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中国画论”(二)谢赫“气韵论”

来源 :中国凤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恺之之后,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作“六法论”,是第一次中国绘画理论的系统总结。宋郭若虚评曰:“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其第一法“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画评鉴的最高标准和理想目标,而第二法“骨法用笔”,第一次把中国画“用笔”的重要性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我们先谈“气韵生动”,关于“骨法”如何演化为“书法用笔”我们另文再议。
  谢赫之前,宗炳谈“道、理,”王徽说“神、情”,顾恺之论“传神”,谢赫则开始谈“气韵”。“气韵”虽是谢赫第一次提出画学范畴,但其所指与道、理、神、情、传神一脉相承。顾恺之“传神”是指传“眼神”,“气韵”则包括生气、神气、情致、性格、仪态等人的各种精神状态,它首先表现在眼神上,其次体现于面容、体态等身体语言在内的整体状态、风度和气质,可以说是“传神”的具体化、形象化。谢赫言“神韵气力”(《古画品录·顾俊之》),即是说神、韵、气一体不分。《淮南子》云:“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原道训》)气无形,它无处不在,散时为气、聚则为神,形遇而神注之,神降而气充之,有气方能有神,有神而能生韵。
  与“传神”一样,“气韵”也源自魏晋玄学影响下的人物品鉴之风,但不再只关注人的眼神,还有人的神态、气度。谢赫所画人物,也不像顾恺之那样以形写神,而是描绘人的整体风貌。姚最《续画品》评曰:“点刷精研,意存形似”,“写貌人物”则“目想毫发,皆无遗失”。
  何为“气韵生动”之“气”?气与艺术的关系,早在汉代赵壹《非草书》云:“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乎?”认为书之巧拙好坏与人之气血有关。曹丕《论文》则言:“文以气为主”。至于气与绘画的关系,顾恺之《小烈女》说:“刻削为容仪,不尽生气。”都是说文、画离不开“气”。那么,气是指什么呢?气,既指物之气,也是人之气,天地万物皆以气充之。《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因气而和谐。《左传》云:“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先有气而后有体,有体而类、而物、而声律。《庄子·知北游》言:“通天地一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乃气之聚,气乃生之生。《庄子·人世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气,在这里是一种“虚无”状态。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则曰:“气者,生之充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第五十六》云:“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春秋繁露·无行相生第五十八》有:“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东汉王充《论衡·言毒篇》:“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自然篇》:“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儒增》:“人之精,乃气也;气乃力也”。西晋葛洪《抱朴子》有:“人禀气而生。”气与画的关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意气而成,”气,在这里表示创作时的一种状态。五代荆浩《笔法记》则言“气者,心随笔起,取象不惑”,也是这个意思。宋张载讲“太虚之气”,在《正蒙·太和》中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又云:“太虚即气,则无无。”道无为,而气充之。气,无处不在,“气外无性、气外无理、气外无心”,而后天地万物生,人在其间。故,气乃一、乃有、乃混沌、乃太极,分之为阴阳,万物万象因之而生。故而,气不仅指物、人之气,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根本范畴,中国艺术的一个核心命题。
  人秉气而生,故有“生气、气力”之说。不仅人有生气,人的各种表现,包括文章、艺术也都是人之气的凝聚与流溢,故言文要有气息、画要有气势。万物因气而活,人所表达的物象本身也是气的产物,其形体必要蕴含其气,所以画也必须贯之以气。谢赫评卫协云:“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古画品录》)画面气壮,哪怕形状不备,亦可气势夺人。那么,如何才能写气、画气?这就需要人之气与物之相通,深入对象体会其气的存在,“悟对之神通”(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①,才能写出有气势的文章,画出有生气的绘画。
  那么,“气”如何与“韵”联系在一起呢?
  “韵”源于音乐,是指音乐的“律动、节奏”“旋律”。刘勰《文心雕龙》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所以,当“韵”用于绘画时,也就有了笔笔相应富有节奏、律动的意思。有韵方有情致,才有值得一品的味道,它是无形之气的细微呈现形式。气生韵、韵贯气,气的呈现并非一笼统的混沌、而是清晰的节奏,连续的乐章。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论文道:“文章者,盖性情之风标,神明是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刘勰《文心雕龙·总述第四十四》也说:“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画一然,性情所致,气韵自生。
  谢赫之后论“气韵”者颇多。荆浩《笔法记》:“真者,气韵俱盛。”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凡用笔先求气韵,次采体要。”宋董逌《广川画跋》:“气生于笔,笔遗于像。”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俱谓之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即谓之气韵。”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气韵有笔墨间两种。墨中气韵,人多会得;笔端气韵,世每少知。”唐岱《绘事发微》:“气韵由笔墨而生。”张庚《图画精意识》:“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等等。谢赫“气韵”论着眼于人物画,当然也用于人物品藻,比如“风韵”,与人品相联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画必周其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气韵与神、人品一体不分。
