。外来文化和语言不断冲击着广州以及其他各市,粤语在广州地区的流通作用逐渐瑞华。这一现象导致以粤语为基础的粤语童谣慢慢退出广东省青少年的生活,甚至在“00后”小时,以广州为发源地的岭南文化就存在着在这里慢慢消失的危险。因此,传承粤语童谣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将其引入小学校园便是最好的传承突进之一。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近年来,在多种现代新生音乐(如:流行音乐、美国说唱音乐)形式的冲击下,许多民族音乐文化出现了逐渐衰退甚至走向消亡的现象。岭南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化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也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粤语童谣以及其他岭南文化郑随着时间的迁移二逐渐消失,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教育者的重担,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是基础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粤语童谣进校园就是最好的传承方法。它能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给下一代,让粤语童谣代代相传。因此,十分有必要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凸显广东地方的音乐特色,以及丰富学生课外音乐活动,使粤语童谣这一优秀的岭南文化之一得以发扬下去。
(二)培养学生家乡感情的需要
将粤语童谣引进校园,除了可以传承民族音乐,还可以将粤语童谣引进校园,让学生从认识家乡音乐出发,亲近本土的音乐文化,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师通过一系列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活动,促进学生建立起热爱家乡的感情,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粤语童谣,认识家乡的历史,了解父母儿时的生活场景。粤语童谣进校园,能够使学生在课内外都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广东人民的热情、和蔼、包容的性格,热爱广东的山山水水,热爱自己的家乡。将粤语童谣引进校园,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德育。童谣本身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是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这并不是只靠几节德育课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学校、教师的培养,将德育引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国爱家乡的教育。
二、粤语童谣进校园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便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所以这次活动,主要采取的是小面积实施,我主要在我校(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一年2班进行。
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母语。在活动实施之前,我对一(2)班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你从小生活在广东省内吗?你的母语是粤语吗?日常生活中你会合唱哪种方言的童谣?你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粤语童谣?你的长辈有教你唱一些童谣吗?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同学是来自广东省内,他们的母语是普通话,还有一少部分同学是来自外省,他们的母语是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尽管粤语在小学阶段学生当中有着较强的流通程度,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哼唱的童谣以普通话居多,超过半数的学生不会哼唱粤语童谣,这一现象表明,尽管大部分学生会粤语,但是粤语童谣并没有得到学生、学校的重视。
通过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反馈,小结整个活动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
1.所使用的《广州音乐》这本教材没有配套的音乐CD,对于不会讲粤语的教师来说,教学比较困难。
2.没有真正利用好家长的资源,导致任务完成的不够理想。
3.学生学唱粤语童谣的积极性非常高,没有开展更多的活动进一步促进。
4.活动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兴趣维持不够持久,没有做到让学“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推进措施
总结以上的论述和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粤语童谣进校园,尤其是进小学校园有着众多的积极作用。就从粤语童谣的传承及广东特色音乐的发展来看,粤语童谣也应该“从娃娃抓起”。让粤语童谣在小学中渗透,从小就培养学生重视我国未带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传承粤语童谣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爱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引导学生要肩负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优秀民族音乐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粤语童谣进校园也是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更是他们所希望的。
关于在推进粤语童谣进校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开发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以粤语童谣为重点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粤语童谣校本教材,充实音乐课堂教学。 1.开发现实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粤语童谣也要跟着适应社会的进步。部分旧版粤语童谣中,会有不适合小学课堂的内容,或者是与现代社会脱节的内容。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粤语童谣的歌词中。如《氹氹转》的歌词:“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呀糯米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睇,我要睇鸡仔。鸡仔大,拎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其中最后一句“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明显与现在社会脱节,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解决这问题,可以选择新编的粤语童谣《氹氹转》与原版的《氹氹转》进行对比,开发“新版粤语童谣VS原汁原味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三个版本的《鸡公仔》,最早的《鸡公仔》歌词反映的是旧社会时候妇女的艰苦生活情景;到了抗战时期则将歌词改编成激励人民团结抗敌的爱国童谣;而现在的《鸡公仔》已经改编成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现代粤语童谣。
2.开发情境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粤语童谣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体现在歌词中经常出现与节日相关的描述。开展“粤语童谣中的节日”校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自助发现,在粤语童谣中找寻节日的影子。如《氹氹转》中“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呀糯米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提及五月初五的龙舟节(即端午节)、《行花街》就提及年三十晚和春节等。在重现粤语童谣的情景时,可以让学生边唱边重现歌曲中描述的情景,设计成一节粤语童谣唱游课。
3.开发趣味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趣味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即在粤语童谣中玩游戏。让粤语童谣与游戏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掌握粤语童谣。“把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从而把游戏纳入到教学中来,从而让教学获得了游戏的外在形式,这不仅使教学增加乐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从上述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其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任务效果不佳,多数学生最后的评价只给了三颗星,甚至两颗星。
