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着眼“两多”要求,瞄准岗位任职需求,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转型,也就是在目标取向、教学重心、实施方法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实现“四个转变”。
关键词:两多;军校;心理素质教育;转型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论述,对军队建设目标和军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军校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调整视角,主动跟进,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为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转型,即在目标取向、教学重心、实施方法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实现“四个转变”。
一、在目标取向上实现由单一维度向多位一体转变
多样化任务呼唤高素质人才,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军校人才培养要着眼“两多”要求,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着力增强学员适应不同环境、应对多种挑战的综合素质。而“心理素质是其它一切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其它素质都不可能形成,或者说很难形成。换言之,人的心理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基础地位和桥梁、连接作用。”[1]那么,对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说,其目标就不能仅仅定位在普及心理学知识上,单一维度的目标取向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必须向多维度的目标取向转变。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应当是瞄准岗位任职需求,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增强素质、塑造人格和促进成长等相统一的“多位一体”的教育。
当前部队岗位任职需求日趋多元化,岗位任职培训学员的素质提高尤其是心理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在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上,就必须重视新情况,把握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拓展新内容。一是瞄准实岗,总体把握。我们要根据新要求研究新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定位,部队任务拓展到哪里,任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任职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制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实岗”,更好地培养学员心理素质,成为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立足整体,大力推进。单一的知识目标取向,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紧跟任职需求,对学员心理素质固强补弱,把培养学员能力素质与打造高尚人格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够应对现实变化。三是着眼急需,重点突破。学员急需的应该是适应性、自信心、耐挫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不提高就不能完成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只有聚焦这些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工作,才能寻求教育上的突破。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要根据部队多元化需求来制定。普及心理学知识已经成为了基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进而通过在此过程中的训练来提高素质,培养自身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自我的成长。因此,为适应岗位任职需求,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应该是真正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人格以及成长等方面的多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重心上实现由知识结构向操作层面转变
心理素质也是战斗力。无论是战争还是非战争行动,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教育应及时根据部队需求和实践发展,调整教学重点,坚持用任务牵引、课题统揽,增强教育训练的指向性、针对性、实战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更多适应部队需要的人才。而且教学目标的转变势必带来教学内容的变化更新。那么,教学内容的设置,就必须按照岗位指向明确、科学实用的要求,不断拓展领域,根据心理素质教育的现实情况,调整教学重心。心理素质教学必须由重知识向重操作方向倾斜,也就是,在教学重心上实现由知识结构向操作层面转变。
“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向领域主要是情感、情绪等心理领域,解决的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障碍所引发的问题行为等。”[2]因此,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心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变化的优秀心理品质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条件来促进学员心理品质的形成就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是心理行为训练激发潜能。本着“体验激发情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的训练理念,进行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在实际的操作训练中,发挥器材优势填补训练空白,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学员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交流训练体会汇聚智慧。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之后的体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体会交流,发掘学员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加深对训练的认识,并且能够汇集不同的观点,汇聚不同的智慧,促进训练效果的生成。三是“实案”研讨训练思维。教员借助心理疏导真实案例,为学员提供真实情境,让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员加以引导,给出建设性意见,并进行小结和升华。也就是创设情境,学员出招,教员点评,在此过程中训练和提高学员的技能。四是建设性作业调动情绪。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员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进行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技能知识的拓展,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上四种操作性训练的基础上,完成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三、在实施方法上实现由集中讲授向系统合成转变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用兵手段多样、目标地域广泛、行动转换频繁、内外环境复杂、指挥协调困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军校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更是一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紧密跟踪部队、持续推进建设。岗位任职需要新型人才,教育实施就必然需要创新。方法的灵活多样才能适应任务的复杂多变。以往我们在心理素质教育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也就是在教学实施上过于注重集中讲授的方法,这样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事实上,集中、分散、互动和实践等教学方式各有利弊,应该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有机链接,从而在教学实施上实现方法的系统合成。
我们必须按照多样化任务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实施提供需求牵引和指导依据。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目标任务。“变则通,不变则亡。”面对新情况,我们必须懂得应变。一是要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重视“学”,即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在心理素质教育中,应进行教学互动,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让学员在提问、讨论、观摩、研讨等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从而把教育的要求逐步内化。二是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集中讲授可以向多位学员传递大量信息,但过分依赖就显得单一呆板,效果自然不理想。分散学习是学员的主要学习形式,学员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掌握学习进度,有利于学员对问题的钻研和能力的提高。二者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还应结合训练、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样更有利于教育效果的达成。三是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现地教学、实践教学、联合教学等教学形式也要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适当应用,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可以促进学员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进而对学员心理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摸索教育实施的新形式新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才能达到系统合成的实施要求。
四、在作用发挥上实现由单兵作战向群策群力转变
当前,部队肩负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提升官兵心理素质需求日益紧迫。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正是一个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平台。如何让这个平台高效运作,更快捷更有效地为部队培养更多的人才以满足部队需求,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常常认为,心理素质的培养理所当然是心理教员的事情,以至于军校心理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心理教员在“单兵作战”。这显然背离了现实需求和操作要求,改变现状成为心理素质教育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在教育的作用发挥上实现由单兵作战向群策群力转变。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释放集体的力量,对于军校心理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一是齐抓共管,营造氛围。仅仅心理教员行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从机关到基层、从大队领导到学员队干部,都要行动起来,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充分重视心理素质教育,教员作为实施者来具体发动学员,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二是健全制度,追踪服务。心理素质教育要想有效进行,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心理素质教育应主要采取‘独立’组织模式,而不应实行‘挂靠’机制。”[3]健全和完善心理骨干培训制度、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心理问题干预制度和心理追踪反馈制度等制度,让心理素质教育不再孤立存在,而是有系统配套、制度完善作支撑;让心理素质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有长效机制、追踪服务作保障。三是军地交流,挖掘资源。加强和地方的交流,跟踪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掌握新方法,提高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效能。要广泛探索军民通用的领域,找准切入点,拓宽结合面,在民用资源技术与教育需求的嫁接上下功夫,建立起横向联动、系统整合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促进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只有利用多种渠道,发掘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手段,从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从孤立发展到系统推进,才能促进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增强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岸然,孙忠善.军人心理素质教育初探[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1):75.
