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睿:顾校长好!我因为外出交流,比其他老师都晚一步认识您。不过认识的方式很特别,是一节课——《桃花心木》。我也很喜欢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我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顾丽芳:不存依赖之心,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才能成就树形优美,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我们的确是能从这样的文字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陈睿:您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您的成长之路是不是和桃花心木成材有相似之处呢?
顾丽芳:真正的成长都需要内在的驱动。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自己总是被各种评优、比赛催促着。但是慢慢地,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忽然觉得,过了青春的我,依然还需要成长。哪怕我到了退休或者更老的时候,生命还得不断往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谁也不希望今天的我只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当我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的时候,似乎可以不用再努力了。然而当我抬起头仰望天空的时候,仿佛学飞的小鹰看到翱翔蓝天的雄鹰,我发现,自己心里成长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于是我真真切切地告诉自己:成长是青春的事,是自己的事,更是一辈子的事。
陈睿:看来,时间的长短、他人的推波助澜都不是成长的主因 。我想请您为我们青年教师支支招。说实话,要上课,要写论文,要各种竞赛,学生成绩的压力,学生家长的期待,自我发展的需求……成长似乎太繁琐了。您有什么秘诀吗?
顾丽芳: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成长其实就是做好一件事——动脑筋做教育。刚开始做语文老师的时候,我就发现,孩子的朗读水平、写作能力需要很好地培养,于是朗读和写作就成为了我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尽管那时候还没有正式的“研究课题”之说。我总是想孩子们为什么读书读不好?为什么不爱写作?我尝试种种方法让他们喜欢朗读,喜欢写作。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研究课题,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儿童读写。我建设班级网站,与孩子、家长共读。六年里,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原生态资料。动脑筋,让我有很多的智慧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教学实践中。有了思考,上了精彩的课,也就自然而然有了高质量的论文,也就有了所谓的成果。其实我真的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动脑筋做教育。
陈睿:桃花心木,挺拔高大,不是因为饱孕阳光,而是因为根深深扎根沃土。如果把您比作一棵繁茂又坚毅的桃花心木,那么让您深深扎根、不断汲取力量的沃土又是什么呢?
顾丽芳:儿童!每一颗童心!看见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营造适合生长的氛围,把教育深深植根在学生的心田,而不只是让他们获得有限的知识。赢得童心才能赢得口碑,赢得口碑才能赢得好的教育。
陈睿:就像您的教学专著名字——《请靠童心再近些》。
顾丽芳:是的,“如果我的孩子就是班上的一个”,这种朴素的想法一直是我努力不辍的原动力。“我不是教语文课的,我是用语文来育人的。”“学科育人”是我始终坚守的教育信念。我关心语文,我更关心每一颗童心。拥有童心,就是要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理解儿童。
陈睿:那您对儿童有什么期望吗?或者说,《桃花心木》一文里,“在不确定中,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是您传达给儿童的一个期待吗?
顾丽芳:我就是希望教师要顺应儿童内在的成长规律,唤醒成长内需,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激发他们“愤悱”的状态。在培养目标上要让每个儿童都具有“幸福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一定要成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只是精英教育,教育要努力为孩子植入“快乐的基因”。我以为,课堂是童心萌发的地方,我们要努力创设“更好玩”的课堂。
陈睿:“更好玩”的课堂?听起来好有趣啊!
顾丽芳:的确如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前置作业引入课堂教学,在初备基础上设计学生自学作业,新授之前了解学生前置学习情况,然后二度调整预设,把交流前置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开始版块,节省了原来老师“教学生已经会的东西”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聚焦“需教”之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备课”,“当一回小老师”,让“教室”成为“学堂”,不仅从观念上,更从实际操作上颠覆了传统的呆板课堂,唤醒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站在“学”的角度“教”,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改革的生命力,欣赏到了语文教育无比宽广的天空。简单地说就是在理念上,以学为本,以发现的乐趣吸引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注重“转化”,用活泼的形式贴近学生;在学科本体特质上,引导学生“探理趣”,去发现语言本身的旨趣。
陈睿:学习了您的课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显示出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这就是您的课堂风格吧,我喜欢!
顾丽芳:是的,“倡简、尚学、重趣”,是我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特色与风格。
陈睿:学习了您的《桃花心木》一课,我特别好奇您对阅读的看法。
顾丽芳:我从来不把阅读看做纯粹的“语文”,因为阅读是关乎童心润泽的大事,阅读是在语言和文字间让学生获得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从而拥有格调和不平庸的眼睛。我致力于站在儿童的角度,唤醒教材的“乐教性”,让文本在儿童的语文视界里苏醒。不管什么题材、什么体裁的课文,经过我的备课设计,孩子们都能不知不觉地喜欢并且投入其中潜心会文。你知道吗?没有一篇课文学生是不能自学的,除非老师没有“先学”的理念和指导先学的意识。当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由“桃花心木”或者“种树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人或事,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时,我觉得这番阅读的经历让儿童又成长了一些。
陈睿:树又长高了!您的学生一定很喜欢您的语文课。
顾丽芳:哈哈哈……可以这么说!我的语文教学实践的最大收获是:每一届我接手的孩子,不管以前喜不喜欢语文,只要到了我班上,在很短的时间里都会喜欢上语文,喜歡上写作,读写潜力得到极大的激发与开掘,甚至把阅读和写作当作自己兴趣,这让我倍感欣慰。
顾丽芳:不存依赖之心,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才能成就树形优美,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我们的确是能从这样的文字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陈睿:您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您的成长之路是不是和桃花心木成材有相似之处呢?
