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是一项涉及学生与教师双方的实践活动,师生互动更是探究性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本文就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突出探究特色,形成互动风格
1.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
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在鲜活、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在如何创设鲜活的情境多下功夫。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可以从物理史话入手,也可以从新闻热点以及科技发展入手。
生动活泼的情境,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对所授内容接受度高,理解也会更透彻,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所以课堂上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
3.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有效利用载体,寻找互动契机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1.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
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是热情的,上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错过了一次次的思维碰撞的机会,一次次互动的契机。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多鼓励外,老师可以想办法同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形成开放的课堂风格,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2.突出物理的实验特色,有效利用载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是每个物理教师一种离不了的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既能产生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常有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之分,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并结合一定的趣味实验、异常实验等,有效地利用实验这种载体,恰当地展开互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出物理特色,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
物理实验除了课堂中的随堂实验外还有分组实验,分组实验中如何展开互动呢,这可能是困扰广大教师的又一个问题。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动,对亲自动手做实验更是津津乐道,学生的好奇好动往往给组织教学带来困难。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学生“满堂乱”,教师“满堂喊”的局面。一堂课下来,教师因组织教学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则嬉戏玩乐一无所获。如何组织好分组实验呢?第一,确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简单地说,就是针对要求学生操作的每一个实验都编制一个考查评估表,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量化评分。第二,培训实验助手,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具体做法是实验室两人一组,从相邻的两组即每四个人中选一个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帮助我实验前准备材料和用具,实验时协助我维持课堂纪律,并按要求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计分。实践证明,發动学生参与组织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3.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
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能会出现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些教师毫无准备的问题,这是探究性课堂中常有的事情,碰到这种情况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怕,但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高兴,因为一个难得的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的适合师生互动的机会来,他们往往会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就处于一个需要对比选择并及时做出决定的关键时期,是将该问题留为课外作业然后按原计划进行,还是索性将学生的问题来个彻底解决,此时既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更需要教师出色扮演好探究活动的调控者角色,如果学生的突发问题很值得探究,教师应大胆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地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这种高涨的探究热情的鼓舞下,学生则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积极性,能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来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不但能高效地解决问题,相关的各种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培养,长期下去,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越。
在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样给人留下了思考。其中有不少的教师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如果在课堂中留出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师生相互交流,那么相应的就会有一部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果不展开师生互动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解决好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的一对矛盾呢,一堂课教师的讲解多少为合适,因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确定了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不同的课型可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更有待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一、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突出探究特色,形成互动风格
1.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
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在鲜活、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在如何创设鲜活的情境多下功夫。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可以从物理史话入手,也可以从新闻热点以及科技发展入手。
生动活泼的情境,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对所授内容接受度高,理解也会更透彻,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所以课堂上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
3.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有效利用载体,寻找互动契机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1.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
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是热情的,上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错过了一次次的思维碰撞的机会,一次次互动的契机。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多鼓励外,老师可以想办法同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形成开放的课堂风格,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2.突出物理的实验特色,有效利用载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是每个物理教师一种离不了的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既能产生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常有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之分,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并结合一定的趣味实验、异常实验等,有效地利用实验这种载体,恰当地展开互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出物理特色,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
物理实验除了课堂中的随堂实验外还有分组实验,分组实验中如何展开互动呢,这可能是困扰广大教师的又一个问题。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动,对亲自动手做实验更是津津乐道,学生的好奇好动往往给组织教学带来困难。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学生“满堂乱”,教师“满堂喊”的局面。一堂课下来,教师因组织教学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则嬉戏玩乐一无所获。如何组织好分组实验呢?第一,确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简单地说,就是针对要求学生操作的每一个实验都编制一个考查评估表,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量化评分。第二,培训实验助手,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具体做法是实验室两人一组,从相邻的两组即每四个人中选一个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帮助我实验前准备材料和用具,实验时协助我维持课堂纪律,并按要求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计分。实践证明,發动学生参与组织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3.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
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能会出现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些教师毫无准备的问题,这是探究性课堂中常有的事情,碰到这种情况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怕,但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高兴,因为一个难得的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的适合师生互动的机会来,他们往往会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就处于一个需要对比选择并及时做出决定的关键时期,是将该问题留为课外作业然后按原计划进行,还是索性将学生的问题来个彻底解决,此时既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更需要教师出色扮演好探究活动的调控者角色,如果学生的突发问题很值得探究,教师应大胆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地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这种高涨的探究热情的鼓舞下,学生则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积极性,能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来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不但能高效地解决问题,相关的各种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培养,长期下去,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越。
在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样给人留下了思考。其中有不少的教师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如果在课堂中留出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师生相互交流,那么相应的就会有一部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果不展开师生互动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解决好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的一对矛盾呢,一堂课教师的讲解多少为合适,因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确定了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不同的课型可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更有待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