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8月暑假,妻子接到了她表姐的电话,说某银行要开业了,而那个支行的行长欠了她一个人情,她想叫我们中的一个人到昆明。说实话对于一个挣扎在乡间六年的教书匠来说,这改变命运的机会实在难得,当时我和妻子为调回县城无数次努力,但是关系不够硬,钞票塞得不够多,抑或其他原因,总之每个学期的调动名单里,绝对不会有我俩的名字。虽然当时我父亲身患绝症,岳父也是患病多年,两家的老人都需要我们回去照顾一下,但是有关部门是不会顾及这些的,调动的希望渺茫如孤鸿影,我自然也死了那份心,老老实实地在乡下教书,而且阿Q式地安慰自己,不就是教书吗,在哪不是教啊,安贫乐道,怡然自得,反正几年来我也逐渐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我更坚定了立足乡村的念头,但是一旦改变命运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我和妻子反倒犹豫了,一是在乡下待了那么久,到城市里怎么适应得了那么快节奏的生活;二是自己要去的单位是银行,对于金融一窍不通的我,怎么可能学会那些东西?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岳父认为,教师的岗位虽然清苦,但是这毕竟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岳母也认为我们夫妻从此就要分开,对于孩子成长也不利。
但是城市的诱惑太大了,在一一说服了他们之后,我突然间有种莫名的激动和向往。城市,一片到处生长着金子的土地啊,和乡下比应该很精彩。加上那位表姐的鼓动,她告诉我们,什么不懂都可以学嘛,你们这么年轻,有什么学不会的?是啊,我们不比任何人笨,为什么就学不会“金融”这东西呢,毛主席不是教导过我们,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吗?一点金融的常识能奈我何?这样自我安慰之下,脑袋就更热了,我和妻子不顾一些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准备好了行李,很快就到了昆明。仿佛发现了一处金矿,去迟了就会被别人占领掉。很多朋友听说我马上改行到银行了,纷纷祝贺,那情势似乎我高中榜首,像古代的官员即将到一个富庶的地方赴任一样,惊喜和激动掩盖了真相,我们忘记了要提前了解那家银行的情况,却只模糊地知道昆明某银行的高新支行。为此,我和妻子提前到昆明,打探情况。我们坐着公交车绕了很大一圈,腿都差不多跑细了,最终无功而返,根本找不着那家银行的所在。
我们要去的那地方似乎很荒凉,问了周围的很多人,他们也不知道有那么一家银行。我很纳闷,怎么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呢?后来,我们才发现这家银行刚准备开业,房子还在装修当中,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富丽堂皇,气势非凡。除了柜台上的,我们那批员工全是关系户,所以不限定所进人员是不是金融院校毕业的。银行要的是拉业务的,能靠着关系和银行的行长攀上关系的,这样的业务员拉业务有保证,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绝对会拉动各项业务火苗一样蹭蹭朝上升,这对于一家刚成立的支行来说,这种手段是必须的。
当时我和妻子没有想到,对于我们来说,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任何人脉关系,而且没有任何公司支持,怎么拉存款,怎么放贷款,后面的工作怎么继续下去?这些困难都无法预知,或者说我们根本没来得及去想,我们已经被潮水一样向前推。我们的那位表姐也说,等我进入这家银行,她会很快把她的存款转到这家银行来,我听了简直是心花怒放啊,有她支持,再加上她和行长私交那么好,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啊!而且我见到行长时,他说做得好的话,一个月工资好几千,这比起教书,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等好事,咋就让我给碰上了呢?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一锄头下去挖着个金娃娃,眼前飘飞的仿佛都是钞票。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说起来本不该出现在我身上,毕竟教了六年的书,再傻也不至于想到这么高的工资,必须有相应的付出,不然怎么可能天上掉馅饼一样,给一个不懂金融知识的人高工资,简直是天方夜谭!也许那位行长想给我的那位表姐吃颗定心丸,随口就开了一个很高的价码。
我还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给他看,他说适当时候会安排我进办公室,那时我就不用跑业务了,跑业务对于一个蛰居乡下那么久的人的确是不小的挑战,有点极限的意味。办公室的活虽然琐碎繁杂,我相信自己肯定能在短时间内胜任。这么“利好”的形势下,我再不丢掉那份工作,来金融部门淘金就该怪我太不会抓机遇了。
