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虞勇平提出:“物质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幼儿而言,没有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探究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课程游戏化中提出,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孩子们的游戏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因此,作为教师的我,将“倾听、支持、放手”这三个关键词,作为指引着班本课程实施的风向标。
花絮一:课程缘起倾听心声
为什么会有废旧物品变身的主题呢?这是一场班级好书分享会引发的。可乐给大家带来的是《恐龙大百科》,他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恐龙世界的神奇与奥秘;董玲珑给大家带来的是《大卫香农系列》,调皮捣蛋的主人公大卫逗得大伙儿们捧腹大笑;最后一个上台推荐书籍的是盛情,她给大家带来了一本薄薄的绘本,书名叫《重复利用之后再扔吧》。盛情刚介绍了书名,沈屹忙问:“什么叫重复利用?”大班的孩子对听到的新鲜词汇是比较敏感的,接下来,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些自由的讨论。“什么样的垃圾可以重复利用?”“怎么做才能让垃圾变成宝贝呢?”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好奇,如何让垃圾变成宝贝这个问题。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很多灵感,讨论的结果就是大家提议,回家找找废旧材料,让它变成属于自己的可爱宝贝。就这样,孩子们开启了关于“废旧材料变身”的探索之旅。
花絮二:观察发现废旧畅想
回到家里,孩子们一个个如孙悟空一般火眼金睛,翻箱倒柜,寻找着废旧材料。他们在储物间里找到了空的饮料瓶、酸奶瓶;在卫生间里找到了用光的纸芯、空的牙膏盒子;在厨房里找到了鸡蛋蛋壳、纸盘。
几个孩子自发地从家里带来了废旧材料。他们聚在一起,先是根据材料的种类不一样进行了分类,易拉罐放一起,牙膏盒放一堆,塑料瓶都放这里......细心的他们分工合作画标签,让废旧材料有个家。
“12345.......”,沈屹认认真真地数着大家带来的易拉罐数量,“这易拉罐肯定是最多的”“不对,你瞧瞧这盒子里纸芯筒也很多呀,它才是第一名!”陈凡乐不同意沈屹的想法。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大伙儿一起玩起了统计游戏:数一数到底什么废旧材料是最多的?经过几遍细致的统计,大家得到了答案:纸芯筒的数目是最多的19个,易拉罐是17个,牙膏盒9个,塑料瓶6个。他们还画了最近刚学的统计图,真是學以致用呀!
花絮三:动手动脑变废为宝
亲子制作篇:
废旧材料有了,该想一想,怎样让这些废旧材料变成宝贝呢?孩子们带着任务单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制作,变废为宝。空空的牙膏盒真像是一辆小汽车的车身呢!废旧光盘圆圆的,自行车的轮胎圆圆的,要是再配上几根废旧水彩笔,那一辆迷你版的小自行车出来啦!家里随处可见塑料瓶,散乱着的画笔还缺一个家,那就把塑料瓶装饰一下,让它变成漂亮的笔筒吧!爸爸妈妈齐上阵,孩子们也不闲着,温馨的一家人,一起制作,一起谈论,一同体验着亲子合作的快乐,亲子感情在无形中更加浓厚。
创意美术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要求:5-6岁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记得有人说过,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在孩子们手中,立刻就变得可爱、生动,充满了生命力。听,宝贝们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鸟飞来了”,纸盘咔嚓剪一剪,配上五彩的花。诶,成了漂亮的小鸟窝,纸筒咕噜滚一滚,添上小眼睛;瞧!小鸟飞来啦!
区角游戏时,百货店里可真热闹,有人说要买一个易拉罐,装饰一下让它变成一个新的笔筒;建构区里有人说:易拉罐可以当成积木玩,把这些易拉罐一个个叠起来,它能变成一座高塔;美工区里的有个小朋友开始发愁了,这个扁扁的易拉罐是不是就没有用了,我们还是扔掉吧。”“别急嘛,你们瞧,这易拉罐的圆底真像张大的嘴巴呢,我真想让它变成一张搞怪的大花脸!”嗯,你这个主意好,我们来玩易拉罐变花脸的游戏吧!
益智玩具篇:
一天早上,孙宇阳带来一款和妈妈一起制作的玩具———毛球钻山洞。看着伙伴们发亮的眼神,孙宇阳得意地介绍着游戏玩法:谁能让小球钻过的山洞最多就是谁赢?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款新玩具,一到游戏时间大伙都争着要玩。
可是没过几天,董玲珑和盛情跑来找我抱怨道:“老师,我们根本就玩不到。总是那么几个小朋友能玩到。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吗?”当然可以呀,你们试试看,先看看教室里有没有你们需要的材料,没有的话,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董玲珑从百货店里找来了一个大盒盖,盛情在美工区里拿来了彩纸和双面胶毛球等材料。盛情和董玲珑小朋友他俩生性活泼,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她用彩色纸片做了一个彩虹色钻山洞,还给它设计了新的游戏规则:谁能让小球按彩虹的颜色规则钻过就算谁赢。
一个小球钻得不过瘾,两个,两个不够来四联模式。宝贝“四联模式”可真是新鲜词呢!
几段小花絮,记录着孩子们与废旧材料的美好时光,我们的主题探索之旅还在继续,期待孩子们每一次的创造,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故事!
