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z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把学生处于支配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旧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论、创作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 学习兴趣主体人格创新精神审美能力文化涵养
  
  中职美术素质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纠正以往美术应试教育弊端的同时,美术教育者应该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我们中职老师都了解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同于中学的学生,他们基础差,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都是没有考上高中而无奈选择了中职学校,或者是因为家庭困难等其他原因选择了中职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美术素质教育,目的不是培养提供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而是从思想上灵魂上用美术的魅力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及对生活的态度。如何落实中职美育的发展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1选好教材,备好课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无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什么样的主被动状态,认真选好教材备好课是毋庸置疑的,在中职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课程,是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选好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中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主要是美术欣赏,对于基础薄弱文化素养不高的中职生来说,美术欣赏课的内容显得有些深奥,填鸭式的教授及欣赏让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中职美术教育应结合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知识再联系学生的实际欣赏能力开展一些美育课程。比如开展一些手工课及书法课,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渗透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及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中职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面对未来。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这一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是否让学生有一种接受感、直观感,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联系上,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中专生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人在初中并沒受到过良好的美术教育,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的照着葫芦画个瓢,或者有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学习美术需要天赋,没有天赋怎么学也学不好,从而导致了对美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出现一种动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
  3营造学习氛围,由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特点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传说和作者的趣闻轶事,把学生吸引到作品中来。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只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人文精神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美术教育目的上,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因此,要在课堂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
  美术是素质教育之翼。美术课程改革是推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遵循美术教学规律,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主体”,美术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其他文献
【摘 要】 激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激趣”有目的激趣、悬念激趣、情感激趣、媒体激趣、对比激趣、设疑激趣等,这些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目的激趣悬念激趣情感激趣对比激趣设疑激趣    激趣,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期刊
要掌握英语,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而这些知识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去获得,因此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认真听清、开口能说、大声朗读、书写端正、流畅背诵的习惯对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认真听清的习惯  依据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英语教学程序,在入门阶段要加大听力的训练,教师要训练学生安静认真地听。“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听得清
期刊
课堂实施行为的本质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行为,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组织引导是有目的和计划的,本质是学生学,下面我结合世纪老人冰心的散文《谈生命》,来探讨一下预设内的课堂实施行为。  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却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探讨过这个问题,作者冰心对生命却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以“一江春水”和“一顆小树”为喻,生动地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知识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验兴趣呢?  1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1准备要充分。首先要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演示实验即使很简单
期刊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
期刊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
期刊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且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中职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出现了“学生轻视英语,教师不重视英语”的现象。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如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产生“惰性”情绪,持应付了事的态度,对自己的课堂缺乏研究,显然,教师自身对课堂用语使用情况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
期刊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
期刊
作文过程中,有孩子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但传统的统一中心、统一格式,甚至划一的表达方式的训练,使学生思维呆板,抑制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老师要摆脱指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不背包袱,张扬个性,思路不拘一格,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求异创新,畅所欲言。  1命题时,力求形式多样、自由自主,激发创造热情  小学生作文一直被要求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本无可非议,但许多作文的命題年年如斯,不是“旧地重游”就是“老
期刊
【摘 要】 在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中教师允许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