我的命运开始转变。我很快就叫妻子帮我递交了辞职申请,那之后我辞去公职的消息在小小的县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其实远在读高中时,我就跑到丽江打工,那时我就在同学中间出了名,很多人谣传我流浪到泰国去了。这次辞职更是让县上熟悉或者不熟悉我的人认为,我肯定是找着“金矿”了,此去绝对是白领的待遇,不然放着好端端的工作不干,跑昆明干嘛?多少人为一个岗位翘首以待,挤破头的考试啊,走关系啊,我绝对不是吃多了撑的。我自己也是忘乎所以,和几个相处得很好的朋友一场大醉之后,终于踏上了昆明这块盛开着梦想之花的土地。然而梦想破灭似乎也就是瞬间的事。
到银行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们进去这批人,工资都非常低,也就是几百块钱。第一天去找房子,问了无数个中介得出的结果就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仅够交房租。而且租在单位旁边的话,每次要交半年的房租。天啊,我去哪筹那么多钱,无奈之下我找到了行长,想不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对于我来说,那笔房租是乡下教书半年的工资总额。那时,我对行长说不出的感激,他甚至还问我居住环境怎么样?要住小区,别住城中村,因为村里鱼龙混杂,不安全。那一刻,我心里说不出的温暖,谁说城里人冷漠?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我还真以为这是一家充满温情的银行。谁说金钱是冰冷的,金钱再冰冷,怎么比得过人情的暖。后来我才知道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招收业务员,首先要看他(她)的社会关系,有没有亲属在企业的,一般小规模的企业还不行,还得上规模;其次看你进入银行后的表现,冲击市场的能力强不强。第一项我勉强具备了,那个行长毕竟向我表姐借了几十万块钱,而且他一直拖着不还,那是他没有发迹前的运作成本,他之所以能爽快地借钱给我,关键还是欠着表姐的人情。他并非心甘情愿如此大方。
到银行的第一天,我们就参加了培训,像听了一场传销的洗脑课,我们刚入行的三十多个人可谓是群情激昂。按照行长培训时的说法,我们将要冲击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宝藏,虽然我们的底薪低,但是我们的提成很高啊。我们似乎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白领了。很快行里就为我们量身定做了两套价格不菲的西服,发了四件衬衣。这待遇,就算我在教育岗位上待一辈子也不可能享受到啊。接着我们每天西装笔挺,皮鞋锃亮。业务学得半通不通,我们就开始跑市场了。试水的第一站就是和一些房屋中介打交道,这些中介负责买卖房屋和出租。据说,一间几平米大的店面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就可以赚好几万,这种动动嘴皮就来钱的好事自然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房地产中介在昆明遍地开花。有时候走通一条街,你可以看到一家挨一家林立的中介。我们之所以盯住中介,就是要把一部分观望中,想买房的客户的钱吸收为存款户;把那些付了首付款,没有余钱的吸收来贷款,因为银行有很多品种的个贷产品,可以“量身定做”一样给他们推荐很多种供其选择。银行的考虑是好的,我们的工作也是努力的,但是过程是复杂的,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首先是我们这些“三脚猫”和“半瓶醋”的水平由于过早冲入市场,对于个人贷款产品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实这也跟银行急于求成,要求我们及早见结果有关。再说就算运气好了,拉来了业务,银行内部审核还比较严,看着条件很好的客户,却会在风险控制部那道关卡起来。有时候,为了客户能贷成一笔款,客户请我们吃饭,我们又要请内部审核的人吃喝,请求高抬贵手。请他们在写对客户的评价时,稍微那么变通一下,这种现象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接着我们学习如何进入后台,录制那些资料,填表格。由于是支行,离分行较远,有时候送资料到分行去,得排队。一笔贷款下来,嘴皮都能磨破,但是想到自己“那么高”的工资,苦点累点,应该的!生活不是拿来抱怨的,只为成功找方法,莫为失败找借口……当这些励志的语录蜂涌进我的脑袋时,我忘却了在客户那里受的委屈,虽然我过的是与教书时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但是我有信心继续下去。
接着是“扫楼”。所谓扫楼,就是拿着我们银行的宣传资料和附送客户的小礼品,到一些小区去派送。据资料显示,小区内那些老人家有很多的退休金,支行领导一番理性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每个小区我们每人能发展十个客户,每人存两万元,就是二十万,多跑几个小区,个人存款还不是洪水一样涨啊,其实这是理想化的愿景,那些老人家往往看看资料,写下联系方式,把礼品一领,走了!有些甚至留了一个假的号码给我们,他们怕我们骚扰他们平静的生活。即使对的那个,往往在电话里说,我打听了,你们那个银行网点太少了,存取不方便,我只信任“农工建中”。也就是说他们有钱只存农行、工行、建行、中国银行。至于我们的银行,谁知道哪天倒闭?听到这样的回复我们哭笑不得,一家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银行,怎么可能说倒闭就倒闭呢?但是观念的东西根深蒂固了,你难道逼迫这些老人家更新观念不成?我估计到那时我们也下岗了。扫楼的结果以我们的失败而告终。
