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和日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虽然日语中借用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但是其发音却与汉语大相径庭。从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对照、学习日语语言的技巧、语音教学基础最重要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汉日语音差异;分析与教授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22-01
众所周知,汉语和日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异同,在语音方面也是如此。虽然日语中借用了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但是其发音却与汉语大相径庭。本文对汉日语音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法,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和日本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音学习。
一、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对照
日语语音的成分主要包括假名、促音、拗音、拨音、浊音等,大多数学者都会取其中一个部分和汉语语音进行比较并且对照,从目前发表的论文来看,这类文章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刘介人的《日文汉字音读与我国汉字古读的对应规律》,是从整体找到两种语音之间存在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得出比较科学的规律。这方面的论文还有曲翰章的《通过日语汉音看假名五段与汉字四等的关系》,刘淑学的《日语拨音音节的读音与汉语音韵的对比研究:兼论研究日语汉字音读的意义》等。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是很大的,不难看出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学习日语语言的技巧
學习日语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因为只有你大声说出来,才能刺激自己的听觉,增强自己的自信,加深自己的记忆,达到终身不忘的效果。一些人读外语的声音,实在是太小了。学日语一定要跟着发音纯正的音频一起读。当下市场上有各种教学资源,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是非常正宗”的日语,这对日语发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发音纯正的音频也很好找到,比如学生学习的课本音频、NHK广播、历年真题听力等等,都可以用于练习材料。
三、语音教学基础最重要
学语言,特别是对国际汉语教育来说,基础扎实很重要,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比如跳舞等都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汉语最难学的就是声调,因此,声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仅仅只是使用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很老旧,特别是不够准确,因为每个人发音都会不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教师可以借用计算机技术让学生的发音更加标准。就像学歌曲一样,首先要做的就是下载下来,跟着节奏哼唱,学着里面的发音来哼唱。学语音也是一样,由老师发出标准的语音,学生去模仿老师的发音,尽可能接近老师发出的标准音。当学生的声调可以完全和老师重合的时候,基本上这个发音就是合格的。每个人的发音都会不一样,不要将地方特色带到课堂上。在拼音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每个音节中字母的真正读音,避免学生误会写法一样的字母读音就一样,要多多补充汉语拼音以外的语音知识,避免让汉语拼音成为语音偏误的起源地。还要让日本学生弄明白每个字母的真正读法,一定要把汉语中字母的读法和日语五十音图区别开来,避免混淆后把日语的读音带到汉语中来。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那些只在汉语中存在,而日语中没有的音,如汉语中的:zh、ch、sh、r、ü、er。日本人通常很难说准翘舌音,主要是因为日语中没有。所以,当他们说“我是日本人”这句话的时候,就说不清,通常会说成“u、si、li、ben、len”。对于翘舌音的教授方法可以循序渐进,先练习一些翘舌音在后面的词汇,例如“繁荣”“外国人”“老师”“戒指”等,然后再练习包含多个翘舌音的词汇;对于ü的发音,可以先让他们学说y或i,然后慢慢地将嘴唇向前并拢,形成圆唇状,这个ü音就发出来了。还有一些相近但不同的音也值得注意,例如,汉语中的a、u、w、f 和鼻音。对于这些音的学习最好采用汉日语音对比的方法讲授,例如,汉语的鼻音比较多,有an、en、un、in、ang、eng、ing等,而在日语中只有一个鼻音,平假名写为h。日语的鼻音h在与不同的音拼读时会发出不同的鼻音。这一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讲解。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最好是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要有耐心地去指导,一遍一遍地纠正语音;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有信心。对日本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训练和针对性的讲解,课后有难题不懂就问。反复练习口语、辨音,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四、结束语
语音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进行语音教学的时候,大学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国家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策略。中国人学日语,日本人学中文,就没有中国人学中文,日本人学日语来得简单。但只要掌握方法,还是很容易学会的。日本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长久的历史渊源,为中日语音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相比,中日之间的语音教学肯定有着不一样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这点找到日本学生和其他国家学生不同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日语与汉语授受表现的对照研究——透过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看“要”“讨”与「もらう」的对应关系[J].中国教师,2007(11).
