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改革;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了能够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探究“有效性”课堂,进行参与式教学
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有效性就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堂有效性在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种参与是双边的,互动的;这里所说的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参与式教学法的参与包含以下3个层次:行为参与(动口、动手等)、认知参与(自主思考知识形成过程)和情感参与(兴趣、体验等)。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角,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用参与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机会能参与进来。设计原则是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兼顾少数理解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就能让所有学生有兴趣参与,并逐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并能求同存异。当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能面露微笑,尽管他说的不对,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指出期待。
3.避免生搬硬套的分组讨论。参与式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分组,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分组与否,要看该班学生是否容易掌控,所设问题有无小组讨论之必要。如果分组的话,小组人数一般不要超过4人。还应该注意,不是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中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分组便给他们集体说话、不思考问题提供了机会,这样,课堂效率就势必低下,所以在分组讨论时还应充分考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
1.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2.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安排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时间的落实。
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其原因”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收到不少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只是他们往往只了解到一些皮毛。去年在讲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很多学生都对书本提到的病毒能帮助完成转基因过程这一点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能讲出一点小知识,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转基因”这个词的记忆印象上。于是我提议全班同学围绕“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治疗”分组查找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小组比赛,看谁找得又多又好。结果,每个小组都能找到一些新奇有趣的资料,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自此,部分学生都开始养成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
四、设计实验,体验探究,发展组内合作性学习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或构建模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在讲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教师可结合科学史资料,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并画出细胞膜中磷脂、蛋白质的排布方式(课后可利用废品制作模型),学习模型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运用。过去的班级教学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要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力量”,就要进行组内合作性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旨在改变“动态的集体力量”而发挥作用。近几年,国内有关“合作性学习”的研究报告相继出现,但在中学生物学科的“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较少,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中学生物学教学既符合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也符合创造性活动的宗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自尊,提高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班级集体的建设,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统一教学目标,又能兼顾个性发展。因此,合作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也就决定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能力是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现代的生物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生物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发展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
一、探究“有效性”课堂,进行参与式教学
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有效性就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堂有效性在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种参与是双边的,互动的;这里所说的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参与式教学法的参与包含以下3个层次:行为参与(动口、动手等)、认知参与(自主思考知识形成过程)和情感参与(兴趣、体验等)。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角,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用参与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机会能参与进来。设计原则是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兼顾少数理解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就能让所有学生有兴趣参与,并逐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并能求同存异。当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能面露微笑,尽管他说的不对,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指出期待。
3.避免生搬硬套的分组讨论。参与式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分组,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分组与否,要看该班学生是否容易掌控,所设问题有无小组讨论之必要。如果分组的话,小组人数一般不要超过4人。还应该注意,不是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中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分组便给他们集体说话、不思考问题提供了机会,这样,课堂效率就势必低下,所以在分组讨论时还应充分考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
1.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2.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安排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时间的落实。
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其原因”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收到不少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只是他们往往只了解到一些皮毛。去年在讲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很多学生都对书本提到的病毒能帮助完成转基因过程这一点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能讲出一点小知识,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转基因”这个词的记忆印象上。于是我提议全班同学围绕“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治疗”分组查找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小组比赛,看谁找得又多又好。结果,每个小组都能找到一些新奇有趣的资料,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自此,部分学生都开始养成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
四、设计实验,体验探究,发展组内合作性学习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或构建模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在讲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教师可结合科学史资料,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并画出细胞膜中磷脂、蛋白质的排布方式(课后可利用废品制作模型),学习模型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运用。过去的班级教学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要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力量”,就要进行组内合作性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旨在改变“动态的集体力量”而发挥作用。近几年,国内有关“合作性学习”的研究报告相继出现,但在中学生物学科的“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较少,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中学生物学教学既符合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也符合创造性活动的宗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自尊,提高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班级集体的建设,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统一教学目标,又能兼顾个性发展。因此,合作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也就决定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能力是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现代的生物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生物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发展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