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教授对产业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产业文化是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下萌生和发展的,由产业精神、经营哲学、价值观、制度、行为模式、组织和品牌形象等元素构成的物质和精神互为整合的生产性文化系统。简而言之,产业文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生产和工作方式的沉淀与升华。
产业文化从集成结构看,是先进行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集合,具有普遍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各自特点;从组织文化角度看,包括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从人类活动看,包括职业领域的职业文化和工作领域的工作文化。产业文化是一个体系,横向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行业的文化,纵向可以划分为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三个层次,在企业文化层面并列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和工作文化。
现代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发展历史,二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方式,三是适应现代产业的合格员工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四是体现在相关法律制度、政策和社会舆论环境中的产业文化精神。核心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许多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校园文化环境、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学校重视制度建设,校园管理日趋规范。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在发展中或多或少仍带有普教烙印,文化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有些学校还在愁招生、愁就业、愁建设,无暇顾及校园文化建设。二是校园文化缺少内涵。一些人简单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开展文体活动,比如校园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硬笔书法赛、文艺活动等。三是套用、照搬普通高中模式。四是校企合作注重形式,缺乏内在融合。学校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工作文化严重脱节。具体说来就是没有职教特色。目前,有一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照抄普教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容,许多学校的师生在谈及自己学校的文化特点时都是说:有科技节、文化艺术节,有运动会、读书活动、书画比赛等活动。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校园、教室里都是科学家的名人名言,校训校风也是千篇一律。置身于这样的校园,我们无法感受到职业教育的气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也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
总之,职业学校对专业技术文化的开发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化许多方面的建设基本上沿袭了普通教育建设的模式,缺少职业教育自身的专业性、技术性和企业性。笔者认为,加强专业技术文化开发和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引入产业文化元素。
二、中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中产业文化的切入
实训实习是职业学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依托实现产业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环节,学生进入或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现场,使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将体验和经历真正的工作氛围,感受工作文化,如企业化的工作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严谨的工作规范,严肃的工作态度,高标准的技艺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等。所以,这是产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最直接的教育环节。企业实习更是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最深入的途径。
实习实训与产业文化对接的重点,是通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很好的养成训练,缩短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的时间和距离,真正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进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成才快”的目标。
近年来的一些用人市场调研发现,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对应届毕业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看法,“不招应届毕业生”背后的原因,不是技能和知识的问题,而是学生不能适应企业文化和学生基本素质不能达到企业标准。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目前还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因此,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实训管理、实训平台、实习内容、实习指导、教师能力等环节,要融入产业文化育人的内容、方式,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文化相融合,才能有效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所以,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环节,最需要产业文化的切入;相对来说,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产业文化也最容易切入实习实训中。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加强产业文化的培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往往会首先考虑思想文化建设。其实,职业学校应该做到在重视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大量增加体现产业文化特征的建设内容。例如,学校可以结合专业建立产品陈列室和博物馆等,将产品技术思想史、技术发展脉络等,通过文字、实物、音像等形式演绎出来。再如,学校可以依托优势专业,在校园增加一些体现技术发展的名人、代表性机器等雕塑和标语等,以体现专业技术的发展演变特征。尽量做到校园视觉文化建设中“技术教育要件”与“思想教育要件”并举,通过物质性的产业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2.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中现代产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结合专业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预测,营造专业氛围里技术文化的开发, 避免教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一个样,避免各类教育普遍适用的语录式、口号式标语到处可见的现象,将专业发展、技术流程、技术产品等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通过模拟真实的现代产业环境,改变人们对杂乱的手工作坊式车间的印象,使实习实训活动因生动而丰富,以此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产生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对科学和技术的崇拜,培养学生对专业美、技术美和劳动美、生产美的情愫,从而产生学好专业、钻研技术的理性追求。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做法:
①把学校的实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入“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格管理,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 ②在公共区域建设“企业文化长廊”,着重宣传著名企业的先进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教室标语改名人名言为国内外、本地知名企业家和优秀工人的寄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③在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校园雕塑等校园文化标识上突出“职业”的特点,努力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氛围。
④把实习实训环境打造成全校的环境亮点,以增强学生进入该区域时的自豪感和严肃严谨的态度。
⑤尝试按照企业架构模式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例如,可以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干部、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等。
3.校企合作是产业文化切入的基础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为达到双赢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形式,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将企业文化的元素引进校园,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校企合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其重要任务是体验企业文化的形成,并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以对学生有所熏陶。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笔者曾与学生一起体验过为期7天的公司新职工入厂培训。7天时间里学生所受到的企业文化教育与3年的校园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氛围大不一样,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二是学生的企业实习要至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感受性见习,第二个阶段为学习性实习。其中,第一个阶段要安排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个学期,不需要专业对口,不需要技术对接。学生在企业里感受到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这样,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从而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
三是定期邀请企业里的专业人员来校讲课。让学生多了解企业需求。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技能等方面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就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做好准备。
三、实习实训过程中产业文化的影响
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在中职教育实施过程中,只有做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对接,在学校里处处散发着以专业文化、技术文化、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气息,这才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
但是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为根本出发点,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文化追求的终极意义是社会效益。但是,两种文化在终极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和核心价值的同质性。两种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各有特点,能够相互对接和贯通融合,才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佳境界。
