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分析、综合、联系、归纳、比较等方法,把学生培养成有创造力的人才,使学生因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受益终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潜能
1.利用历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历史是对前人生活场景的再现,诉说着前人的成功与失败,是人类社会经验教训的结晶。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选择有代表性而且又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2.利用历史思维联系社会热点。对于那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联系历史思维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我们在教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章时,苏联为防范德国的侵略,就加紧了对东部的建设,特别是重工业。这些都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由此联想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问题,让同学们自己讨论,结果学生的观点很有历史思维:西部大开发不仅是发展了经济,更具有战略意义。这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历史思维,不但思想受到了教育,而且也提高了分析能力。
3.利用丰富内涵的历史典故。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强或有内涵的历史典故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比如,朗读前苏联布哈林遗书时,同学们就很受感动,如果利用多媒体投影录像等先进手段效果就更佳。同时,还要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迁移。例如,我们在讲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时,就联系语文课本中的《蒲公英》一课,民主与和平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中;谈到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时,就联系鲁迅的小说《药》。
二、用阅读和思考来夯实学生的历史思维
1.学会阅读教材。学会阅读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抓住阅读内容中的重点词句能提高阅读效率,启发个体的历史思维。段落中的首句话或最后一句话往往是这一段内容的概括, 例如,《二战的影响》中,每段的第一句话都是重点,概括了整个文段的基本内容。阅读时对一些关键性词语要重点理解,比如:《前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高度集中”,否则就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此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2.学会理性思考。对学习中遇到的历史问题要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问题,在学习《匈牙利共和国成立》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民主党与共产党合并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这时立刻有同学说,是因为民主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而共产党的条件就是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予以肯定。接着质疑:为什么民主党会同意接受共产党的提出的这个条件?民主党把政权拱手交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答:一方面是民主党已无力支撑当时的局面,其次是共产党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我知道学生已理解了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和平过渡的。通过学生理性的思考,提出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
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开展课堂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思想在交流中丰富,知识在讨论中增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我们在讲《敦克尔克大撤退》时,讨论如何看待双方的胜负,有人认为“大撤退就是看打不过才逃跑的,肯定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老师适当的点拨,要从战争的大局出发,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经过最终讨论确定了正确的结论:双方都有得有失,但法西斯德国企图把英法联军的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最终破产,而英法联军的撤退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同学们明白了道理,获得了知识,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
2.利用历史材料。现在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从全新的角度增加了大量历史材料,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证。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材料,选择典型的范例给学生以方法,并由此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练习。在充分利用课本材料的基础之上,还尽可能增加课外内容,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等,使学生大开眼界,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美国在二战中修改“中立法”时,实行“租借法案”,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引用了罗斯福的一个古老的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还能讨价还价吗?”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美国对外政策变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对自身的考虑。学生从中悟出其道理,提高了思维能力。
3.通过习题练习。通过习题练习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但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以考察他们的能力,选择题可以考查理解是否准确,简答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考查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等。总之要有的放矢,还要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达到巩固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潜能
1.利用历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历史是对前人生活场景的再现,诉说着前人的成功与失败,是人类社会经验教训的结晶。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选择有代表性而且又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2.利用历史思维联系社会热点。对于那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联系历史思维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我们在教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章时,苏联为防范德国的侵略,就加紧了对东部的建设,特别是重工业。这些都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由此联想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问题,让同学们自己讨论,结果学生的观点很有历史思维:西部大开发不仅是发展了经济,更具有战略意义。这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历史思维,不但思想受到了教育,而且也提高了分析能力。
3.利用丰富内涵的历史典故。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强或有内涵的历史典故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比如,朗读前苏联布哈林遗书时,同学们就很受感动,如果利用多媒体投影录像等先进手段效果就更佳。同时,还要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迁移。例如,我们在讲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时,就联系语文课本中的《蒲公英》一课,民主与和平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中;谈到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时,就联系鲁迅的小说《药》。
二、用阅读和思考来夯实学生的历史思维
1.学会阅读教材。学会阅读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抓住阅读内容中的重点词句能提高阅读效率,启发个体的历史思维。段落中的首句话或最后一句话往往是这一段内容的概括, 例如,《二战的影响》中,每段的第一句话都是重点,概括了整个文段的基本内容。阅读时对一些关键性词语要重点理解,比如:《前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高度集中”,否则就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此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2.学会理性思考。对学习中遇到的历史问题要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问题,在学习《匈牙利共和国成立》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民主党与共产党合并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这时立刻有同学说,是因为民主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而共产党的条件就是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予以肯定。接着质疑:为什么民主党会同意接受共产党的提出的这个条件?民主党把政权拱手交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答:一方面是民主党已无力支撑当时的局面,其次是共产党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我知道学生已理解了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和平过渡的。通过学生理性的思考,提出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
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开展课堂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思想在交流中丰富,知识在讨论中增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我们在讲《敦克尔克大撤退》时,讨论如何看待双方的胜负,有人认为“大撤退就是看打不过才逃跑的,肯定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老师适当的点拨,要从战争的大局出发,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经过最终讨论确定了正确的结论:双方都有得有失,但法西斯德国企图把英法联军的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最终破产,而英法联军的撤退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同学们明白了道理,获得了知识,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
2.利用历史材料。现在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从全新的角度增加了大量历史材料,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证。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材料,选择典型的范例给学生以方法,并由此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练习。在充分利用课本材料的基础之上,还尽可能增加课外内容,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等,使学生大开眼界,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美国在二战中修改“中立法”时,实行“租借法案”,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引用了罗斯福的一个古老的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还能讨价还价吗?”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美国对外政策变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对自身的考虑。学生从中悟出其道理,提高了思维能力。
3.通过习题练习。通过习题练习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但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以考察他们的能力,选择题可以考查理解是否准确,简答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考查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等。总之要有的放矢,还要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达到巩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