  气韵也可以分开来理解。气,是气势;韵,是韵致、趣味、节奏。画有以气胜者,有以韵得者。画有气韵,则生动至。钱钟书曾把“气韵生动”断句为:“气韵,生动是也”,不管断句正确与否,就“气韵”与“生动”本身的字面含义而言,这种断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谢赫之前王微《叙画》曾言“动变者心也”“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即有生动的意思,而这里的动,也不仅仅是画要动,还有作为画者首先自己要心动。这与前文所言人之气与物之气相通,是一个意思。可见,“气韵生动”不仅仅是画的标准和目标,它还关乎作者的心态和创作的路径和方法。首先是人自身充满生气,再则还要充分体味万物之生气,如此才能画出万物万象之气。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所以孟子正气浩然,文风朗朗。一个气不正、内心不净的人,画面必然浑浊,而画面有鬼气的人,内心定不纯洁;内心清爽郎阔,才有可能画出正气爽利、富有节奏、韵律的画,也才能生动传神。今人多心气不足,气息不清,存心不正,画面何来正气、节奏?所以往往画面脏兮兮的,灰呼呼的,阴暗污浊,俗不可耐。要作一位好画家,养正气、养精神是必须的功夫。
  万物秉气而生,人与万物气息相通。心静神定,方能与万物通神,体味日月晦明,夜雨朝露,体悟生命律动。没有这种“悟对通神”的体验,气不与万象通,永远画不出有气韵、有生气而动人的作品。
其他文献
自从清华大学跃为中华学府之最以后,一时间,华夏大地“华”样大学遍地开花,东华大学、西华大学、南华大学、北华大学纷纷改头换面、闪亮登场,与清华大学一起称为中华大地上的“五华”。只是清华大学时刻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自己,而标榜东、西、南、北的“四华”大学以何来自居,做到名副其实的“华”样大学呢?在更名合并的潮流中,是以取得“华”样大学的真经来承载自己的时代使命,还
期刊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对“语言表达连贯”考点的考查非常火爆,18套试卷中有8套对该考点进行了考查,而且在考查形式上,有7套都不约而同地把“抓手”锁定在了“排序”题型上。这一受到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高考命题专家共同青睐的题型,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现以2008年高考的7道试题为例,对该题型的解答要领作一简说:    一、前后的勾连性    “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只有这样,才
期刊
在英语中,but除了最常用来表示转折关系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用法:    一、作介词,意为“除……之外”。(多和不定代词连用)    1.用于表示顺序的词之后,后接基数词,表示“倒数/紧接着第……”。例如:  He lives in the next house but one.他住在隔壁的隔壁。  She lives in the last house in the street but two
期刊
人们通常认为掌握一门外语要过三关(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斩五将(听、说、读、写、译),相对来说,掌握英语单词是最难过的一关。英语的词汇量大,总词汇量至少在60万以上,实用词汇量为8千至1万,基本词汇量为4千。一般来说,掌握英语单词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记忆英语单词,下面介绍20种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方法。   1.逻辑记忆:  通过词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词与词之间的
期刊
十年寒窗,多少辛酸多少泪,无非都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大学梦。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专业似乎也越开越多,面对各种各样纷繁芜杂的专业,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更让他们感到头痛的是,还有很多专业一看上去就让人如坠雾里。分不清东西南北,更谈不上挑选了:都没有搞清楚专业是怎么回事,怎么选啊?有些性子急的干脆就抓阄,抓到谁算谁,谁让它们“长”得这么像呢?但是“长”得像不是人家的错,分不清就是你的
期刊
一、《婺源溪头写生》  范扬:这里面很复杂,太难画了,所以画得时候特别累。景太漂亮,很难画得更好看。尤其是水口处很难画,我就慢慢勾,慢慢勾。这是到这儿的第一张画,我想画得稍微认真一点。构图复杂,我就慢慢画,只能算把它完成,并不是画得多好,因为还有个顺手不顺手的问题。也是因为景太漂亮,一般说来画作很难超越自然美景。  我也做了点儿取舍,包括水,因为有树影,水原本是深颜色,是否要全空白呢?但整体来说,
期刊
钱钟书的“喻”(二)    比喻的价值大小。新颖与否。还与比喻的内容大有关系。所谓比喻的内容。主要是指用什么样的喻体。在这方面,钱先生的比喻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用幽默风趣的故事作喻体  钱先生的比喻轻松幽默。妙趣横生。有许多比喻的喻体本身就是引人发笑的故事。  比如:钱先生在小说《猫》中,描写了一伙名人学者在李太太家的茶会上“侃大山”。一个什么学术研究所的主任赵玉山鄙薄学西洋文学的女学
期刊
·画画,要先师古人,再师造化,后师我心。    ·画是无声诗。我们虽然不用古人的方式表述,但是要有诗人的感受。    ·画画最终要人与笔法成为一体。画什么都一样,关键是与你当时的状态相吻合。    ·中国画讲书写,是情感的表现。书写,反映艺术家的敏感程度。    ·我画画放笔直取,也暗合了禅宗思想,可以直指人心,是顿悟而不是渐修,这正好是南宗的路子。    ·画最终感人的是精神,我精神贯注,所以我
期刊
二、中医和中国画  有一次同一位中国世家子讨论中医同西医的区别。他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是被西方文化转基因的中国人了,没有几个人再听得懂中医的语言。你告诉他肾阳虚,他非问你他的肾得了什么病,能不能做透析?你如果不能学着西医的方法告诉他得了什么病,他就觉得你没有给他诊病。“那我为什么来看中医呢?”  确实,中医自打歧黄开始,使用了数千年的阴阳、中和、五行、虚实等等概念,到了20世纪末,就已经
期刊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风景画是画风景。而山水画则远不止是在画风景,是在画思絮,画胸襟,画性情,画一种完全人格化了的东西,而且以“写”的方式表述。这是因为,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人借山水遣兴的一种方式。这是中国文人的哲学观衍生出的一种艺术表述方式。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自古以来就存在一股将人与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力量,这股力量先是通过老庄哲学达到一种对自然的认识,再经过中国佛教禅宗的深化,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