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流行词语层出不穷,“汉语盘点2016”评选出“洪荒之力”“定个小目标”“厉害了我的哥”等十个词作为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对于网络流行语,很多人觉得生动形象,也有些人觉得不够规范。作为一名作家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觉得很多网络词语都很有意思,比如今年流行的“洪荒之力”以及前些年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我看着‘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觉得非常美好,使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时代,回想起我抚育我的儿孙的各种最美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些网络词汇让王蒙觉得反感甚至“痛恨”,比如“小鲜肉”等。
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塑造。部分网络流行语不仅丰富了社会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是社会现实和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以“屌丝”为例,在向上社会流动越来越困难的当下,“高富帅”“屌丝”等充满浓厚社会分層色彩的网络流行语,说到底是一种标签化,透视出老百姓对阶层固化的不满与焦虑。“屌丝”表面上是一种自我嘲讽、自我贬低和自我矮化的表达形式,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另类的利益诉求——希望社会流动的渠道更多元开放,希望人生突破和阶层跨越的机会越来越多。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网络语言不仅能够反映网民情绪、折射社会文化心理,还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文明风貌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不可能脱离现实存在,因此对于网络粗俗、暴力语言的规范和整治,我们不能排斥和压制,而应多些柔性引导。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和对现实语言的影响,做到“堵”与“疏”结合,“收”与“弃”兼顾,引导广大网民树立科学文明的语言观,正确处理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把“对立面”变成“结合体”,淘沙取宝,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网络语言真正成为汉语的新鲜血液。
更重要的是,面对网络流行语,我们还要强化社会治理,学会打捞背后“沉没的声音”。只有改变现实的困境,尊重和回应公众的利益诉求,修复不良社会心态,一些听上去不那么“顺耳”的网络流行语才会减少生存空间,文明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对于网络流行语,很多人觉得生动形象,也有些人觉得不够规范。作为一名作家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觉得很多网络词语都很有意思,比如今年流行的“洪荒之力”以及前些年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我看着‘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觉得非常美好,使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时代,回想起我抚育我的儿孙的各种最美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些网络词汇让王蒙觉得反感甚至“痛恨”,比如“小鲜肉”等。
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塑造。部分网络流行语不仅丰富了社会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是社会现实和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以“屌丝”为例,在向上社会流动越来越困难的当下,“高富帅”“屌丝”等充满浓厚社会分層色彩的网络流行语,说到底是一种标签化,透视出老百姓对阶层固化的不满与焦虑。“屌丝”表面上是一种自我嘲讽、自我贬低和自我矮化的表达形式,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另类的利益诉求——希望社会流动的渠道更多元开放,希望人生突破和阶层跨越的机会越来越多。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网络语言不仅能够反映网民情绪、折射社会文化心理,还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文明风貌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不可能脱离现实存在,因此对于网络粗俗、暴力语言的规范和整治,我们不能排斥和压制,而应多些柔性引导。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和对现实语言的影响,做到“堵”与“疏”结合,“收”与“弃”兼顾,引导广大网民树立科学文明的语言观,正确处理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把“对立面”变成“结合体”,淘沙取宝,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网络语言真正成为汉语的新鲜血液。
更重要的是,面对网络流行语,我们还要强化社会治理,学会打捞背后“沉没的声音”。只有改变现实的困境,尊重和回应公众的利益诉求,修复不良社会心态,一些听上去不那么“顺耳”的网络流行语才会减少生存空间,文明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