大部分学生是在广州土生土长的,我们可以借助他们长辈的力量,让这次活动开展的更为顺利,比如:邀请会唱粤语童谣的长辈来班级举办一次演出;让长辈教学生唱两首粤语童谣;长辈和学生来一次粤语童谣擂台赛,等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粤语童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粤语童谣,是笔者提出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最容易实现的,同时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项。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粤语童谣可以设计一节有趣新颖的学唱粤语童谣课,也可以在小学音乐教材张引入粤语童谣进行感受教学。如将粤语童谣《行花街》设计成一节唱游形式的音乐科。这一课可以设计在上学期的后半段进行,以便于接近春节。这样的选择是为了给这一节课创设情境。
(四)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粤语童谣比赛”活动,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磨练学生的斗志、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一方面,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能有效检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渗透的粤语童谣教学以及粤语童谣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另一方面,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粤语童谣的兴趣,扩大粤语童谣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粤语童谣学习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当然,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必须是简历在通过前面几项活动所获得成果智商的,是整個学校开展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活动展示。
四、结语
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粤语童谣一直以来都是广东粤语地区人们世代口耳相传的广东省特色民间音乐文化。我们提出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措施,就是要解决粤语童谣的传承问题。本文通过粤语童谣进校园重要性的分析阐述,结合在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就推进粤语童谣进校园的具体措施以及粤语童谣进校园的作用等问题,开展研究并找出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君.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谢嘉幸.寻找家乡的歌——音乐教育的现代观念之三[J].中国音乐教育,2001,(11).
[3]张文昊.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 [J].青海教育,2006,(3).
[4]刘蕾.粤语童谣中的修辞语用特点[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粤语童谣推进措施社区资源文化传承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善于将恩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是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表明了乡土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乡土教材以当地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为内容,以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奖项为目的而编写的。然而,对于广东粤语地区来说,到底又有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童谣呢?
童谣一直伴随着世世代代青少年儿童成长,也成为文化传承延续的途径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粤语作为广东省最通用的方言,流通于廣东大部分地区、广西的东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覆盖的范围相关广阔。以粤语为基础的粤语童谣更是广东省民间音乐文化的特色。粤语童谣用粤语传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粤语方言文学的特色。粤语童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词句押韵;而是有趣、好玩、贴近生活,孩子们感兴趣。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再好的民族文化都会面临传承的问题,为此笔者决定从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传承粤语童谣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粤语童谣进校园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吸引了大批北方人民来到南方发展。他们
在广东省内扎根生活,并且自这里繁衍下一代。外来文化和语言不断冲击着广州以及其他各市,粤语在广州地区的流通作用逐渐瑞华。这一现象导致以粤语为基础的粤语童谣慢慢退出广东省青少年的生活,甚至在“00后”小时,以广州为发源地的岭南文化就存在着在这里慢慢消失的危险。因此,传承粤语童谣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将其引入小学校园便是最好的传承突进之一。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近年来,在多种现代新生音乐(如:流行音乐、美国说唱音乐)形式的冲击下,许多民族音乐文化出现了逐渐衰退甚至走向消亡的现象。岭南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化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也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粤语童谣以及其他岭南文化郑随着时间的迁移二逐渐消失,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教育者的重担,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是基础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粤语童谣进校园就是最好的传承方法。它能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给下一代,让粤语童谣代代相传。因此,十分有必要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凸显广东地方的音乐特色,以及丰富学生课外音乐活动,使粤语童谣这一优秀的岭南文化之一得以发扬下去。
(二)培养学生家乡感情的需要
将粤语童谣引进校园,除了可以传承民族音乐,还可以将粤语童谣引进校园,让学生从认识家乡音乐出发,亲近本土的音乐文化,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师通过一系列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活动,促进学生建立起热爱家乡的感情,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粤语童谣,认识家乡的历史,了解父母儿时的生活场景。粤语童谣进校园,能够使学生在课内外都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广东人民的热情、和蔼、包容的性格,热爱广东的山山水水,热爱自己的家乡。将粤语童谣引进校园,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德育。童谣本身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是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这并不是只靠几节德育课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学校、教师的培养,将德育引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国爱家乡的教育。
二、粤语童谣进校园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便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所以这次活动,主要采取的是小面积实施,我主要在我校(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一年2班进行。