[2]田静.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4).
关键词: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汉日语音差异;分析与教授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22-01
众所周知,汉语和日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异同,在语音方面也是如此。虽然日语中借用了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但是其发音却与汉语大相径庭。本文对汉日语音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法,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和日本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音学习。
一、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对照
日语语音的成分主要包括假名、促音、拗音、拨音、浊音等,大多数学者都会取其中一个部分和汉语语音进行比较并且对照,从目前发表的论文来看,这类文章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刘介人的《日文汉字音读与我国汉字古读的对应规律》,是从整体找到两种语音之间存在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得出比较科学的规律。这方面的论文还有曲翰章的《通过日语汉音看假名五段与汉字四等的关系》,刘淑学的《日语拨音音节的读音与汉语音韵的对比研究:兼论研究日语汉字音读的意义》等。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是很大的,不难看出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学习日语语言的技巧
學习日语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因为只有你大声说出来,才能刺激自己的听觉,增强自己的自信,加深自己的记忆,达到终身不忘的效果。一些人读外语的声音,实在是太小了。学日语一定要跟着发音纯正的音频一起读。当下市场上有各种教学资源,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是非常正宗”的日语,这对日语发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发音纯正的音频也很好找到,比如学生学习的课本音频、NHK广播、历年真题听力等等,都可以用于练习材料。
三、语音教学基础最重要
学语言,特别是对国际汉语教育来说,基础扎实很重要,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比如跳舞等都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汉语最难学的就是声调,因此,声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仅仅只是使用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很老旧,特别是不够准确,因为每个人发音都会不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教师可以借用计算机技术让学生的发音更加标准。就像学歌曲一样,首先要做的就是下载下来,跟着节奏哼唱,学着里面的发音来哼唱。学语音也是一样,由老师发出标准的语音,学生去模仿老师的发音,尽可能接近老师发出的标准音。当学生的声调可以完全和老师重合的时候,基本上这个发音就是合格的。每个人的发音都会不一样,不要将地方特色带到课堂上。在拼音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每个音节中字母的真正读音,避免学生误会写法一样的字母读音就一样,要多多补充汉语拼音以外的语音知识,避免让汉语拼音成为语音偏误的起源地。还要让日本学生弄明白每个字母的真正读法,一定要把汉语中字母的读法和日语五十音图区别开来,避免混淆后把日语的读音带到汉语中来。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那些只在汉语中存在,而日语中没有的音,如汉语中的:zh、ch、sh、r、ü、er。日本人通常很难说准翘舌音,主要是因为日语中没有。所以,当他们说“我是日本人”这句话的时候,就说不清,通常会说成“u、si、li、ben、len”。对于翘舌音的教授方法可以循序渐进,先练习一些翘舌音在后面的词汇,例如“繁荣”“外国人”“老师”“戒指”等,然后再练习包含多个翘舌音的词汇;对于ü的发音,可以先让他们学说y或i,然后慢慢地将嘴唇向前并拢,形成圆唇状,这个ü音就发出来了。还有一些相近但不同的音也值得注意,例如,汉语中的a、u、w、f 和鼻音。对于这些音的学习最好采用汉日语音对比的方法讲授,例如,汉语的鼻音比较多,有an、en、un、in、ang、eng、ing等,而在日语中只有一个鼻音,平假名写为h。日语的鼻音h在与不同的音拼读时会发出不同的鼻音。这一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讲解。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最好是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要有耐心地去指导,一遍一遍地纠正语音;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有信心。对日本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训练和针对性的讲解,课后有难题不懂就问。反复练习口语、辨音,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四、结束语
语音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进行语音教学的时候,大学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国家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策略。中国人学日语,日本人学中文,就没有中国人学中文,日本人学日语来得简单。但只要掌握方法,还是很容易学会的。日本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长久的历史渊源,为中日语音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相比,中日之间的语音教学肯定有着不一样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这点找到日本学生和其他国家学生不同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日语与汉语授受表现的对照研究——透过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看“要”“讨”与「もらう」的对应关系[J].中国教师,2007(11).
[2]田静.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