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国家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强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与社会教育保持一致性,突显当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可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式单一,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疏于管理监督都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开展。为了改进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主体性、多样性、针对性和反馈性等指导原则,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家长教育能力,规范并细化学校整体管理,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建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指导体系,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促进学校的长青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创新策略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学校或者社会对家庭中的家长(监护人)展开教育的内容、策略的帮助与指导,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当前,国家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及其指导工作,突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紧迫性,更突显当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使之行之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青春期是他们人格完善的关键期和人生的转折点,更需要很好的引导。家庭教育不是单纯由家长实施的教育。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虽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有组织、有规律,但却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学校教育偏重于对知识体系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更多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秉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家庭教育的核心与实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开展指导,传递给家长全面的教育观念,丰富家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自身素质,改善家庭教育质量,从而有利于初中学生在品德和学业诸多方面良好、健康的发展。
家长在接受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改变自己教育观念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养孩子的能力,有利于促进自我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有利于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形成“学习型”家庭。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与学校指导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增加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还有助于提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促进学校工作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互动中,学校教育管理从封闭式,逐步走向开放式,从单一式走向多元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强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与社会教育保持一致性,这也就突显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可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与问题揭示
1、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
在对上海市A校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认识和态度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2%的家长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40%的家长根本没有听说过《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仅有18%的家长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寻求指导和咨询,而绝大部分家长不会主动寻求家庭教育指导,在对教师展开访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反映: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沟通遇到障碍,家长不愿意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教师A谈到,“我们班有位同学在校行为我行我素,对校纪班规视而不见,在和他家长联系时,我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意识。可家长却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家孩子读书成绩好就行了。什么学校一日常规,这根本就是对孩子天性的束缚小孩子就应该让其自由发展,你看人家外国的孩子不都是这样呀,熟不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圓。真是替这些家长担心”“许多家长前期对孩子采取宽松的教育方式,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发现在许多方面,家庭的约束力量逐渐减弱,再想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已是有心无力……”教师B反映,“个别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无论是学习还是习惯的培养都是老师的事。当我和他交流孩子最近在校表现有所异常,请他关心孩子时,家长却不以为然,还推脱说自己忙,我把孩子交给您,我放心,您就多帮忙教育教育吧。”教师C反映,“家长工作繁忙或疲于生计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难以和家长沟通。更不用说请家长来学校参加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啦。”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们的教育观念陈旧,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对孩子人格培养,不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他们忽视孩子这一个体正在慢慢长大,一如既往地要求和管教他们,常常采取说教甚至是打骂的方式,造成和孩子沟通不畅;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将对孩子教育这一责任推给学校或是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时间与精力的投入甚少,更有家长采取极端做法或是溺爱或放任,这些都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的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许多困惑和矛盾,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开展。
2、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式单一
在对上海市A校教师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和访谈中,27%教师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愿意为家长教育子女出谋划策的。这些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非班主任教师)几乎没有,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授学科知识,觉得家庭教育是家长自己的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班主任的事,在需要和家长沟通学生教育的时候,他们总喜欢将这些事情“委托”班主任,向班主任汇报事情,就静等班主任出面解决,自己就再不插手过问。这些任课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强,这种错误认识,不但无法正常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也必将限制教师自身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调查中,98%教师表示通常在学生成绩下降或行为有偏差的时候才会及时和家长联系。联系的过程大多是对事情的陈述,而没有进行及时、针对地的家庭教育指导。59%的教师反映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内容主要集中学习成绩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单一的指导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各类家庭家长的需求,也不能对学生家长实施“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指导。访谈中,教师D反映,“我是个小年轻,在与家长沟通时,真的显得底气不足。家长第一次看到我时,就流露出不信任的眼神,毕竟他们的年纪比我大许多,哪能轻易接受一个黄毛小丫头对自己的教育指指点点。我也不知道怎么和家长沟通最有效,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家庭教育指导了。真希望自己能多参加有关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我的沟通和指导能力。”在对家长关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不足调查中 也印证了这一点,32%的家长反映学校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家长A谈到,“班主任老师,总是告诉我,孩子今天有作业漏交,今天默写没完成,今天上课开小差,很少和我讨论我们家长应该配合,我要是自己有好办法,不早就解决这些问题,还等到现在……”
绝大部分的教师感到自己既没有家庭教育理论的武装,也没有养育子女的经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更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在和家长联系沟通时,教师主要通过电话联系(35%)、上门家访(33%)和请家长到学校面谈(33%)三种形式。沟通方式的单一直接导致沟通不够充分,难以建立相互信任,也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只有努力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丰富指导的内容和方式,方能真正对家长开展适切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切实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3、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疏于管理监督
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整体的计划,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进行管理,难以形成学校、年级、班级各个层面家庭教育指导的连续性和一体网络化,,许多学校只在名义上成立了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实际却没有有机组织家委会或家长学校的家长参加相关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或在一起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这些都体现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随意性强,这样的行为难以真正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同时,学校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以促使教师提升自我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根据我国相关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学校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所教学生进行家访。新任班主任要求家访率达到100%,其他班主任要求家访率达到30%。任课教师要求每个学期家访2名学生。但是学校对是否家访,是否达到比例,家访效果如何,学校无从考核,也没有想到要去考核。在整个监督管理过程中,学校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监督意识,虽然对这项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却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恰恰反映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态度,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领导者的管理意识不够,其根源在于。过多强调教育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互补的,未充分认识到要想发挥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此外,学校对家委会的家校联系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指导工作没有连续性,更不重视管理,这就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学校只有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好教师、家长两方面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才能形成家庭学校相互结合的立体式教育网络。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创新策略