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母语。在活动实施之前,我对一(2)班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你从小生活在广东省内吗?你的母语是粤语吗?日常生活中你会合唱哪种方言的童谣?你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粤语童谣?你的长辈有教你唱一些童谣吗?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同学是来自广东省内,他们的母语是普通话,还有一少部分同学是来自外省,他们的母语是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尽管粤语在小学阶段学生当中有着较强的流通程度,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哼唱的童谣以普通话居多,超过半数的学生不会哼唱粤语童谣,这一现象表明,尽管大部分学生会粤语,但是粤语童谣并没有得到学生、学校的重视。
通过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反馈,小结整个活动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
1.所使用的《广州音乐》这本教材没有配套的音乐CD,对于不会讲粤语的教师来说,教学比较困难。
2.没有真正利用好家长的资源,导致任务完成的不够理想。
3.学生学唱粤语童谣的积极性非常高,没有开展更多的活动进一步促进。
4.活动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兴趣维持不够持久,没有做到让学“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推进措施
总结以上的论述和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粤语童谣进校园,尤其是进小学校园有着众多的积极作用。就从粤语童谣的传承及广东特色音乐的发展来看,粤语童谣也应该“从娃娃抓起”。让粤语童谣在小学中渗透,从小就培养学生重视我国未带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传承粤语童谣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爱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引导学生要肩负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优秀民族音乐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粤语童谣进校园也是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更是他们所希望的。
关于在推进粤语童谣进校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开发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以粤语童谣为重点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粤语童谣校本教材,充实音乐课堂教学。 1.开发现实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粤语童谣也要跟着适应社会的进步。部分旧版粤语童谣中,会有不适合小学课堂的内容,或者是与现代社会脱节的内容。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粤语童谣的歌词中。如《氹氹转》的歌词:“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呀糯米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睇,我要睇鸡仔。鸡仔大,拎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其中最后一句“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明显与现在社会脱节,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解决这问题,可以选择新编的粤语童谣《氹氹转》与原版的《氹氹转》进行对比,开发“新版粤语童谣VS原汁原味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三个版本的《鸡公仔》,最早的《鸡公仔》歌词反映的是旧社会时候妇女的艰苦生活情景;到了抗战时期则将歌词改编成激励人民团结抗敌的爱国童谣;而现在的《鸡公仔》已经改编成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现代粤语童谣。
2.开发情境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粤语童谣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体现在歌词中经常出现与节日相关的描述。开展“粤语童谣中的节日”校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自助发现,在粤语童谣中找寻节日的影子。如《氹氹转》中“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呀糯米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提及五月初五的龙舟节(即端午节)、《行花街》就提及年三十晚和春节等。在重现粤语童谣的情景时,可以让学生边唱边重现歌曲中描述的情景,设计成一节粤语童谣唱游课。
3.开发趣味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
趣味性的粤语童谣校本课程,即在粤语童谣中玩游戏。让粤语童谣与游戏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掌握粤语童谣。“把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从而把游戏纳入到教学中来,从而让教学获得了游戏的外在形式,这不仅使教学增加乐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从上述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其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任务效果不佳,多数学生最后的评价只给了三颗星,甚至两颗星。
大部分学生是在广州土生土长的,我们可以借助他们长辈的力量,让这次活动开展的更为顺利,比如:邀请会唱粤语童谣的长辈来班级举办一次演出;让长辈教学生唱两首粤语童谣;长辈和学生来一次粤语童谣擂台赛,等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粤语童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粤语童谣,是笔者提出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最容易实现的,同时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项。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粤语童谣可以设计一节有趣新颖的学唱粤语童谣课,也可以在小学音乐教材张引入粤语童谣进行感受教学。如将粤语童谣《行花街》设计成一节唱游形式的音乐科。这一课可以设计在上学期的后半段进行,以便于接近春节。这样的选择是为了给这一节课创设情境。
(四)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粤语童谣比赛”活动,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磨练学生的斗志、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一方面,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能有效检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渗透的粤语童谣教学以及粤语童谣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另一方面,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粤语童谣的兴趣,扩大粤语童谣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粤语童谣学习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当然,开展粤语童谣比赛活动,必须是简历在通过前面几项活动所获得成果智商的,是整個学校开展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活动展示。
四、结语
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粤语童谣一直以来都是广东粤语地区人们世代口耳相传的广东省特色民间音乐文化。我们提出粤语童谣进校园的措施,就是要解决粤语童谣的传承问题。本文通过粤语童谣进校园重要性的分析阐述,结合在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就推进粤语童谣进校园的具体措施以及粤语童谣进校园的作用等问题,开展研究并找出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君.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谢嘉幸.寻找家乡的歌——音乐教育的现代观念之三[J].中国音乐教育,2001,(11).
[3]张文昊.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 [J].青海教育,2006,(3).
[4]刘蕾.粤语童谣中的修辞语用特点[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