我开始分析原因,是不是我们的专业知识的确不到位,介绍不清我们的优势?于是我在去分行培训时,分外用心,但是金融的东西和文学从来都有分水岭,靠着激情和努力,并不一定就能把那些深奥的东西弄懂,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套路,但是内力的精髓你绝对是略知皮毛。毕竟我的数学差得一塌糊涂,很多涉及到数字的东西把我搞得云里雾里,不明就里。一提到去分行培训,我往往一脸茫然和困惑,每回的业务知识考核,我都是比较差的,当然也有比我差的,可能是我更努力些吧,但是绝对达不到笨鸟先飞的境界。
和钱沾边的行业,似乎都很受骗子青睐。很快就有骗子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至今不明白,那些骗子为什么轻易就找到了我?因为我的憨厚和老实,要说弱智,我觉得我还达不到那个水准,至少自己还是明白一些道理的。第一次找到我的是一个老头。他说,他是昆明郊区某厂的厂长。那天老头开着一辆三菱车,领着一个村姑模样的秘书,牙齿上还沾着菜叶,看得我一阵子恶心。但是客户就是上帝,何况人家主动找到我,说不定这家伙家里丢着几百万呢。我想个别农村暴发户基本上没有什么品味,所以他这副行头,也没什么值得责怪的。他说他有一个项目,是关于药材种植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已经论证过了,可行!省商务厅已经下了批文,已经承认了该项目,村委会已经批地。而且这药材是要出口到美国的,现在药材影子虽然还没见着,但是美国方面已经准备给他钱了,还把那份所谓的英文合同给我看,我见到了龙飞凤舞的一个签名,不去鉴定似乎难辨真伪的那种。展示完那些盖着鲜红公章的请示报告、项目策划书、合同之类。老头说,现在他准备找一家企业担保,搞存单质押,然后他把工行的帐户撤销掉,转到我们行来。我心里就纳闷了,我和他非亲非故啊,他何必对我这么好?老头一番游说真让我心动啊!他甚至动情地说,他的项目无非就是想让村民们及早发家致富,多好的企业家啊!我差点都为他动人的演说流下感动的泪水了。接着我和老头及村姑模样的秘书,还有一伙类似于村里无赖一级的家伙,共进晚餐,我头喝得晕乎乎的,分不清眼前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还好我没有签字的权力,不然那晚上指不定写他一个条子,第二天就叫他到银行提钱去了,这就是他要的效果。虽然我醉了,但是我心里还是纳闷,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啊。他请我吃喝,肯定是觉得能从我这得到好处。
我得佩服老头子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天两头打给我电话,我说存款什么时候进来,他说他正在北京出差。有天他拖着一只黑色的箱子来找我,说刚下飞机。接着他的村姑秘书开着一辆除了喇叭不响,浑身都响的昌河微型车来接我,说是出去吃饭,请我借一步说话。那辆车在最繁华的街道上熄火了,后面一片喇叭和叫骂之声。那晚上我破例滴酒未沾,老头无疑是想忽悠我。后来我仔细再看看那些文件之类的玩意,纯粹就是地摊上刻的萝卜章整出来的,我要再参与他这些无聊的活动,那我无异与犯罪团伙同流合污了。又过了N天,老头子说,他弄到一笔某贪官的赃款,足足有几十亿。这钱为了帮我完成任务,给我几个亿算了,其他的分散着存。地球人似乎都知道老头子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又想拿我开涮了,我说,我出差了,不在,到成都去了。改天我会感谢你的。啪!我挂了电话,如释重负。那个月我被老头折磨得神经衰弱,行里面都知道我有个“大客户”,一个让人丢不掉的烫手山芋。
第二个骗子是我的一位老乡介绍来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她的名片上赫然印着某集团公司的执行董事。让人刹那间,觉得如此年纪就担任要职,不心生钦佩都不行。她的司机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家伙,车牌号是88888。后来我发现那牌本身就是套牌,估计那晚上交警全下班睡觉了,他们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照例一番寒暄客套,她很快就说明了来意。她也想借鸡生蛋,她有一个很大的房地产项目,需要一大笔资金,已经找到一家投资的,这家投资商也想从这个项目中捞一笔,但是不敢轻易把将近一个亿的钱直接给他们,他们会鼓动投资商把钱存进我们银行,然后通过存单抵押的形式,把款贷出来。说的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那投资商呢,不过那是一个设想而已,直到最后我也没见着。照例,我们到所谓的海鲜大楼吃了一顿。这人比起那厂长之类要阔气得多,毕竟是运作“几千万”项目的人,出手不来点手笔,怎么能显示他们的诚意呢,但是这事还得麻烦我们行长出面写一份承诺书,说他们是有能力偿还这笔钱的。等款贷下来之后,投资商就要把钱扯走了。我说,如此看来存单抵押,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留给空壳在那,我们都等着掉脑袋了。
