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作为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力求做到“精讲”,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明,力求体现“导”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针对问题,主动地讨论探究,力求做到“多练”,多练这个过程实质是学生参与、内化、运用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这样,“精讲多练”就可以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振体”。
一、质疑导读——通过教师“精讲”体现“主导”
质疑也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悬念,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倘若教师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是绝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于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1.导入新课前质疑,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用质疑法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式的,更可以是Free Talk式的,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新教材中,每一单元Listening 部分都有相关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图片,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授时质疑,拓宽思维
学生上课时面对的是一篇篇有具体含义的对话、课文或是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就好比一块块宝地,但初读时学生是很难独立找出其中的“宝藏”所在。因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重点难点,也即“宝藏”所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開朗,这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高潮。
结束新课前质疑,它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新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同学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情景交际——通过学生“多练”,体现“主体”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由此可见,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劳,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学生们也就能乐在其中了。
1.创设情景,开展英语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创设情景,角色表演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进入高中,教师大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更增加了他们的听课难度。笔者认为,开学伊始,要紧抓学生的课文朗读,从领读、齐读到分角色朗读,而且要更多地尝试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难度不高,但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说英语的热情,尽管是分角色表演,但投入的表演他们会更深地领会对话或是课文的旨意。
3.创设情景,自编对话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运用。如果说朗读对话、课文是一种信息输入过程(Input),那么创设情景,组织同学运用已学句型、语言点自编对话就是一个输出过程(Output)。它需要学生把所学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编出合情合理的交际对话。
三、讨论探究——通过学生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讨论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教师应根据针对性、思辨性、层次性,多样性原则确定讨论题。讨论题应该针对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要有适当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设问要多层次,指向性明确,题型要采取选择题,判断比较题,辨析题,评价分析题等多种形式。
讨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随时加以调控和引导,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不能放任自流。一般来说,讨论前教师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讨论中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学生回答时,要及时、准确地给与评价,对学生回答时出现的“跑题现象”或理解上的偏差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即使答错了也要用鼓励性语言加以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结果初步显现出来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必要的归纳、深化,使结果更加明确、规范,更有利于学生的落实。1.肯定正确的观点和认识,并提出充分的依据,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肯定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使他们真正信服并且掌握。2.否定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并要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并加以矫正。3.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必要的扩散,衍生或者变通,防止就题论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灵活变通能力。4.设计测验练习题目,上好测验练习课程,巩固深化讨论结果。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和讨论的问题,精心设计对应讨论课的测验练习题,巩固深化讨论结果。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们主动学、乐意学,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作为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力求做到“精讲”,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明,力求体现“导”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针对问题,主动地讨论探究,力求做到“多练”,多练这个过程实质是学生参与、内化、运用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这样,“精讲多练”就可以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振体”。
一、质疑导读——通过教师“精讲”体现“主导”
质疑也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悬念,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倘若教师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是绝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于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1.导入新课前质疑,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用质疑法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式的,更可以是Free Talk式的,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新教材中,每一单元Listening 部分都有相关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图片,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授时质疑,拓宽思维
学生上课时面对的是一篇篇有具体含义的对话、课文或是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就好比一块块宝地,但初读时学生是很难独立找出其中的“宝藏”所在。因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重点难点,也即“宝藏”所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開朗,这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高潮。
结束新课前质疑,它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新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同学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情景交际——通过学生“多练”,体现“主体”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由此可见,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劳,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学生们也就能乐在其中了。
1.创设情景,开展英语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创设情景,角色表演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进入高中,教师大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更增加了他们的听课难度。笔者认为,开学伊始,要紧抓学生的课文朗读,从领读、齐读到分角色朗读,而且要更多地尝试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难度不高,但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说英语的热情,尽管是分角色表演,但投入的表演他们会更深地领会对话或是课文的旨意。
3.创设情景,自编对话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运用。如果说朗读对话、课文是一种信息输入过程(Input),那么创设情景,组织同学运用已学句型、语言点自编对话就是一个输出过程(Output)。它需要学生把所学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编出合情合理的交际对话。
三、讨论探究——通过学生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讨论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教师应根据针对性、思辨性、层次性,多样性原则确定讨论题。讨论题应该针对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要有适当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设问要多层次,指向性明确,题型要采取选择题,判断比较题,辨析题,评价分析题等多种形式。
讨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随时加以调控和引导,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不能放任自流。一般来说,讨论前教师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讨论中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学生回答时,要及时、准确地给与评价,对学生回答时出现的“跑题现象”或理解上的偏差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即使答错了也要用鼓励性语言加以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结果初步显现出来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必要的归纳、深化,使结果更加明确、规范,更有利于学生的落实。1.肯定正确的观点和认识,并提出充分的依据,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肯定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使他们真正信服并且掌握。2.否定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并要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并加以矫正。3.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必要的扩散,衍生或者变通,防止就题论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灵活变通能力。4.设计测验练习题目,上好测验练习课程,巩固深化讨论结果。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和讨论的问题,精心设计对应讨论课的测验练习题,巩固深化讨论结果。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们主动学、乐意学,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