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 从农民工服务到“一楼宇一社工”
随着我国劳资冲突、员工压力危机事件呈蔓延之势,作为劳资双方的沟通桥梁,企业社会工作在维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北京协作者早已于2003年开始了这一探索。
针对企业遇到的劳资关系危机与管理瓶颈,北京协作者应企业邀请进入企业开展评估诊断,并与相关利益方设计实施解决方案,建立流动人口聚集区开放式服务中心,推动流动人口社区融入并开展流动式探访服务,使边缘务工群体享受专业服务资源,开设面向社会的公益关怀热线,建立第三方介入的协调干预机制。还原农民工作为社会改革主体力量的地位,由被动的给予管理服务,转变成主动的创造空间使其参与管理服务。2012年12月,北京协作者以助人自助的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探索与推广荣获第二届中国社会创新奖。
由农民工问题展开的企业社工服务历经数年发展为“楼宇社工”已成为北京市企业社会工作的新趋势。2012年底,北京市海淀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申请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专项资金,与海淀区睿搏社会工作事务所合作实施 “一楼宇一社工”项目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全区25座商务楼宇“五站合一”示范站配备专业社工28个“楼宇社工”岗位。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岗位,以“岗位+项目”的运作方式,由专业社工事务所派遣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商业楼宇,推进海淀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进程,构建海淀区商务楼宇工作新格局。对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上海: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领域发展
上海立足于社会工作多领域发展,顺应企业创新转型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需求,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探索。“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为舆论所称道。
上海的星惠社工师事务所是上海从事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代表之一,曾先后在2011年和2012年以“奉贤区海湾镇来沪女性关爱服务项目”、“奉贤区海湾镇贫困外来女性关爱服务项目”获得公益招投标52万的资金支持。
上海市民政部门文件显示,上海市下一步将加强与工会的合作、加强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整合高校、专家、一线社工等资源共同开展企业社工理论研究,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增强与工会、国资委和社会工作党委及相关部门的合作。
广州:创新实践丰富外来工生活
广州是重要的异地人员输入地,截至2011年底,纳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名制登记就业的流动人员就已突破360万人。
2012年5月,广州市总工会与专业社工机构联手,通过向后者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主要为在凤阳一带工作生活的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免费服务。广州市总工会与社工联手把社工服务引入到外来工的领域,主要是为了丰富外来工八小时以外的文化和娱乐生活,他们选取了固定的点开设了若干功能区,比如看电影、读书、培训,甚至于上网等等,农民工下班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借助各地的帮扶中心,为外来工提供休闲、娱乐、培训等场所,体现了广州市总工会的创新实践,首先体现通过社会化的手段来为外来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提供服务是内容的创新;其次,通过购买服务开展互动体现为形式上的创新;第三,这种服务只提供给有需要的人,这样就把服务的资源集中,以真正达到服务效果最大化。
深圳:政府主导下多主体合作模式
较之中国其它城市,深圳在企业社会工作可谓先试先行、披荆斩棘,开拓了自己独特的模式,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探索,为其它城市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提供了借鉴。
自2007年以来,深圳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构建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工作体系。截至2012年底,深圳全市共有16家社工机构开展了企业社工服务,从业专职社工达到215名。
深圳市民政局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深圳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政府全额购买反哺企业;二是企业自主购买与政府资助相结合;三是社工服务机构自筹资金免费向企业提供社工服务。
2010年6月深圳富士康事件后,企业自行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在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大潮下,企业社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探索出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社会工作多主体合作模式。
重庆:启动社会工作标准化专业服务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引发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突出,在这一背景下,重庆市将企业社会工作纳入全市整体社会工作发展规划。
2012年,重庆市民政局启动“社会工作标准化专业服务示范项目”,将企业社会工作作为重点探索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之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筹措资金50万元重点支持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两家民办机构参与重庆市企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建设。