她甚至和我描绘了一下愿景:将来我们几个无非就是打打麻将,喝喝咖啡,坐在大楼里惬意地享受。行长呢,我们会给他一大笔钱,让他过得逍遥些。简直太天真了,怎么还有比我幼稚的?这些家伙似乎都认为银行的钞票可以随便拿麻袋去装。像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危险得足以掉脑袋的事居然还被描绘成画一样美妙。海鲜还没消化,我已经准备和他们拜拜了,继续和这些白痴谈下去,我真的会陷入白痴境地的。那顿饭不欢而散。
讲起这些辛酸往事,我真想鼻涕一把泪一把地继续写下去,还是回到银行内吧,我们很快被告知,半年才能发一次工资,而且提成要等很久才能兑现下来。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又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当我再次跟行长借钱时,他已经没有上次爽快了,那时他和我的表姐闹翻了,我的表姐做生意赔了很多钱,就想到了向他要借出的那笔钱,不断催要。当钱还清时,他们彼此关系也搞僵了。
我的处境岌岌可危,转正自然遥遥无期了。开始要求每人的存贷款任务是300万元,很快就涨到了500万元。当我努力到500万元时,分行传来消息,已经加到800万元了。考核会无限延长下去,因为还有很多人等着转正。那些日子里我四处举债。为了拉到客户,不断请吃和吃请,不断地重复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然而只有出没有进,窟窿越来越大,我彻底成了一个伪白领。自从发了那次衣服之后,银行不再给我们这些编外人员任何福利,很多人都想到了退路。一年不到,一批人相继转行了。那时,我固执地认为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定能熬到转正。不断地有人从老家来,甚至妹夫都认为我在昆明淘到了金子,多次跟我借钱,我欲哭无泪。安埋了父亲之后,我终于看清了现实,我必须得离开了。办公室里已经由一个和行长家关系很铁的女孩代替了我,他们说女孩子心细,我不适合那个岗位。
我也和家里人说清了我所面对的现实。我和行长说,我不得不离开了,他面无表情,冷漠异常。眼看着一起进来的同事都找到了工作,我在银行里如坐针毡,但是离开银行,我去干嘛呢?偌大的城市,还有我的立锥之地吗?以前我教过书,但是荒废了将近两年时间了,我已经跟不上城市化教育的节奏了;叫我去干苦力,我没那个力气,不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强到哪去,否定了无数个我可能做的工作之后,我终于发现自己还会码字。
有个朋友刚好在杂志社,于是我托他打听有没有合适我的岗位,他很快回复了我,正好编辑部缺编辑和记者。其实编辑也就是记者,既要出去采写,又要编,工作异常繁重,比起银行的很多时候的清闲来说,在这家民营媒体里培养出来的写手,都是很能吃苦,很能耐劳的角色。工资依然很低,但按月发放。于是我拿着我发表在公开纸媒上的稿子集,找到了杂志的总编。一个戴着眼镜,模样斯文的中年人接见了我。他看了我的作品,特别是看到几篇被《读者》转载的文章,眼睛一亮,我似乎未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这家传媒公司。我做了一名普通的记者,从记者到编辑部的副主任,我只攀援了两个月。我知道在这家民营媒体里,笔杆子硬才是资本。好在我适应能力还算强,很快我升任公司副总。在不断地升级中,我的工资并没有涨了多少,只感觉整个人像卖给了公司。白天黑夜,我们都在忙着写稿子、编稿子、改稿子。老总还要叫我们没写稿的时候去冲击市场。提到市场,我自然想到了在银行时那段经历。好在对于纸媒来说,再不用请客户吃饭,很多时候客户还是愿意表现出他们对媒体记者的尊重的。来城市四年,第一次在做记者中间感觉到一点工作的成就感。
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是艰辛的,但是这份工作让我失去了很多,甚至失去了和朋友相聚的机会,很多朋友因为我的工作逐步疏远。我每天都像一架工作的机器。有次我陪老总去采访一个矿老板,硬是被饿了一整天,还被那位老总骂了一顿,在有钱人面前,我们的人格似乎已经矮化了。很多同行朋友安慰我说,记者比不得以前那样吃香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应该试着放下身段。我静静思量,想想自己不就是一个码字的吗?真没必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如此坦然地过了两年,我不断学习如何把杂志办得更好,我像极了一个工作狂人,这本杂志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在政界和商界建立起一定知名度,我为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回头再来看看,自己的收入却还停留在“解放前”,我和普通的员工之间收入上没有多少差距,然而自己却像一头老黄牛一样,稻草都捞不到一把。老总赚得盆满钵满,车子越换越高档,而兄弟们过得像乞丐一样。公司开会,我会不由自主地为下面的人争取报酬,老总看我越来越不顺眼,我想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刚好有家房地产公司要和省文联联手办一本杂志,他们找到了我,工资自然是很高,在我原来的基础上翻倍。于是我欣然同意了,命运不是要把握一次又一次机会吗?虽然我对于自己贡献了两年智慧和力量的杂志于心不舍,很多同事都来劝我别走,有的客户也来打听我的去向,表示了关切之情。