如果说孩子是光,那我们老师就是那紧紧跟随光的影子。愿我们都能做孩子们的追光者,关注他们,追随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虞勇平提出:“物质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幼儿而言,没有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探究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课程游戏化中提出,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孩子们的游戏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因此,作为教师的我,将“倾听、支持、放手”这三个关键词,作为指引着班本课程实施的风向标。
花絮一:课程缘起倾听心声
为什么会有废旧物品变身的主题呢?这是一场班级好书分享会引发的。可乐给大家带来的是《恐龙大百科》,他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恐龙世界的神奇与奥秘;董玲珑给大家带来的是《大卫香农系列》,调皮捣蛋的主人公大卫逗得大伙儿们捧腹大笑;最后一个上台推荐书籍的是盛情,她给大家带来了一本薄薄的绘本,书名叫《重复利用之后再扔吧》。盛情刚介绍了书名,沈屹忙问:“什么叫重复利用?”大班的孩子对听到的新鲜词汇是比较敏感的,接下来,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些自由的讨论。“什么样的垃圾可以重复利用?”“怎么做才能让垃圾变成宝贝呢?”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好奇,如何让垃圾变成宝贝这个问题。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很多灵感,讨论的结果就是大家提议,回家找找废旧材料,让它变成属于自己的可爱宝贝。就这样,孩子们开启了关于“废旧材料变身”的探索之旅。
花絮二:观察发现废旧畅想
回到家里,孩子们一个个如孙悟空一般火眼金睛,翻箱倒柜,寻找着废旧材料。他们在储物间里找到了空的饮料瓶、酸奶瓶;在卫生间里找到了用光的纸芯、空的牙膏盒子;在厨房里找到了鸡蛋蛋壳、纸盘。
几个孩子自发地从家里带来了废旧材料。他们聚在一起,先是根据材料的种类不一样进行了分类,易拉罐放一起,牙膏盒放一堆,塑料瓶都放这里......细心的他们分工合作画标签,让废旧材料有个家。
“12345.......”,沈屹认认真真地数着大家带来的易拉罐数量,“这易拉罐肯定是最多的”“不对,你瞧瞧这盒子里纸芯筒也很多呀,它才是第一名!”陈凡乐不同意沈屹的想法。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大伙儿一起玩起了统计游戏:数一数到底什么废旧材料是最多的?经过几遍细致的统计,大家得到了答案:纸芯筒的数目是最多的19个,易拉罐是17个,牙膏盒9个,塑料瓶6个。他们还画了最近刚学的统计图,真是學以致用呀!
花絮三:动手动脑变废为宝
亲子制作篇:
废旧材料有了,该想一想,怎样让这些废旧材料变成宝贝呢?孩子们带着任务单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制作,变废为宝。空空的牙膏盒真像是一辆小汽车的车身呢!废旧光盘圆圆的,自行车的轮胎圆圆的,要是再配上几根废旧水彩笔,那一辆迷你版的小自行车出来啦!家里随处可见塑料瓶,散乱着的画笔还缺一个家,那就把塑料瓶装饰一下,让它变成漂亮的笔筒吧!爸爸妈妈齐上阵,孩子们也不闲着,温馨的一家人,一起制作,一起谈论,一同体验着亲子合作的快乐,亲子感情在无形中更加浓厚。
创意美术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要求:5-6岁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记得有人说过,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在孩子们手中,立刻就变得可爱、生动,充满了生命力。听,宝贝们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鸟飞来了”,纸盘咔嚓剪一剪,配上五彩的花。诶,成了漂亮的小鸟窝,纸筒咕噜滚一滚,添上小眼睛;瞧!小鸟飞来啦!
区角游戏时,百货店里可真热闹,有人说要买一个易拉罐,装饰一下让它变成一个新的笔筒;建构区里有人说:易拉罐可以当成积木玩,把这些易拉罐一个个叠起来,它能变成一座高塔;美工区里的有个小朋友开始发愁了,这个扁扁的易拉罐是不是就没有用了,我们还是扔掉吧。”“别急嘛,你们瞧,这易拉罐的圆底真像张大的嘴巴呢,我真想让它变成一张搞怪的大花脸!”嗯,你这个主意好,我们来玩易拉罐变花脸的游戏吧!
益智玩具篇:
一天早上,孙宇阳带来一款和妈妈一起制作的玩具———毛球钻山洞。看着伙伴们发亮的眼神,孙宇阳得意地介绍着游戏玩法:谁能让小球钻过的山洞最多就是谁赢?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款新玩具,一到游戏时间大伙都争着要玩。
可是没过几天,董玲珑和盛情跑来找我抱怨道:“老师,我们根本就玩不到。总是那么几个小朋友能玩到。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吗?”当然可以呀,你们试试看,先看看教室里有没有你们需要的材料,没有的话,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董玲珑从百货店里找来了一个大盒盖,盛情在美工区里拿来了彩纸和双面胶毛球等材料。盛情和董玲珑小朋友他俩生性活泼,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她用彩色纸片做了一个彩虹色钻山洞,还给它设计了新的游戏规则:谁能让小球按彩虹的颜色规则钻过就算谁赢。
一个小球钻得不过瘾,两个,两个不够来四联模式。宝贝“四联模式”可真是新鲜词呢!
几段小花絮,记录着孩子们与废旧材料的美好时光,我们的主题探索之旅还在继续,期待孩子们每一次的创造,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故事!
如果说孩子是光,那我们老师就是那紧紧跟随光的影子。愿我们都能做孩子们的追光者,关注他们,追随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