引进企业文化不等于全盘接受企业文化,否则将导致学校文化的自我迷失,进而使校园文化丧失其相对独立性,失去了本身的特色。职业教育在融合企业文化的同时,负有传承优秀企业文化、推进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的职责。因此,学校专业特色文化的构建,应当把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这是职业学校推进现代产业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
(责编 王鹏飞)
产业文化从集成结构看,是先进行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集合,具有普遍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各自特点;从组织文化角度看,包括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从人类活动看,包括职业领域的职业文化和工作领域的工作文化。产业文化是一个体系,横向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行业的文化,纵向可以划分为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三个层次,在企业文化层面并列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和工作文化。
现代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发展历史,二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方式,三是适应现代产业的合格员工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四是体现在相关法律制度、政策和社会舆论环境中的产业文化精神。核心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许多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校园文化环境、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学校重视制度建设,校园管理日趋规范。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在发展中或多或少仍带有普教烙印,文化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有些学校还在愁招生、愁就业、愁建设,无暇顾及校园文化建设。二是校园文化缺少内涵。一些人简单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开展文体活动,比如校园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硬笔书法赛、文艺活动等。三是套用、照搬普通高中模式。四是校企合作注重形式,缺乏内在融合。学校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工作文化严重脱节。具体说来就是没有职教特色。目前,有一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照抄普教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容,许多学校的师生在谈及自己学校的文化特点时都是说:有科技节、文化艺术节,有运动会、读书活动、书画比赛等活动。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校园、教室里都是科学家的名人名言,校训校风也是千篇一律。置身于这样的校园,我们无法感受到职业教育的气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也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
总之,职业学校对专业技术文化的开发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化许多方面的建设基本上沿袭了普通教育建设的模式,缺少职业教育自身的专业性、技术性和企业性。笔者认为,加强专业技术文化开发和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引入产业文化元素。
二、中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中产业文化的切入
实训实习是职业学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依托实现产业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环节,学生进入或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现场,使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将体验和经历真正的工作氛围,感受工作文化,如企业化的工作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严谨的工作规范,严肃的工作态度,高标准的技艺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等。所以,这是产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最直接的教育环节。企业实习更是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最深入的途径。
实习实训与产业文化对接的重点,是通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很好的养成训练,缩短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的时间和距离,真正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进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成才快”的目标。
近年来的一些用人市场调研发现,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对应届毕业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看法,“不招应届毕业生”背后的原因,不是技能和知识的问题,而是学生不能适应企业文化和学生基本素质不能达到企业标准。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目前还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因此,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实训管理、实训平台、实习内容、实习指导、教师能力等环节,要融入产业文化育人的内容、方式,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文化相融合,才能有效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所以,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环节,最需要产业文化的切入;相对来说,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产业文化也最容易切入实习实训中。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加强产业文化的培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往往会首先考虑思想文化建设。其实,职业学校应该做到在重视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大量增加体现产业文化特征的建设内容。例如,学校可以结合专业建立产品陈列室和博物馆等,将产品技术思想史、技术发展脉络等,通过文字、实物、音像等形式演绎出来。再如,学校可以依托优势专业,在校园增加一些体现技术发展的名人、代表性机器等雕塑和标语等,以体现专业技术的发展演变特征。尽量做到校园视觉文化建设中“技术教育要件”与“思想教育要件”并举,通过物质性的产业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2.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中现代产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结合专业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预测,营造专业氛围里技术文化的开发, 避免教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一个样,避免各类教育普遍适用的语录式、口号式标语到处可见的现象,将专业发展、技术流程、技术产品等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通过模拟真实的现代产业环境,改变人们对杂乱的手工作坊式车间的印象,使实习实训活动因生动而丰富,以此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产生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对科学和技术的崇拜,培养学生对专业美、技术美和劳动美、生产美的情愫,从而产生学好专业、钻研技术的理性追求。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做法:
①把学校的实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入“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格管理,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 ②在公共区域建设“企业文化长廊”,着重宣传著名企业的先进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教室标语改名人名言为国内外、本地知名企业家和优秀工人的寄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③在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校园雕塑等校园文化标识上突出“职业”的特点,努力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氛围。
④把实习实训环境打造成全校的环境亮点,以增强学生进入该区域时的自豪感和严肃严谨的态度。
⑤尝试按照企业架构模式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例如,可以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干部、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等。
3.校企合作是产业文化切入的基础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为达到双赢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形式,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将企业文化的元素引进校园,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校企合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其重要任务是体验企业文化的形成,并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以对学生有所熏陶。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笔者曾与学生一起体验过为期7天的公司新职工入厂培训。7天时间里学生所受到的企业文化教育与3年的校园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氛围大不一样,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二是学生的企业实习要至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感受性见习,第二个阶段为学习性实习。其中,第一个阶段要安排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个学期,不需要专业对口,不需要技术对接。学生在企业里感受到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这样,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从而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
三是定期邀请企业里的专业人员来校讲课。让学生多了解企业需求。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技能等方面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就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做好准备。
三、实习实训过程中产业文化的影响
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在中职教育实施过程中,只有做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对接,在学校里处处散发着以专业文化、技术文化、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气息,这才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
但是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为根本出发点,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文化追求的终极意义是社会效益。但是,两种文化在终极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和核心价值的同质性。两种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各有特点,能够相互对接和贯通融合,才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佳境界。
引进企业文化不等于全盘接受企业文化,否则将导致学校文化的自我迷失,进而使校园文化丧失其相对独立性,失去了本身的特色。职业教育在融合企业文化的同时,负有传承优秀企业文化、推进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的职责。因此,学校专业特色文化的构建,应当把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这是职业学校推进现代产业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