虽然企业社会工作在重庆起步较晚,但其“试点示范、多管齐下”的方式仍受到业内认可。比如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干预项目以重庆力帆集团下属的同兴工业园力帆集团摩托车生产基地员工为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其心理压力、心理亚健康等方面情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东莞:政府购买推动企业社会工作服务
与深圳相比,东莞的企业社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在企业社会工作方面,东莞的典型做法是借鉴社区工作服务模式,在启动期“进入企业,建立关系”,在发展期“开展工作,推动社工”,在巩固期“巩固组织,持续努力”,在结束期“撤离企业,营销社工”。
在企业里面开展社会工作在东莞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从2010年长安镇政府埋单购买社工服务并安排社工进驻企业至今,东莞市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为主的项目化运作道路。
以东莞市正阳社会服务中心为例,该机构确立“立足企业、联动服务、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员工健康为主线,从关注员工身体健康、职业安全到员工心理健康,协助员工个人成长等方向开展服务,以达到企业、社工、员工、社区的共赢路向。
佛山:建立青年就业与企业联盟的服务平台
佛山在企业社工方面处于起步期,在本土化社会服务工作建设中,佛山市首推希望社工。
佛山市希望社工服务中心以注重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为服务首要目标,在青年就业,“村改居”社会服务等工作上走在公益组织的前列,并不断探索可行性方法,总结成功经验,追求能够为佛山人民提供贴切服务的实践模式。尤以“桂城青年新业工程”为代表,该项目运用社工服务手法,建立青年就业与企业联盟服务平台,协助实现桂城地区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输送。
珠海:打造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第四种模式
珠海的企业社会工作聚焦在珠海协作者。
2008年12月,协作者的服务模式被引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珠海协作者。珠海协作者的运行特点是由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提供资源、社会组织专业运作,三方协作满足社区居民、企业管理者和农民工不断变化和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是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作为由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推动成立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珠海协作者被誉为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第四种模式“珠海模式”。
珠海协作者以农民工向日葵计划、新青年成长剧场、建立工业区开放式公益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式的24小时公益咨询热线,不只是将农民工视为服务的对象,更强调农民工的参与性和可培育性,在服务中提升他们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随着我国劳资冲突、员工压力危机事件呈蔓延之势,作为劳资双方的沟通桥梁,企业社会工作在维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北京协作者早已于2003年开始了这一探索。
针对企业遇到的劳资关系危机与管理瓶颈,北京协作者应企业邀请进入企业开展评估诊断,并与相关利益方设计实施解决方案,建立流动人口聚集区开放式服务中心,推动流动人口社区融入并开展流动式探访服务,使边缘务工群体享受专业服务资源,开设面向社会的公益关怀热线,建立第三方介入的协调干预机制。还原农民工作为社会改革主体力量的地位,由被动的给予管理服务,转变成主动的创造空间使其参与管理服务。2012年12月,北京协作者以助人自助的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探索与推广荣获第二届中国社会创新奖。
由农民工问题展开的企业社工服务历经数年发展为“楼宇社工”已成为北京市企业社会工作的新趋势。2012年底,北京市海淀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申请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专项资金,与海淀区睿搏社会工作事务所合作实施 “一楼宇一社工”项目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全区25座商务楼宇“五站合一”示范站配备专业社工28个“楼宇社工”岗位。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岗位,以“岗位+项目”的运作方式,由专业社工事务所派遣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商业楼宇,推进海淀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进程,构建海淀区商务楼宇工作新格局。对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上海: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领域发展
上海立足于社会工作多领域发展,顺应企业创新转型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需求,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探索。“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为舆论所称道。
上海的星惠社工师事务所是上海从事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代表之一,曾先后在2011年和2012年以“奉贤区海湾镇来沪女性关爱服务项目”、“奉贤区海湾镇贫困外来女性关爱服务项目”获得公益招投标52万的资金支持。
上海市民政部门文件显示,上海市下一步将加强与工会的合作、加强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整合高校、专家、一线社工等资源共同开展企业社工理论研究,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增强与工会、国资委和社会工作党委及相关部门的合作。
广州:创新实践丰富外来工生活
广州是重要的异地人员输入地,截至2011年底,纳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名制登记就业的流动人员就已突破360万人。
