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科学教育备受关注和重视。新课程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也都在大力推进科学课程的实施,然而师资缺乏和专业欠缺的共性问题干扰着科学这门学科的整体发展。打造精品科学教师队伍,是实现科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
一、问题:困难重重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1.活力不足,科学教师人员缺、年龄大
目前各校的科学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这给科学学科的建设带来很多不利。此外,科学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把年轻、优秀的青年教师抽调到语数英学科中,还有的学校照顾一些大龄、老龄教师,安排其教科学,这都造成了学科发展的失衡。
2.重视不够,科学课程开不齐、上不足
按照我区义务教育课程安排,科学课每周2节,一些学校达不到这一课时要求,还有的学校课时安排上达到了但在执行时短斤少两。此外,科学课要准备大量实验器材、学具,一些学校硬件不足,客观上无法完成。一些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即智育”的观念影响,把应作为基础性学科的科学课视为“副课”,可有可无,甚至形同虚设。
3.业务不精,科学教学钻不透、教不好
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拿着教科书“自信”地走进教室上课,照本宣科就行了。而新的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设计的权利和任务,课程的创造空间大了,要求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在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求会处理学科内的知识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自然》改《科学》后更要求教师知识面广,要审视和了解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在教学手段上,要求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功能上,要体现个性化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等。对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教师自身素质与之相差甚远。
二、策略:多管齐下培养精品科学教师人才
1.加强重视,规范科学教学课程建设
科学教学的实施大而言之会关系到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科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世纪之交,我国推行 “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科学教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要提高发展水平,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科学课程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科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才能真正认识到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项措施,建设一支适应科学课教学、素质较高的专职教师队伍。
2.加大投入,保证科学课程正常运转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基本的科学素质,需要运用充足的科学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具备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素质,这是科学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要求。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使用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等;特别是现场考察、参观、访问,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题调研、方案的选择、实践检验、科技小制作等活动;还要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发达国家,小学教室中现代的实验仪器、教育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教师学生随时可用。而我们的一些学校尚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相当数量的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及仪器不足,严重制约了科学教育的顺利发展。各级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必须想方设法加大对学校科学教育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仪器,解除教师教学的后顾之忧,绝不要把科学课程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应在排课、工作量标准以及教师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公正、合理的支持,同时改进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抓教师队伍建设,多管齐下地促进科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科学课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教育技术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开发各种自然(科学)课教学的材料和器具,使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3.加强培训,提升科学教师业务水平
(1)重视提高科学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思想是行为的动力,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行为,当好科学教师,要有一颗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高尚的服务精神,对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2)立足全局,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在现有人才资源条件下,针对现有的科学教师年龄大、学历低情况,实现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优化组合;同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的全员聘任制,庸者下,适者留,使科学教师永远保持活力与生机。
(3)更新评价机制,将学生科学教学效果,纳入教学效果考核的重要部分。把科学教学与语文、数学教学相提并论,常年开展优质课竞赛、研究课活动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从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采用教后反思、课例、评析三课(听课、说课、评课)一条龙的方式,进行问题会诊,设立课改沙龙等参与式教研方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要将科学课教学作为衡量素质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
(4)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教师的学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和胜任程度。对现任的科学教师要设立教育计划,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如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样本培训,让教师走上终身教育之路。建议有关师范院校设立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科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即具有现代化课程发展观念与知识的新型教师。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骨干教师的影响是一种以人育人的教育,任何外部的培训力量和技术都不能代替榜样的影响,针对我国教师多、分布散、城乡水平悬殊的现状,以骨干教师影响带动全体教师,以点带面,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6) 提高科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举办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培训,实现上岗教师都能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技术等,推进教师教育方法创新,加速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实现教师教育跨世纪的发展。
科学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文化现象,对人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深远。儿童在科学学习中,可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领悟科学本质,最终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总之,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外部条件都是教师队伍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及自身共同努力,把社会配套改革与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结合起来,以内促外,以外带内,内外并进,共同推进科学教师队伍发展,确保科学教学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一、问题:困难重重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1.活力不足,科学教师人员缺、年龄大