走在昆明的大街上,天空依然晴朗。风不大,高天上,云彩薄薄的。在昆明,这几年是痛苦和着泪水的炼狱经历,打掉牙往肚里吞,很多次想放弃了,找不到在这个城市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然而我知道哪里跌倒,必须从哪里爬起。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温情脉脉的,我会坚持下去。现在我依然做着一家刊物的总编工作,也许有一天我还会离开,开创的必然是属于我自己的事业。
【作者简介】吴啸:原名吴安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时代名流》杂志执行总编,曾在《读者》《青年文摘》《天涯》《中华散文》等33家报刊发表过文章400余篇。著有散文集《草从对岸来》。
责任编辑 杨义龙
但是城市的诱惑太大了,在一一说服了他们之后,我突然间有种莫名的激动和向往。城市,一片到处生长着金子的土地啊,和乡下比应该很精彩。加上那位表姐的鼓动,她告诉我们,什么不懂都可以学嘛,你们这么年轻,有什么学不会的?是啊,我们不比任何人笨,为什么就学不会“金融”这东西呢,毛主席不是教导过我们,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吗?一点金融的常识能奈我何?这样自我安慰之下,脑袋就更热了,我和妻子不顾一些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准备好了行李,很快就到了昆明。仿佛发现了一处金矿,去迟了就会被别人占领掉。很多朋友听说我马上改行到银行了,纷纷祝贺,那情势似乎我高中榜首,像古代的官员即将到一个富庶的地方赴任一样,惊喜和激动掩盖了真相,我们忘记了要提前了解那家银行的情况,却只模糊地知道昆明某银行的高新支行。为此,我和妻子提前到昆明,打探情况。我们坐着公交车绕了很大一圈,腿都差不多跑细了,最终无功而返,根本找不着那家银行的所在。
我们要去的那地方似乎很荒凉,问了周围的很多人,他们也不知道有那么一家银行。我很纳闷,怎么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呢?后来,我们才发现这家银行刚准备开业,房子还在装修当中,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富丽堂皇,气势非凡。除了柜台上的,我们那批员工全是关系户,所以不限定所进人员是不是金融院校毕业的。银行要的是拉业务的,能靠着关系和银行的行长攀上关系的,这样的业务员拉业务有保证,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绝对会拉动各项业务火苗一样蹭蹭朝上升,这对于一家刚成立的支行来说,这种手段是必须的。
当时我和妻子没有想到,对于我们来说,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任何人脉关系,而且没有任何公司支持,怎么拉存款,怎么放贷款,后面的工作怎么继续下去?这些困难都无法预知,或者说我们根本没来得及去想,我们已经被潮水一样向前推。我们的那位表姐也说,等我进入这家银行,她会很快把她的存款转到这家银行来,我听了简直是心花怒放啊,有她支持,再加上她和行长私交那么好,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啊!而且我见到行长时,他说做得好的话,一个月工资好几千,这比起教书,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等好事,咋就让我给碰上了呢?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一锄头下去挖着个金娃娃,眼前飘飞的仿佛都是钞票。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说起来本不该出现在我身上,毕竟教了六年的书,再傻也不至于想到这么高的工资,必须有相应的付出,不然怎么可能天上掉馅饼一样,给一个不懂金融知识的人高工资,简直是天方夜谭!也许那位行长想给我的那位表姐吃颗定心丸,随口就开了一个很高的价码。
我还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给他看,他说适当时候会安排我进办公室,那时我就不用跑业务了,跑业务对于一个蛰居乡下那么久的人的确是不小的挑战,有点极限的意味。办公室的活虽然琐碎繁杂,我相信自己肯定能在短时间内胜任。这么“利好”的形势下,我再不丢掉那份工作,来金融部门淘金就该怪我太不会抓机遇了。
我的命运开始转变。我很快就叫妻子帮我递交了辞职申请,那之后我辞去公职的消息在小小的县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其实远在读高中时,我就跑到丽江打工,那时我就在同学中间出了名,很多人谣传我流浪到泰国去了。这次辞职更是让县上熟悉或者不熟悉我的人认为,我肯定是找着“金矿”了,此去绝对是白领的待遇,不然放着好端端的工作不干,跑昆明干嘛?多少人为一个岗位翘首以待,挤破头的考试啊,走关系啊,我绝对不是吃多了撑的。我自己也是忘乎所以,和几个相处得很好的朋友一场大醉之后,终于踏上了昆明这块盛开着梦想之花的土地。然而梦想破灭似乎也就是瞬间的事。
