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中,教师指导是“扶”,自主学习是“放”,有扶有放,学生才会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什么时候该扶,什么时候该放?这个问题应该没有定论。
以教师的点拨为例,如果学生自学学不到的东西教师不讲或讲得不透,只让羊儿自己找草吃,会吃不饱;但如果学生完全能够自学掌握,或是已把握的,但教师仍喋喋不休,只会让学生厌烦,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目前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1.不相信学生,什么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让孩子吃现成;2.太相信学生,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读哪里就读哪里。
一、教师要走出认识误区
1.走出“自学、就是自主学习”的误区
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自学是一种学习方法,但自学不一定是自主学习。自学是个人行为,具有主体性独立性,但是它有时表现出被动性,有时又表现出能动性。学生如果将所学的内容完全看成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学的,这种自学就缺乏能动性。另一种情形则是:当学生对一门学科十分有兴趣,并把它与自己的发展联系起来,无论学习的深度和进度如何超出老师设定的目标和进度,学生都会很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也是能动性。有了能动性,才使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中可以看出,自学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某种情况下掩盖了自主性,所以说,自学不完全等同于自主学习。
2.走出“自主学习就是自由式学习”的误区
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式学习。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那就很容易理解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从而变成自由学习,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3.走出“自主性学习就是否定协作交流”的误区
自主性学习并不是否定协作交流。谈到自主性学习很容易联系到“独立思考”。长期以来,独立思考被老师认为是学生学习认真的唯一标准。当然,自主性学习首先是要表现出它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但是它并不排斥交流、协作。我认为自主学习中的独立性,是指学生必须有主见,但是,学生的主见是否有道理,是否正确,往往还要通过交流才能得到检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并不是对一切问题都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当他们遇到困难,实在解决不了时,交流就显得很重要。“学问”中就包含着交流,我们完全要求学生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学习的任务,那是不现实的,即使学生通过自己上网、参阅参考书、查阅资料解决了问题,这其中也还是一种交流的体现。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确保学生自主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应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被忽略,而是更应加强。
二、教师如何在自主性学习中发挥作用
1.时刻记住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改变以往那种以“教”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采取以“学”为主的自主性学习。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谈不上发挥。
2.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他(她)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这些活动,教师事先都要很好地设计,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也会在成败得失中得到保持。
3.教学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不能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为什么学生可以从一年级就学习语文、数学,只有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科学?因为只有到了这一年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中的体验,在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情境
教学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些条件和情境,特别是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不要怕完不成所谓的教学进度而紧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5.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传统教学各种模式弊病太多,大多是因为过分重视所谓的“知识要点”,忽视了对这些要点的获取过程,新课程从培养目标上就彻底否定了以前的教学理念,对以前的教学模式当然也要改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自身也应探究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无论怎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学生能动性是否能调动起来,发挥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随着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只有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在教改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真正实现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以教师的点拨为例,如果学生自学学不到的东西教师不讲或讲得不透,只让羊儿自己找草吃,会吃不饱;但如果学生完全能够自学掌握,或是已把握的,但教师仍喋喋不休,只会让学生厌烦,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目前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1.不相信学生,什么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让孩子吃现成;2.太相信学生,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读哪里就读哪里。
一、教师要走出认识误区
1.走出“自学、就是自主学习”的误区
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自学是一种学习方法,但自学不一定是自主学习。自学是个人行为,具有主体性独立性,但是它有时表现出被动性,有时又表现出能动性。学生如果将所学的内容完全看成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学的,这种自学就缺乏能动性。另一种情形则是:当学生对一门学科十分有兴趣,并把它与自己的发展联系起来,无论学习的深度和进度如何超出老师设定的目标和进度,学生都会很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也是能动性。有了能动性,才使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中可以看出,自学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某种情况下掩盖了自主性,所以说,自学不完全等同于自主学习。
2.走出“自主学习就是自由式学习”的误区
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式学习。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那就很容易理解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从而变成自由学习,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3.走出“自主性学习就是否定协作交流”的误区
自主性学习并不是否定协作交流。谈到自主性学习很容易联系到“独立思考”。长期以来,独立思考被老师认为是学生学习认真的唯一标准。当然,自主性学习首先是要表现出它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但是它并不排斥交流、协作。我认为自主学习中的独立性,是指学生必须有主见,但是,学生的主见是否有道理,是否正确,往往还要通过交流才能得到检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并不是对一切问题都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当他们遇到困难,实在解决不了时,交流就显得很重要。“学问”中就包含着交流,我们完全要求学生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学习的任务,那是不现实的,即使学生通过自己上网、参阅参考书、查阅资料解决了问题,这其中也还是一种交流的体现。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确保学生自主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应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被忽略,而是更应加强。
二、教师如何在自主性学习中发挥作用
1.时刻记住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改变以往那种以“教”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采取以“学”为主的自主性学习。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谈不上发挥。
2.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他(她)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这些活动,教师事先都要很好地设计,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也会在成败得失中得到保持。
3.教学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不能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为什么学生可以从一年级就学习语文、数学,只有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科学?因为只有到了这一年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中的体验,在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情境
教学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些条件和情境,特别是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不要怕完不成所谓的教学进度而紧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5.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传统教学各种模式弊病太多,大多是因为过分重视所谓的“知识要点”,忽视了对这些要点的获取过程,新课程从培养目标上就彻底否定了以前的教学理念,对以前的教学模式当然也要改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自身也应探究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无论怎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学生能动性是否能调动起来,发挥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随着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只有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在教改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真正实现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