目前各校的科学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这给科学学科的建设带来很多不利。此外,科学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把年轻、优秀的青年教师抽调到语数英学科中,还有的学校照顾一些大龄、老龄教师,安排其教科学,这都造成了学科发展的失衡。
2.重视不够,科学课程开不齐、上不足
按照我区义务教育课程安排,科学课每周2节,一些学校达不到这一课时要求,还有的学校课时安排上达到了但在执行时短斤少两。此外,科学课要准备大量实验器材、学具,一些学校硬件不足,客观上无法完成。一些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即智育”的观念影响,把应作为基础性学科的科学课视为“副课”,可有可无,甚至形同虚设。
3.业务不精,科学教学钻不透、教不好
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拿着教科书“自信”地走进教室上课,照本宣科就行了。而新的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设计的权利和任务,课程的创造空间大了,要求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在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求会处理学科内的知识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自然》改《科学》后更要求教师知识面广,要审视和了解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在教学手段上,要求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功能上,要体现个性化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等。对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教师自身素质与之相差甚远。
二、策略:多管齐下培养精品科学教师人才
1.加强重视,规范科学教学课程建设
科学教学的实施大而言之会关系到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科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世纪之交,我国推行 “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科学教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要提高发展水平,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科学课程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科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才能真正认识到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项措施,建设一支适应科学课教学、素质较高的专职教师队伍。
2.加大投入,保证科学课程正常运转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基本的科学素质,需要运用充足的科学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具备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素质,这是科学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要求。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使用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等;特别是现场考察、参观、访问,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题调研、方案的选择、实践检验、科技小制作等活动;还要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发达国家,小学教室中现代的实验仪器、教育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教师学生随时可用。而我们的一些学校尚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相当数量的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及仪器不足,严重制约了科学教育的顺利发展。各级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必须想方设法加大对学校科学教育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仪器,解除教师教学的后顾之忧,绝不要把科学课程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应在排课、工作量标准以及教师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公正、合理的支持,同时改进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抓教师队伍建设,多管齐下地促进科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科学课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教育技术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开发各种自然(科学)课教学的材料和器具,使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3.加强培训,提升科学教师业务水平
(1)重视提高科学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思想是行为的动力,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行为,当好科学教师,要有一颗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高尚的服务精神,对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2)立足全局,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在现有人才资源条件下,针对现有的科学教师年龄大、学历低情况,实现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优化组合;同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的全员聘任制,庸者下,适者留,使科学教师永远保持活力与生机。
(3)更新评价机制,将学生科学教学效果,纳入教学效果考核的重要部分。把科学教学与语文、数学教学相提并论,常年开展优质课竞赛、研究课活动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从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采用教后反思、课例、评析三课(听课、说课、评课)一条龙的方式,进行问题会诊,设立课改沙龙等参与式教研方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要将科学课教学作为衡量素质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
(4)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教师的学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和胜任程度。对现任的科学教师要设立教育计划,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如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样本培训,让教师走上终身教育之路。建议有关师范院校设立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科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即具有现代化课程发展观念与知识的新型教师。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骨干教师的影响是一种以人育人的教育,任何外部的培训力量和技术都不能代替榜样的影响,针对我国教师多、分布散、城乡水平悬殊的现状,以骨干教师影响带动全体教师,以点带面,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6) 提高科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举办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培训,实现上岗教师都能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技术等,推进教师教育方法创新,加速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实现教师教育跨世纪的发展。
科学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文化现象,对人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深远。儿童在科学学习中,可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领悟科学本质,最终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总之,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外部条件都是教师队伍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及自身共同努力,把社会配套改革与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结合起来,以内促外,以外带内,内外并进,共同推进科学教师队伍发展,确保科学教学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