1、遵循原則,开展实效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教师对家长教育子女行为的一种协助,是为家庭教育服务的。在具体指导操作时,要注意指导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学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凸显家长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服务家长”的理念。
多样性原则
学校、教师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注意避免学校、教师“一言堂”现象,要挖掘家长当中的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到指导活动中,激发家长“被指导”的内在需求。
针对性原则
学校、教师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要结合指导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需要。每个孩子发展的自身特点,有意地挑选指导的内容,使其贴合家长的要求,孩子成长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家长都能真正收获教育的良方。
反馈性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是学校单方面“输出”,这其中也有家长的“输入”,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工作反馈意见的收集,及时调整指导的方法、内容,做到“点——面”结合,吻合家长的切实需要,促进指导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提升能力,加强实效指导
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是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组成,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与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的读书活动,自主学习指导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外聘专家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如有关沟通艺术、心理能力和相关教育法知识的讲座,并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常规化规范化。此外通过身边教师经验交流和座谈的方式改善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共同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通过教师自我反思、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等研修形式。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彼此是合作者,需要相互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既要重视对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促进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促其展业发展,更要重视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部门,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教育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巧,有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开展指导。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沟通载体,改进交流内容,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培训。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家长对于女教育的正确态度,充实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改善家长教育子女的行为,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加强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3、优化管理,持续实效指导
健全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体制,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性质、任务和职责分工等问题问题,辅以科学、完整的考评机制,提高教师、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积极性。
细化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过程,加大对教师人员指导技巧的培训,加强对家委会和家长学校的沟通和管理,挖掘家长中的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到指导活动中,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内需力,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同时联合社区关工委,借助社会专家和机构的资源,弥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不足。增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力量,建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指导体系,形成和谐的家校互动氛围。
加强教师和家长能够密切沟通联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促进学校的长青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创新策略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学校或者社会对家庭中的家长(监护人)展开教育的内容、策略的帮助与指导,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当前,国家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及其指导工作,突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紧迫性,更突显当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使之行之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青春期是他们人格完善的关键期和人生的转折点,更需要很好的引导。家庭教育不是单纯由家长实施的教育。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虽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有组织、有规律,但却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学校教育偏重于对知识体系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更多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秉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家庭教育的核心与实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开展指导,传递给家长全面的教育观念,丰富家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自身素质,改善家庭教育质量,从而有利于初中学生在品德和学业诸多方面良好、健康的发展。
家长在接受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改变自己教育观念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养孩子的能力,有利于促进自我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有利于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形成“学习型”家庭。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与学校指导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增加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还有助于提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促进学校工作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互动中,学校教育管理从封闭式,逐步走向开放式,从单一式走向多元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强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与社会教育保持一致性,这也就突显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可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与问题揭示
1、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
在对上海市A校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认识和态度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2%的家长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40%的家长根本没有听说过《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仅有18%的家长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寻求指导和咨询,而绝大部分家长不会主动寻求家庭教育指导,在对教师展开访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反映: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沟通遇到障碍,家长不愿意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教师A谈到,“我们班有位同学在校行为我行我素,对校纪班规视而不见,在和他家长联系时,我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意识。可家长却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家孩子读书成绩好就行了。什么学校一日常规,这根本就是对孩子天性的束缚小孩子就应该让其自由发展,你看人家外国的孩子不都是这样呀,熟不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圓。真是替这些家长担心”“许多家长前期对孩子采取宽松的教育方式,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发现在许多方面,家庭的约束力量逐渐减弱,再想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已是有心无力……”教师B反映,“个别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无论是学习还是习惯的培养都是老师的事。当我和他交流孩子最近在校表现有所异常,请他关心孩子时,家长却不以为然,还推脱说自己忙,我把孩子交给您,我放心,您就多帮忙教育教育吧。”教师C反映,“家长工作繁忙或疲于生计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难以和家长沟通。更不用说请家长来学校参加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啦。”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们的教育观念陈旧,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对孩子人格培养,不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他们忽视孩子这一个体正在慢慢长大,一如既往地要求和管教他们,常常采取说教甚至是打骂的方式,造成和孩子沟通不畅;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将对孩子教育这一责任推给学校或是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时间与精力的投入甚少,更有家长采取极端做法或是溺爱或放任,这些都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的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许多困惑和矛盾,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开展。