到银行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们进去这批人,工资都非常低,也就是几百块钱。第一天去找房子,问了无数个中介得出的结果就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仅够交房租。而且租在单位旁边的话,每次要交半年的房租。天啊,我去哪筹那么多钱,无奈之下我找到了行长,想不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对于我来说,那笔房租是乡下教书半年的工资总额。那时,我对行长说不出的感激,他甚至还问我居住环境怎么样?要住小区,别住城中村,因为村里鱼龙混杂,不安全。那一刻,我心里说不出的温暖,谁说城里人冷漠?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我还真以为这是一家充满温情的银行。谁说金钱是冰冷的,金钱再冰冷,怎么比得过人情的暖。后来我才知道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招收业务员,首先要看他(她)的社会关系,有没有亲属在企业的,一般小规模的企业还不行,还得上规模;其次看你进入银行后的表现,冲击市场的能力强不强。第一项我勉强具备了,那个行长毕竟向我表姐借了几十万块钱,而且他一直拖着不还,那是他没有发迹前的运作成本,他之所以能爽快地借钱给我,关键还是欠着表姐的人情。他并非心甘情愿如此大方。
到银行的第一天,我们就参加了培训,像听了一场传销的洗脑课,我们刚入行的三十多个人可谓是群情激昂。按照行长培训时的说法,我们将要冲击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宝藏,虽然我们的底薪低,但是我们的提成很高啊。我们似乎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白领了。很快行里就为我们量身定做了两套价格不菲的西服,发了四件衬衣。这待遇,就算我在教育岗位上待一辈子也不可能享受到啊。接着我们每天西装笔挺,皮鞋锃亮。业务学得半通不通,我们就开始跑市场了。试水的第一站就是和一些房屋中介打交道,这些中介负责买卖房屋和出租。据说,一间几平米大的店面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就可以赚好几万,这种动动嘴皮就来钱的好事自然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房地产中介在昆明遍地开花。有时候走通一条街,你可以看到一家挨一家林立的中介。我们之所以盯住中介,就是要把一部分观望中,想买房的客户的钱吸收为存款户;把那些付了首付款,没有余钱的吸收来贷款,因为银行有很多品种的个贷产品,可以“量身定做”一样给他们推荐很多种供其选择。银行的考虑是好的,我们的工作也是努力的,但是过程是复杂的,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首先是我们这些“三脚猫”和“半瓶醋”的水平由于过早冲入市场,对于个人贷款产品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实这也跟银行急于求成,要求我们及早见结果有关。再说就算运气好了,拉来了业务,银行内部审核还比较严,看着条件很好的客户,却会在风险控制部那道关卡起来。有时候,为了客户能贷成一笔款,客户请我们吃饭,我们又要请内部审核的人吃喝,请求高抬贵手。请他们在写对客户的评价时,稍微那么变通一下,这种现象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接着我们学习如何进入后台,录制那些资料,填表格。由于是支行,离分行较远,有时候送资料到分行去,得排队。一笔贷款下来,嘴皮都能磨破,但是想到自己“那么高”的工资,苦点累点,应该的!生活不是拿来抱怨的,只为成功找方法,莫为失败找借口……当这些励志的语录蜂涌进我的脑袋时,我忘却了在客户那里受的委屈,虽然我过的是与教书时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但是我有信心继续下去。
接着是“扫楼”。所谓扫楼,就是拿着我们银行的宣传资料和附送客户的小礼品,到一些小区去派送。据资料显示,小区内那些老人家有很多的退休金,支行领导一番理性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每个小区我们每人能发展十个客户,每人存两万元,就是二十万,多跑几个小区,个人存款还不是洪水一样涨啊,其实这是理想化的愿景,那些老人家往往看看资料,写下联系方式,把礼品一领,走了!有些甚至留了一个假的号码给我们,他们怕我们骚扰他们平静的生活。即使对的那个,往往在电话里说,我打听了,你们那个银行网点太少了,存取不方便,我只信任“农工建中”。也就是说他们有钱只存农行、工行、建行、中国银行。至于我们的银行,谁知道哪天倒闭?听到这样的回复我们哭笑不得,一家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银行,怎么可能说倒闭就倒闭呢?但是观念的东西根深蒂固了,你难道逼迫这些老人家更新观念不成?我估计到那时我们也下岗了。扫楼的结果以我们的失败而告终。
我开始分析原因,是不是我们的专业知识的确不到位,介绍不清我们的优势?于是我在去分行培训时,分外用心,但是金融的东西和文学从来都有分水岭,靠着激情和努力,并不一定就能把那些深奥的东西弄懂,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套路,但是内力的精髓你绝对是略知皮毛。毕竟我的数学差得一塌糊涂,很多涉及到数字的东西把我搞得云里雾里,不明就里。一提到去分行培训,我往往一脸茫然和困惑,每回的业务知识考核,我都是比较差的,当然也有比我差的,可能是我更努力些吧,但是绝对达不到笨鸟先飞的境界。
