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o120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2组,患者均进行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及心脏功能,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倍他乐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34-0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综合征,主要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性发展到最后的终末阶段,表现出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进而产生心室重构以及对心肌损害。该病在心脏病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1]。β受体阻滞剂可以缓解充血性心衰患者症状,提高其运动耐受量,形成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以作参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2组。实验组共有患者62例,包含37例男性患者与2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6~75岁之间,平均为52.86±7.34岁;对照组共有患者62例,包含38例男性患者与24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7~73岁之间,平均为53.12±6.92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心脏辅助检查均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已确诊,其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病因包括风湿性、高血压性等,患者除心脏外其他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正常;排除血液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患者,支气管哮喘及心肺疾病患者,机体状态极差或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对β受体阻滞剂过敏或已产生耐受患者等[2]。
  1.2方法。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硝酸脂类、强心剂洋地黄、利尿剂以及ACEI等相关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伴有血压升高患者应用降压药将其血压控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对其他基础疾病予以对症治疗,促进患者卧床休息并可视情况予以吸氧。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6.25mg/次、2次/d,每1~2周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观察评估,心功能未出现恶化则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增加6.25mg,保持其血压稳定正常且静息状态心率>55次/min,注意最大剂量<400mg/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数据之间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显效,心功能降低2级以上或已达到Ⅰ级;有效,心功能降低1级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功能情况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数据处理。对所得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即可信区间95%),P<0.05则表明所得样本数据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血压及LVEF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见于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也可以认为是器质性心脏病到达终末期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各类心脏病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结果,到达该期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对患者的致残与致死。
  在充血性心衰的发展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一直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激活后的交感神经可以明显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在体内的水平;而去甲肾上腺素能够改变心室结构与质量,促使心室重构的发生,也对心力衰竭的病程发展与临床治疗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而导致预后较差、致死率较高。
  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交感神经收血管作用形成抑制,缓解血管痉挛情况,将病程发展与儿茶酚胺升高之间所产生的恶性循环予以终止,以减少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损伤,减少心肌的耗氧,降低心肌坏死情况,从而延缓病程发展,改善病情。
  倍他乐克是临床上疗效较为确切的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减少心肌的耗氧量,降低心率,恢复β受体敏感性,并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能力,可以对左室重塑过程进行有效逆转;同时能够提高细胞cMAP的水平,减少钙离子转运功能,促进肌浆网的ATP酶活性,以保护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
  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及心脏功能,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培松,李梅英.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82-483
  [2]邓宪勇.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2103-21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胚胎停育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就诊的226例胚胎停育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胚胎停育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及其它因素(包括子宫病变、全身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结论:母体相关因素是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胚胎停育的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的64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外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止血的成功率为9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胃癌出血的术后急诊手术经验。  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收治的胃癌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讨论胃癌术后出血病人的手术时机及诊治方法。  结果:术后近期无再出血,无近期死亡,无并发症;12例得到随访6个月~3年,无远期出血发生。  结论:胃癌术后合并出血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种少见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经短期内科治疗,如效果欠佳,即可手术。术中视病变而采取一定的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广泛调查,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积累参考资料。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0例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  结果: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生育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滥用抗生素情况、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30-40岁患病率最高,有妊振史患病率高于无妊振史,抗生素使用率越高患病率越高,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经济条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并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所收治的78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再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的效果优良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262例,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总结防治措施。  结果:在262例阴道分娩产妇当中,1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总人数的5.34%。其中2例由于软产道出现损伤而引发出血,4例由于胎盘原因而引发出血,8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发出血。10例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在500ml到1000ml之间,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超声造影病灶增强的强度分为高-等-低回声,分析胆固醇性息肉增强的特点,证实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在45例胆固醇性息肉中,41例(41/45,91.1%)病灶增强快于肝实质,4例(4/45,8.9%)与肝实质同步增强,而其中38例(38/45,84.4%)胆固醇性息肉多表现为蜂窝样增强,7例(7/45,15.6%
期刊
龙万英(1963—),女,汉族,学历:大专,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  摘要:目的:探讨在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技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巩留县人民医院在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共收治宫外孕患者75例,其中5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宫外孕情况,给予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观察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期刊
摘要:急性腹痛病情发展较快、病因复杂,如果误诊、漏诊、延误诊断导致延误病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内科在2009年11月-2013年2月年间收治的急性腹痛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针对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通过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乐新颗粒与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75例消化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分为3组,每组25人,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包括胃乐新组和兰索拉唑组。胃乐新组单纯给予胃乐新颗粒治疗,兰索拉唑组单纯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给予胃乐新颗粒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所有患者均在5周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