顾丽芳:真正的成长都需要内在的驱动。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自己总是被各种评优、比赛催促着。但是慢慢地,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忽然觉得,过了青春的我,依然还需要成长。哪怕我到了退休或者更老的时候,生命还得不断往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谁也不希望今天的我只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当我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的时候,似乎可以不用再努力了。然而当我抬起头仰望天空的时候,仿佛学飞的小鹰看到翱翔蓝天的雄鹰,我发现,自己心里成长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于是我真真切切地告诉自己:成长是青春的事,是自己的事,更是一辈子的事。
陈睿:看来,时间的长短、他人的推波助澜都不是成长的主因 。我想请您为我们青年教师支支招。说实话,要上课,要写论文,要各种竞赛,学生成绩的压力,学生家长的期待,自我发展的需求……成长似乎太繁琐了。您有什么秘诀吗?
顾丽芳: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成长其实就是做好一件事——动脑筋做教育。刚开始做语文老师的时候,我就发现,孩子的朗读水平、写作能力需要很好地培养,于是朗读和写作就成为了我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尽管那时候还没有正式的“研究课题”之说。我总是想孩子们为什么读书读不好?为什么不爱写作?我尝试种种方法让他们喜欢朗读,喜欢写作。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研究课题,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儿童读写。我建设班级网站,与孩子、家长共读。六年里,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原生态资料。动脑筋,让我有很多的智慧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教学实践中。有了思考,上了精彩的课,也就自然而然有了高质量的论文,也就有了所谓的成果。其实我真的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动脑筋做教育。
陈睿:桃花心木,挺拔高大,不是因为饱孕阳光,而是因为根深深扎根沃土。如果把您比作一棵繁茂又坚毅的桃花心木,那么让您深深扎根、不断汲取力量的沃土又是什么呢?
顾丽芳:儿童!每一颗童心!看见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营造适合生长的氛围,把教育深深植根在学生的心田,而不只是让他们获得有限的知识。赢得童心才能赢得口碑,赢得口碑才能赢得好的教育。
陈睿:就像您的教学专著名字——《请靠童心再近些》。
顾丽芳:是的,“如果我的孩子就是班上的一个”,这种朴素的想法一直是我努力不辍的原动力。“我不是教语文课的,我是用语文来育人的。”“学科育人”是我始终坚守的教育信念。我关心语文,我更关心每一颗童心。拥有童心,就是要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理解儿童。
陈睿:那您对儿童有什么期望吗?或者说,《桃花心木》一文里,“在不确定中,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是您传达给儿童的一个期待吗?
顾丽芳:我就是希望教师要顺应儿童内在的成长规律,唤醒成长内需,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激发他们“愤悱”的状态。在培养目标上要让每个儿童都具有“幸福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一定要成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只是精英教育,教育要努力为孩子植入“快乐的基因”。我以为,课堂是童心萌发的地方,我们要努力创设“更好玩”的课堂。
陈睿:“更好玩”的课堂?听起来好有趣啊!
顾丽芳:的确如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前置作业引入课堂教学,在初备基础上设计学生自学作业,新授之前了解学生前置学习情况,然后二度调整预设,把交流前置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开始版块,节省了原来老师“教学生已经会的东西”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聚焦“需教”之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备课”,“当一回小老师”,让“教室”成为“学堂”,不仅从观念上,更从实际操作上颠覆了传统的呆板课堂,唤醒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站在“学”的角度“教”,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改革的生命力,欣赏到了语文教育无比宽广的天空。简单地说就是在理念上,以学为本,以发现的乐趣吸引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注重“转化”,用活泼的形式贴近学生;在学科本体特质上,引导学生“探理趣”,去发现语言本身的旨趣。
陈睿:学习了您的课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显示出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这就是您的课堂风格吧,我喜欢!
顾丽芳:是的,“倡简、尚学、重趣”,是我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特色与风格。
陈睿:学习了您的《桃花心木》一课,我特别好奇您对阅读的看法。
顾丽芳:我从来不把阅读看做纯粹的“语文”,因为阅读是关乎童心润泽的大事,阅读是在语言和文字间让学生获得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从而拥有格调和不平庸的眼睛。我致力于站在儿童的角度,唤醒教材的“乐教性”,让文本在儿童的语文视界里苏醒。不管什么题材、什么体裁的课文,经过我的备课设计,孩子们都能不知不觉地喜欢并且投入其中潜心会文。你知道吗?没有一篇课文学生是不能自学的,除非老师没有“先学”的理念和指导先学的意识。当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由“桃花心木”或者“种树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人或事,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时,我觉得这番阅读的经历让儿童又成长了一些。
陈睿:树又长高了!您的学生一定很喜欢您的语文课。
顾丽芳:哈哈哈……可以这么说!我的语文教学实践的最大收获是:每一届我接手的孩子,不管以前喜不喜欢语文,只要到了我班上,在很短的时间里都会喜欢上语文,喜歡上写作,读写潜力得到极大的激发与开掘,甚至把阅读和写作当作自己兴趣,这让我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