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各种写作比赛层出不穷,看着学生写出如此成熟优美的文字,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细细推想,作为高中生已经接受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汉语文学熏陶和语言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才情,如果再加以适当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开拓视野,优化才情、提升才情,从而使他们摆脱庸俗和狭隘,摆脱幼稚和矫情,就为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很喜欢有才情的学生,也期盼着自己的学生中多几个有才情的。但是才情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的,也不是简简单单在学校培养中就会产生才情。对于才情的产生,有家庭教育因素、有学生读书因素、有文学天赋因素,当然也有学校教育因素。才情到底如何定义,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才情,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才情才是值得探究的。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才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时代发展,学生语文才情应该对中西方文化兼容并包,给予才情时代气息
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充满了魅力和生命力,在语言内在深深积淀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人伦习性、心理状态和社会传统,语言就像胎记一样刻在每个人内心。中国人重视内省、重视集体、重视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乐于随遇而安安分守己,这些思绪在汉语语言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些喜欢中国古代文化的学生自身都弥漫儒雅与温和的气质,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下,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出于传道解惑授业的职责应该有义务给予学生多方面文化的引导。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科技日益发展,尤其是越来越呈现经济大国的姿态,中西方文化在相互融合的过程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尽管有些不和谐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底蕴很好地吸收并且融化着外来文化。当我们在倡导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时候,也应该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如重视外律、重视个人利益、重视进取等等,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能给予人类全面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才情的培养应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文化融合,将全人类共同认可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培养全方位的素质人才。笔者曾经就相关问题与学生座谈,学生几乎一边倒地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坚决不能丢,应该弘扬下去。但是面对外来文化,要想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文化,作为青年一代要兼容并包,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学生都有如此见解,何况教师呢?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不同文化的传授,并且要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理念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内心的影响。一方面利用西方的优势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理念。具体在教学中可体现为阅读欣赏、审美水准、语言表达、写作技巧。
二、才情体现了一个人的才华,但是具备才情的人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近年一些抄袭事件给予学生负面影响,很多学生面对偶像的不道德行为只看到了表面的风光,忽视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针对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或者提升学生的才情要以培养学生情商为基础,因为道德修养才是人生的第一个身份。
语文教育自身就具备德育功能,就其教育实质不仅仅是遣词造句,更应该承担起对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应该通过关注社会进而荡涤灵魂、洗礼人生。中学生正好处于情商逐渐完善的时期,这个关键阶段他走向何处和教育紧密相关。那么,怎么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个人魅力,尤其在课堂之上做一个亲和、善良、稳重、真诚的人。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显得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切实给予学生好的感染和影响力;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并且用健康上进的心态来思考文学、体察社会、飞扬文采。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每一篇文章都能起到很好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学会使用并且善于使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解读毛泽东诗词时可以让学生体会豪迈与不屈,诵读苏轼的词可以让学生体会豁达与乐观,思考鲁迅可以让学生体会刚正不阿与横眉冷对……
才情需要敏感的心去体察社会、体察心情,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情看世界,慧眼识天下,就像名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课文中的遣词造句虽然未必都符合学生心意,教师也要细细研读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用内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实践去了解这个世界。才情之人必是多情之人,多情之人必有好奇之心,好奇之心收获真情实感。
才情需要共鸣,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或者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火花碰撞都能激发学生的才情。因此,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止局限于课文之中。任何学生感兴趣之事或者学生欣赏之篇都可以互相分享,点滴交谈中自有不同一般的收获。试想,思想融汇中,一听一说、一读一赏,文章之精华、教师之用心、学生之努力,情景交融,怎会不激发学生的才情?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其才情深度
社会在发展,时代背景下越来越重视个性,越来越鼓励张扬个性。笔者认为,对于现在的高中生张扬个性更能促进他们学习,也更能有与众不同的人才出现。当我们感叹高考作文过于模式化时,独立思考更显得弥足珍贵。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是否具有才情主要看学生的悟性,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都可以具有才情,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情。其实,所谓的悟性也是需要教师有意识点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某些时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点拨,也许最初并不会得到学生的回应,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或者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加深则会更好地体察,说不定某个时刻就会突然具有悟性。
四、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引导学生表情达意展示才情
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才情,一般的标准就在于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运用。就像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都很清楚,比如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深刻性以及独创性都和语言表达能力精密相关。所以,培养学生成功运用语言意识离不开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锻炼,因此教师要从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两方面来抓学生的语言训练。
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简洁流畅、文采飞扬的话,听者不仅身心愉悦,潜移默化中也会深受感染,有所收获。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教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同文章解读运用不同的语言类型,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让学生体会每种语言风格的特点。
教师的感染毕竟只是表面作用,学生要多说、多练、多写。对于练笔来说,日记形式不错,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剖析自己的内心。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解读一首诗词、感叹一句名言、写一篇杂文等等,随时有想法随时抒发情怀。我喜欢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很好的说话锻炼,思维和表达得到了有机统一,彼此互相促进和锻炼,智慧展现着光芒。或者幽默,或者直接,或者委婉,或者训斥,或者凌厉,或者惨淡……任何特色的话语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所熟知并且运用。越是有才情之人越能处处展现风采,越是刺激越能激发潜能。