和钱沾边的行业,似乎都很受骗子青睐。很快就有骗子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至今不明白,那些骗子为什么轻易就找到了我?因为我的憨厚和老实,要说弱智,我觉得我还达不到那个水准,至少自己还是明白一些道理的。第一次找到我的是一个老头。他说,他是昆明郊区某厂的厂长。那天老头开着一辆三菱车,领着一个村姑模样的秘书,牙齿上还沾着菜叶,看得我一阵子恶心。但是客户就是上帝,何况人家主动找到我,说不定这家伙家里丢着几百万呢。我想个别农村暴发户基本上没有什么品味,所以他这副行头,也没什么值得责怪的。他说他有一个项目,是关于药材种植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已经论证过了,可行!省商务厅已经下了批文,已经承认了该项目,村委会已经批地。而且这药材是要出口到美国的,现在药材影子虽然还没见着,但是美国方面已经准备给他钱了,还把那份所谓的英文合同给我看,我见到了龙飞凤舞的一个签名,不去鉴定似乎难辨真伪的那种。展示完那些盖着鲜红公章的请示报告、项目策划书、合同之类。老头说,现在他准备找一家企业担保,搞存单质押,然后他把工行的帐户撤销掉,转到我们行来。我心里就纳闷了,我和他非亲非故啊,他何必对我这么好?老头一番游说真让我心动啊!他甚至动情地说,他的项目无非就是想让村民们及早发家致富,多好的企业家啊!我差点都为他动人的演说流下感动的泪水了。接着我和老头及村姑模样的秘书,还有一伙类似于村里无赖一级的家伙,共进晚餐,我头喝得晕乎乎的,分不清眼前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还好我没有签字的权力,不然那晚上指不定写他一个条子,第二天就叫他到银行提钱去了,这就是他要的效果。虽然我醉了,但是我心里还是纳闷,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啊。他请我吃喝,肯定是觉得能从我这得到好处。
我得佩服老头子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天两头打给我电话,我说存款什么时候进来,他说他正在北京出差。有天他拖着一只黑色的箱子来找我,说刚下飞机。接着他的村姑秘书开着一辆除了喇叭不响,浑身都响的昌河微型车来接我,说是出去吃饭,请我借一步说话。那辆车在最繁华的街道上熄火了,后面一片喇叭和叫骂之声。那晚上我破例滴酒未沾,老头无疑是想忽悠我。后来我仔细再看看那些文件之类的玩意,纯粹就是地摊上刻的萝卜章整出来的,我要再参与他这些无聊的活动,那我无异与犯罪团伙同流合污了。又过了N天,老头子说,他弄到一笔某贪官的赃款,足足有几十亿。这钱为了帮我完成任务,给我几个亿算了,其他的分散着存。地球人似乎都知道老头子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又想拿我开涮了,我说,我出差了,不在,到成都去了。改天我会感谢你的。啪!我挂了电话,如释重负。那个月我被老头折磨得神经衰弱,行里面都知道我有个“大客户”,一个让人丢不掉的烫手山芋。
第二个骗子是我的一位老乡介绍来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她的名片上赫然印着某集团公司的执行董事。让人刹那间,觉得如此年纪就担任要职,不心生钦佩都不行。她的司机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家伙,车牌号是88888。后来我发现那牌本身就是套牌,估计那晚上交警全下班睡觉了,他们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照例一番寒暄客套,她很快就说明了来意。她也想借鸡生蛋,她有一个很大的房地产项目,需要一大笔资金,已经找到一家投资的,这家投资商也想从这个项目中捞一笔,但是不敢轻易把将近一个亿的钱直接给他们,他们会鼓动投资商把钱存进我们银行,然后通过存单抵押的形式,把款贷出来。说的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那投资商呢,不过那是一个设想而已,直到最后我也没见着。照例,我们到所谓的海鲜大楼吃了一顿。这人比起那厂长之类要阔气得多,毕竟是运作“几千万”项目的人,出手不来点手笔,怎么能显示他们的诚意呢,但是这事还得麻烦我们行长出面写一份承诺书,说他们是有能力偿还这笔钱的。等款贷下来之后,投资商就要把钱扯走了。我说,如此看来存单抵押,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留给空壳在那,我们都等着掉脑袋了。
她甚至和我描绘了一下愿景:将来我们几个无非就是打打麻将,喝喝咖啡,坐在大楼里惬意地享受。行长呢,我们会给他一大笔钱,让他过得逍遥些。简直太天真了,怎么还有比我幼稚的?这些家伙似乎都认为银行的钞票可以随便拿麻袋去装。像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危险得足以掉脑袋的事居然还被描绘成画一样美妙。海鲜还没消化,我已经准备和他们拜拜了,继续和这些白痴谈下去,我真的会陷入白痴境地的。那顿饭不欢而散。
讲起这些辛酸往事,我真想鼻涕一把泪一把地继续写下去,还是回到银行内吧,我们很快被告知,半年才能发一次工资,而且提成要等很久才能兑现下来。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又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当我再次跟行长借钱时,他已经没有上次爽快了,那时他和我的表姐闹翻了,我的表姐做生意赔了很多钱,就想到了向他要借出的那笔钱,不断催要。当钱还清时,他们彼此关系也搞僵了。