2012年5月,广州市总工会与专业社工机构联手,通过向后者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主要为在凤阳一带工作生活的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免费服务。广州市总工会与社工联手把社工服务引入到外来工的领域,主要是为了丰富外来工八小时以外的文化和娱乐生活,他们选取了固定的点开设了若干功能区,比如看电影、读书、培训,甚至于上网等等,农民工下班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借助各地的帮扶中心,为外来工提供休闲、娱乐、培训等场所,体现了广州市总工会的创新实践,首先体现通过社会化的手段来为外来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提供服务是内容的创新;其次,通过购买服务开展互动体现为形式上的创新;第三,这种服务只提供给有需要的人,这样就把服务的资源集中,以真正达到服务效果最大化。
深圳:政府主导下多主体合作模式
较之中国其它城市,深圳在企业社会工作可谓先试先行、披荆斩棘,开拓了自己独特的模式,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探索,为其它城市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提供了借鉴。
自2007年以来,深圳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构建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工作体系。截至2012年底,深圳全市共有16家社工机构开展了企业社工服务,从业专职社工达到215名。
深圳市民政局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深圳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政府全额购买反哺企业;二是企业自主购买与政府资助相结合;三是社工服务机构自筹资金免费向企业提供社工服务。
2010年6月深圳富士康事件后,企业自行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在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大潮下,企业社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探索出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社会工作多主体合作模式。
重庆:启动社会工作标准化专业服务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引发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突出,在这一背景下,重庆市将企业社会工作纳入全市整体社会工作发展规划。
2012年,重庆市民政局启动“社会工作标准化专业服务示范项目”,将企业社会工作作为重点探索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之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筹措资金50万元重点支持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两家民办机构参与重庆市企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建设。
虽然企业社会工作在重庆起步较晚,但其“试点示范、多管齐下”的方式仍受到业内认可。比如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干预项目以重庆力帆集团下属的同兴工业园力帆集团摩托车生产基地员工为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其心理压力、心理亚健康等方面情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东莞:政府购买推动企业社会工作服务
与深圳相比,东莞的企业社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在企业社会工作方面,东莞的典型做法是借鉴社区工作服务模式,在启动期“进入企业,建立关系”,在发展期“开展工作,推动社工”,在巩固期“巩固组织,持续努力”,在结束期“撤离企业,营销社工”。
在企业里面开展社会工作在东莞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从2010年长安镇政府埋单购买社工服务并安排社工进驻企业至今,东莞市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为主的项目化运作道路。
以东莞市正阳社会服务中心为例,该机构确立“立足企业、联动服务、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员工健康为主线,从关注员工身体健康、职业安全到员工心理健康,协助员工个人成长等方向开展服务,以达到企业、社工、员工、社区的共赢路向。
佛山:建立青年就业与企业联盟的服务平台
佛山在企业社工方面处于起步期,在本土化社会服务工作建设中,佛山市首推希望社工。
佛山市希望社工服务中心以注重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为服务首要目标,在青年就业,“村改居”社会服务等工作上走在公益组织的前列,并不断探索可行性方法,总结成功经验,追求能够为佛山人民提供贴切服务的实践模式。尤以“桂城青年新业工程”为代表,该项目运用社工服务手法,建立青年就业与企业联盟服务平台,协助实现桂城地区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输送。
珠海:打造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第四种模式
珠海的企业社会工作聚焦在珠海协作者。
2008年12月,协作者的服务模式被引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珠海协作者。珠海协作者的运行特点是由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提供资源、社会组织专业运作,三方协作满足社区居民、企业管理者和农民工不断变化和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是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作为由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推动成立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珠海协作者被誉为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第四种模式“珠海模式”。
珠海协作者以农民工向日葵计划、新青年成长剧场、建立工业区开放式公益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式的24小时公益咨询热线,不只是将农民工视为服务的对象,更强调农民工的参与性和可培育性,在服务中提升他们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