2、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式单一
在对上海市A校教师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和访谈中,27%教师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愿意为家长教育子女出谋划策的。这些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非班主任教师)几乎没有,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授学科知识,觉得家庭教育是家长自己的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班主任的事,在需要和家长沟通学生教育的时候,他们总喜欢将这些事情“委托”班主任,向班主任汇报事情,就静等班主任出面解决,自己就再不插手过问。这些任课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强,这种错误认识,不但无法正常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也必将限制教师自身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调查中,98%教师表示通常在学生成绩下降或行为有偏差的时候才会及时和家长联系。联系的过程大多是对事情的陈述,而没有进行及时、针对地的家庭教育指导。59%的教师反映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内容主要集中学习成绩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单一的指导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各类家庭家长的需求,也不能对学生家长实施“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指导。访谈中,教师D反映,“我是个小年轻,在与家长沟通时,真的显得底气不足。家长第一次看到我时,就流露出不信任的眼神,毕竟他们的年纪比我大许多,哪能轻易接受一个黄毛小丫头对自己的教育指指点点。我也不知道怎么和家长沟通最有效,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家庭教育指导了。真希望自己能多参加有关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我的沟通和指导能力。”在对家长关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不足调查中 也印证了这一点,32%的家长反映学校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家长A谈到,“班主任老师,总是告诉我,孩子今天有作业漏交,今天默写没完成,今天上课开小差,很少和我讨论我们家长应该配合,我要是自己有好办法,不早就解决这些问题,还等到现在……”
绝大部分的教师感到自己既没有家庭教育理论的武装,也没有养育子女的经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更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在和家长联系沟通时,教师主要通过电话联系(35%)、上门家访(33%)和请家长到学校面谈(33%)三种形式。沟通方式的单一直接导致沟通不够充分,难以建立相互信任,也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只有努力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丰富指导的内容和方式,方能真正对家长开展适切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切实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3、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疏于管理监督
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整体的计划,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进行管理,难以形成学校、年级、班级各个层面家庭教育指导的连续性和一体网络化,,许多学校只在名义上成立了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实际却没有有机组织家委会或家长学校的家长参加相关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或在一起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这些都体现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随意性强,这样的行为难以真正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同时,学校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以促使教师提升自我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根据我国相关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学校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所教学生进行家访。新任班主任要求家访率达到100%,其他班主任要求家访率达到30%。任课教师要求每个学期家访2名学生。但是学校对是否家访,是否达到比例,家访效果如何,学校无从考核,也没有想到要去考核。在整个监督管理过程中,学校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监督意识,虽然对这项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却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恰恰反映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态度,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领导者的管理意识不够,其根源在于。过多强调教育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互补的,未充分认识到要想发挥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此外,学校对家委会的家校联系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指导工作没有连续性,更不重视管理,这就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学校只有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好教师、家长两方面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才能形成家庭学校相互结合的立体式教育网络。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创新策略
1、遵循原則,开展实效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教师对家长教育子女行为的一种协助,是为家庭教育服务的。在具体指导操作时,要注意指导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学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凸显家长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服务家长”的理念。
多样性原则
学校、教师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注意避免学校、教师“一言堂”现象,要挖掘家长当中的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到指导活动中,激发家长“被指导”的内在需求。
针对性原则
学校、教师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要结合指导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需要。每个孩子发展的自身特点,有意地挑选指导的内容,使其贴合家长的要求,孩子成长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家长都能真正收获教育的良方。
反馈性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是学校单方面“输出”,这其中也有家长的“输入”,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工作反馈意见的收集,及时调整指导的方法、内容,做到“点——面”结合,吻合家长的切实需要,促进指导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提升能力,加强实效指导
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是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组成,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与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的读书活动,自主学习指导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外聘专家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如有关沟通艺术、心理能力和相关教育法知识的讲座,并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常规化规范化。此外通过身边教师经验交流和座谈的方式改善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共同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通过教师自我反思、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等研修形式。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彼此是合作者,需要相互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既要重视对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促进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促其展业发展,更要重视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部门,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教育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巧,有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开展指导。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沟通载体,改进交流内容,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培训。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家长对于女教育的正确态度,充实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改善家长教育子女的行为,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加强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3、优化管理,持续实效指导
健全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体制,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性质、任务和职责分工等问题问题,辅以科学、完整的考评机制,提高教师、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积极性。
细化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过程,加大对教师人员指导技巧的培训,加强对家委会和家长学校的沟通和管理,挖掘家长中的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到指导活动中,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内需力,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同时联合社区关工委,借助社会专家和机构的资源,弥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不足。增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力量,建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指导体系,形成和谐的家校互动氛围。
加强教师和家长能够密切沟通联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促进学校的长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