我的处境岌岌可危,转正自然遥遥无期了。开始要求每人的存贷款任务是300万元,很快就涨到了500万元。当我努力到500万元时,分行传来消息,已经加到800万元了。考核会无限延长下去,因为还有很多人等着转正。那些日子里我四处举债。为了拉到客户,不断请吃和吃请,不断地重复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然而只有出没有进,窟窿越来越大,我彻底成了一个伪白领。自从发了那次衣服之后,银行不再给我们这些编外人员任何福利,很多人都想到了退路。一年不到,一批人相继转行了。那时,我固执地认为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定能熬到转正。不断地有人从老家来,甚至妹夫都认为我在昆明淘到了金子,多次跟我借钱,我欲哭无泪。安埋了父亲之后,我终于看清了现实,我必须得离开了。办公室里已经由一个和行长家关系很铁的女孩代替了我,他们说女孩子心细,我不适合那个岗位。
我也和家里人说清了我所面对的现实。我和行长说,我不得不离开了,他面无表情,冷漠异常。眼看着一起进来的同事都找到了工作,我在银行里如坐针毡,但是离开银行,我去干嘛呢?偌大的城市,还有我的立锥之地吗?以前我教过书,但是荒废了将近两年时间了,我已经跟不上城市化教育的节奏了;叫我去干苦力,我没那个力气,不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强到哪去,否定了无数个我可能做的工作之后,我终于发现自己还会码字。
有个朋友刚好在杂志社,于是我托他打听有没有合适我的岗位,他很快回复了我,正好编辑部缺编辑和记者。其实编辑也就是记者,既要出去采写,又要编,工作异常繁重,比起银行的很多时候的清闲来说,在这家民营媒体里培养出来的写手,都是很能吃苦,很能耐劳的角色。工资依然很低,但按月发放。于是我拿着我发表在公开纸媒上的稿子集,找到了杂志的总编。一个戴着眼镜,模样斯文的中年人接见了我。他看了我的作品,特别是看到几篇被《读者》转载的文章,眼睛一亮,我似乎未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这家传媒公司。我做了一名普通的记者,从记者到编辑部的副主任,我只攀援了两个月。我知道在这家民营媒体里,笔杆子硬才是资本。好在我适应能力还算强,很快我升任公司副总。在不断地升级中,我的工资并没有涨了多少,只感觉整个人像卖给了公司。白天黑夜,我们都在忙着写稿子、编稿子、改稿子。老总还要叫我们没写稿的时候去冲击市场。提到市场,我自然想到了在银行时那段经历。好在对于纸媒来说,再不用请客户吃饭,很多时候客户还是愿意表现出他们对媒体记者的尊重的。来城市四年,第一次在做记者中间感觉到一点工作的成就感。
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是艰辛的,但是这份工作让我失去了很多,甚至失去了和朋友相聚的机会,很多朋友因为我的工作逐步疏远。我每天都像一架工作的机器。有次我陪老总去采访一个矿老板,硬是被饿了一整天,还被那位老总骂了一顿,在有钱人面前,我们的人格似乎已经矮化了。很多同行朋友安慰我说,记者比不得以前那样吃香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应该试着放下身段。我静静思量,想想自己不就是一个码字的吗?真没必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如此坦然地过了两年,我不断学习如何把杂志办得更好,我像极了一个工作狂人,这本杂志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在政界和商界建立起一定知名度,我为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回头再来看看,自己的收入却还停留在“解放前”,我和普通的员工之间收入上没有多少差距,然而自己却像一头老黄牛一样,稻草都捞不到一把。老总赚得盆满钵满,车子越换越高档,而兄弟们过得像乞丐一样。公司开会,我会不由自主地为下面的人争取报酬,老总看我越来越不顺眼,我想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刚好有家房地产公司要和省文联联手办一本杂志,他们找到了我,工资自然是很高,在我原来的基础上翻倍。于是我欣然同意了,命运不是要把握一次又一次机会吗?虽然我对于自己贡献了两年智慧和力量的杂志于心不舍,很多同事都来劝我别走,有的客户也来打听我的去向,表示了关切之情。
走在昆明的大街上,天空依然晴朗。风不大,高天上,云彩薄薄的。在昆明,这几年是痛苦和着泪水的炼狱经历,打掉牙往肚里吞,很多次想放弃了,找不到在这个城市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然而我知道哪里跌倒,必须从哪里爬起。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温情脉脉的,我会坚持下去。现在我依然做着一家刊物的总编工作,也许有一天我还会离开,开创的必然是属于我自己的事业。
【作者简介】吴啸:原名吴安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时代名流》杂志执行总编,曾在《读者》《青年文摘》《天涯》《中华散文》等33家报刊发表过文章400余篇。著有散文集《草从对岸来》。
责任编辑 杨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