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育课堂往往会忽视教学的语言,但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却尤为重要。因为有美感效应的语言更具有形象性,富有含蓄性、暗示性和灵活性。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运用美感语言,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有利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从而提高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导入语言的美感效应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许多同学怕上体育课,其实体育课堂既是求知的课堂,又是审美与创新的课堂。所以导入这一环节必须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体育课只有采取美感语言来表达,才能把学生带入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悬念式,摆出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声东击西,提出与课堂有关的内容让学生类比;也可以采取情境式,设法把学生带入一种境界,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二、讲授语言的美感效应
很多人以为体育课上老师的讲授简单,可以不讲究语言的技巧,这是一种误解。体育课上老师的教学语言同样必须形象化,一样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而这些修辞手法既使语言更具有美感效应,又增强了体育课的魅力。
形象化语言的第一要素是比喻。比喻可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比如练习短跑时要求学生眼睛向前看,可以打个比方:就像骑自行车的人,眼睛不能盯住前车轮,应抬头向前看。
艺术地使用夸张手法能够感染学生。例如我们讲投掷要领时用“一泄千里”,形容投掷时的爆发力; 单双杠技巧用“大鹏展翅”来形容;用“排山倒海”来形容“绑腿跑”的气势。这些语言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双关、借代等手法,都可以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暗示性。”暗示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含蓄的模糊语言进行暗示教学,或言此意彼,或引而不发,给学生露一点端倪,做一点揭示,留给学生相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种含而不尽之意与言外的模糊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收到精确语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示范语言的美感效应
课堂上学生情绪是否活跃,常常取决于教师能否有的放矢,步步深入的诱导。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设计出不同问题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必须用精确语言告知学生,但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很好地采用示范式的语言。体育课上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老师示范,示范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果配以启发式的语言会有很好的美感效应。启发过程中的自问自答,毫无思考价值的对答,往往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对——对”,“是不是——是”,显得浅薄而无启发性。如果用弹性大、外延宽泛的模糊语言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如运球上篮,老师示范不同的动作技巧,启发学生“这几种方法比较一下,哪一种更有效果,为什么?”诸如此类设疑问,循循善诱,把学生引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予以适当地点拨,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好办法。
四、组织语言的美感效应
课堂教学活动是多边的、动态的。体育课上干扰课堂教学的意外情况的出现在所难免,偶发性的事件往往突如其来,使人措手不及。如何稳定教学秩序,调节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艺术有很大关系。即使课堂上有的学生确实需要批评,也该用点事不点名的方法。可用“有关同学”“少数同学”“个别人”等模糊词语,比指名道姓效果要好得多。课堂上应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切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批评学生上。
沉默也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体育课会给人乱哄哄的感觉,如果教师大声呵斥:“吵什么,上课了,再吵,就别上……”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面对学生,环视不语就会引起学生的“警觉”而安静下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这时的沉默不是语言思维的空白,它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教师的不满情绪。它所传递的信息带有模糊性,是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对调节课堂气氛,稳定教学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体育课魅力无限,体育老师只要把形体与语言有效结合,讲究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就一定会给体育课带来美感效应。
一、导入语言的美感效应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许多同学怕上体育课,其实体育课堂既是求知的课堂,又是审美与创新的课堂。所以导入这一环节必须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体育课只有采取美感语言来表达,才能把学生带入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悬念式,摆出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声东击西,提出与课堂有关的内容让学生类比;也可以采取情境式,设法把学生带入一种境界,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二、讲授语言的美感效应
很多人以为体育课上老师的讲授简单,可以不讲究语言的技巧,这是一种误解。体育课上老师的教学语言同样必须形象化,一样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而这些修辞手法既使语言更具有美感效应,又增强了体育课的魅力。
形象化语言的第一要素是比喻。比喻可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比如练习短跑时要求学生眼睛向前看,可以打个比方:就像骑自行车的人,眼睛不能盯住前车轮,应抬头向前看。
艺术地使用夸张手法能够感染学生。例如我们讲投掷要领时用“一泄千里”,形容投掷时的爆发力; 单双杠技巧用“大鹏展翅”来形容;用“排山倒海”来形容“绑腿跑”的气势。这些语言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双关、借代等手法,都可以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暗示性。”暗示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含蓄的模糊语言进行暗示教学,或言此意彼,或引而不发,给学生露一点端倪,做一点揭示,留给学生相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种含而不尽之意与言外的模糊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收到精确语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示范语言的美感效应
课堂上学生情绪是否活跃,常常取决于教师能否有的放矢,步步深入的诱导。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设计出不同问题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必须用精确语言告知学生,但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很好地采用示范式的语言。体育课上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老师示范,示范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果配以启发式的语言会有很好的美感效应。启发过程中的自问自答,毫无思考价值的对答,往往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对——对”,“是不是——是”,显得浅薄而无启发性。如果用弹性大、外延宽泛的模糊语言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如运球上篮,老师示范不同的动作技巧,启发学生“这几种方法比较一下,哪一种更有效果,为什么?”诸如此类设疑问,循循善诱,把学生引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予以适当地点拨,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好办法。
四、组织语言的美感效应
课堂教学活动是多边的、动态的。体育课上干扰课堂教学的意外情况的出现在所难免,偶发性的事件往往突如其来,使人措手不及。如何稳定教学秩序,调节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艺术有很大关系。即使课堂上有的学生确实需要批评,也该用点事不点名的方法。可用“有关同学”“少数同学”“个别人”等模糊词语,比指名道姓效果要好得多。课堂上应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切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批评学生上。
沉默也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体育课会给人乱哄哄的感觉,如果教师大声呵斥:“吵什么,上课了,再吵,就别上……”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面对学生,环视不语就会引起学生的“警觉”而安静下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这时的沉默不是语言思维的空白,它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教师的不满情绪。它所传递的信息带有模糊性,是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对调节课堂气氛,稳定教学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体育课魅力无限,体育老师只要把形体与语言有效结合,讲究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就一定会给体育课带来美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