时代发展需要有才情的人才,教师教学要服务于这个目标,也要为整个目标的实践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教学的易与不易,其涉猎之广为其他学科所不及,在各种知识的交汇中就像一片沃土滋养着求知的学生。
(责编 张翼翔)
作为语文教师很喜欢有才情的学生,也期盼着自己的学生中多几个有才情的。但是才情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的,也不是简简单单在学校培养中就会产生才情。对于才情的产生,有家庭教育因素、有学生读书因素、有文学天赋因素,当然也有学校教育因素。才情到底如何定义,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才情,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才情才是值得探究的。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才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时代发展,学生语文才情应该对中西方文化兼容并包,给予才情时代气息
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充满了魅力和生命力,在语言内在深深积淀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人伦习性、心理状态和社会传统,语言就像胎记一样刻在每个人内心。中国人重视内省、重视集体、重视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乐于随遇而安安分守己,这些思绪在汉语语言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些喜欢中国古代文化的学生自身都弥漫儒雅与温和的气质,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下,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出于传道解惑授业的职责应该有义务给予学生多方面文化的引导。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科技日益发展,尤其是越来越呈现经济大国的姿态,中西方文化在相互融合的过程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尽管有些不和谐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底蕴很好地吸收并且融化着外来文化。当我们在倡导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时候,也应该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如重视外律、重视个人利益、重视进取等等,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能给予人类全面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才情的培养应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文化融合,将全人类共同认可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培养全方位的素质人才。笔者曾经就相关问题与学生座谈,学生几乎一边倒地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坚决不能丢,应该弘扬下去。但是面对外来文化,要想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文化,作为青年一代要兼容并包,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学生都有如此见解,何况教师呢?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不同文化的传授,并且要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理念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内心的影响。一方面利用西方的优势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理念。具体在教学中可体现为阅读欣赏、审美水准、语言表达、写作技巧。
二、才情体现了一个人的才华,但是具备才情的人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近年一些抄袭事件给予学生负面影响,很多学生面对偶像的不道德行为只看到了表面的风光,忽视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针对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或者提升学生的才情要以培养学生情商为基础,因为道德修养才是人生的第一个身份。
语文教育自身就具备德育功能,就其教育实质不仅仅是遣词造句,更应该承担起对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应该通过关注社会进而荡涤灵魂、洗礼人生。中学生正好处于情商逐渐完善的时期,这个关键阶段他走向何处和教育紧密相关。那么,怎么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个人魅力,尤其在课堂之上做一个亲和、善良、稳重、真诚的人。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显得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切实给予学生好的感染和影响力;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并且用健康上进的心态来思考文学、体察社会、飞扬文采。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每一篇文章都能起到很好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学会使用并且善于使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解读毛泽东诗词时可以让学生体会豪迈与不屈,诵读苏轼的词可以让学生体会豁达与乐观,思考鲁迅可以让学生体会刚正不阿与横眉冷对……
才情需要敏感的心去体察社会、体察心情,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情看世界,慧眼识天下,就像名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课文中的遣词造句虽然未必都符合学生心意,教师也要细细研读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用内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实践去了解这个世界。才情之人必是多情之人,多情之人必有好奇之心,好奇之心收获真情实感。
才情需要共鸣,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或者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火花碰撞都能激发学生的才情。因此,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止局限于课文之中。任何学生感兴趣之事或者学生欣赏之篇都可以互相分享,点滴交谈中自有不同一般的收获。试想,思想融汇中,一听一说、一读一赏,文章之精华、教师之用心、学生之努力,情景交融,怎会不激发学生的才情?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其才情深度
社会在发展,时代背景下越来越重视个性,越来越鼓励张扬个性。笔者认为,对于现在的高中生张扬个性更能促进他们学习,也更能有与众不同的人才出现。当我们感叹高考作文过于模式化时,独立思考更显得弥足珍贵。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是否具有才情主要看学生的悟性,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都可以具有才情,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情。其实,所谓的悟性也是需要教师有意识点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某些时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点拨,也许最初并不会得到学生的回应,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或者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加深则会更好地体察,说不定某个时刻就会突然具有悟性。
四、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引导学生表情达意展示才情
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才情,一般的标准就在于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运用。就像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都很清楚,比如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深刻性以及独创性都和语言表达能力精密相关。所以,培养学生成功运用语言意识离不开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锻炼,因此教师要从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两方面来抓学生的语言训练。
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简洁流畅、文采飞扬的话,听者不仅身心愉悦,潜移默化中也会深受感染,有所收获。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教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同文章解读运用不同的语言类型,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让学生体会每种语言风格的特点。
教师的感染毕竟只是表面作用,学生要多说、多练、多写。对于练笔来说,日记形式不错,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剖析自己的内心。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解读一首诗词、感叹一句名言、写一篇杂文等等,随时有想法随时抒发情怀。我喜欢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很好的说话锻炼,思维和表达得到了有机统一,彼此互相促进和锻炼,智慧展现着光芒。或者幽默,或者直接,或者委婉,或者训斥,或者凌厉,或者惨淡……任何特色的话语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所熟知并且运用。越是有才情之人越能处处展现风采,越是刺激越能激发潜能。
时代发展需要有才情的人才,教师教学要服务于这个目标,也要为整个目标的实践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教学的易与不易,其涉猎之广为其他学科所不及,在各种知识的交汇中就像一片沃土滋养着求知的学生。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