[2]杨秀芳.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19.
[3]张秀敏,赵波,赵允玉.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84.
关键词:两多;军校;心理素质教育;转型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论述,对军队建设目标和军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军校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调整视角,主动跟进,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为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转型,即在目标取向、教学重心、实施方法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实现“四个转变”。
一、在目标取向上实现由单一维度向多位一体转变
多样化任务呼唤高素质人才,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军校人才培养要着眼“两多”要求,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着力增强学员适应不同环境、应对多种挑战的综合素质。而“心理素质是其它一切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其它素质都不可能形成,或者说很难形成。换言之,人的心理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基础地位和桥梁、连接作用。”[1]那么,对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说,其目标就不能仅仅定位在普及心理学知识上,单一维度的目标取向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必须向多维度的目标取向转变。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应当是瞄准岗位任职需求,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增强素质、塑造人格和促进成长等相统一的“多位一体”的教育。
当前部队岗位任职需求日趋多元化,岗位任职培训学员的素质提高尤其是心理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在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上,就必须重视新情况,把握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拓展新内容。一是瞄准实岗,总体把握。我们要根据新要求研究新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定位,部队任务拓展到哪里,任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任职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制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实岗”,更好地培养学员心理素质,成为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立足整体,大力推进。单一的知识目标取向,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紧跟任职需求,对学员心理素质固强补弱,把培养学员能力素质与打造高尚人格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够应对现实变化。三是着眼急需,重点突破。学员急需的应该是适应性、自信心、耐挫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不提高就不能完成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只有聚焦这些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工作,才能寻求教育上的突破。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要根据部队多元化需求来制定。普及心理学知识已经成为了基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员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进而通过在此过程中的训练来提高素质,培养自身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自我的成长。因此,为适应岗位任职需求,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应该是真正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人格以及成长等方面的多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重心上实现由知识结构向操作层面转变
心理素质也是战斗力。无论是战争还是非战争行动,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教育应及时根据部队需求和实践发展,调整教学重点,坚持用任务牵引、课题统揽,增强教育训练的指向性、针对性、实战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更多适应部队需要的人才。而且教学目标的转变势必带来教学内容的变化更新。那么,教学内容的设置,就必须按照岗位指向明确、科学实用的要求,不断拓展领域,根据心理素质教育的现实情况,调整教学重心。心理素质教学必须由重知识向重操作方向倾斜,也就是,在教学重心上实现由知识结构向操作层面转变。
“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向领域主要是情感、情绪等心理领域,解决的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障碍所引发的问题行为等。”[2]因此,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心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变化的优秀心理品质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条件来促进学员心理品质的形成就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军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是心理行为训练激发潜能。本着“体验激发情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的训练理念,进行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在实际的操作训练中,发挥器材优势填补训练空白,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学员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交流训练体会汇聚智慧。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之后的体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体会交流,发掘学员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加深对训练的认识,并且能够汇集不同的观点,汇聚不同的智慧,促进训练效果的生成。三是“实案”研讨训练思维。教员借助心理疏导真实案例,为学员提供真实情境,让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员加以引导,给出建设性意见,并进行小结和升华。也就是创设情境,学员出招,教员点评,在此过程中训练和提高学员的技能。四是建设性作业调动情绪。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员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进行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技能知识的拓展,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上四种操作性训练的基础上,完成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三、在实施方法上实现由集中讲授向系统合成转变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用兵手段多样、目标地域广泛、行动转换频繁、内外环境复杂、指挥协调困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军校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更是一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紧密跟踪部队、持续推进建设。岗位任职需要新型人才,教育实施就必然需要创新。方法的灵活多样才能适应任务的复杂多变。以往我们在心理素质教育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也就是在教学实施上过于注重集中讲授的方法,这样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事实上,集中、分散、互动和实践等教学方式各有利弊,应该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有机链接,从而在教学实施上实现方法的系统合成。
我们必须按照多样化任务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实施提供需求牵引和指导依据。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目标任务。“变则通,不变则亡。”面对新情况,我们必须懂得应变。一是要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重视“学”,即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在心理素质教育中,应进行教学互动,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让学员在提问、讨论、观摩、研讨等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从而把教育的要求逐步内化。二是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集中讲授可以向多位学员传递大量信息,但过分依赖就显得单一呆板,效果自然不理想。分散学习是学员的主要学习形式,学员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掌握学习进度,有利于学员对问题的钻研和能力的提高。二者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还应结合训练、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样更有利于教育效果的达成。三是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现地教学、实践教学、联合教学等教学形式也要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适当应用,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可以促进学员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进而对学员心理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摸索教育实施的新形式新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才能达到系统合成的实施要求。
四、在作用发挥上实现由单兵作战向群策群力转变
当前,部队肩负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提升官兵心理素质需求日益紧迫。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正是一个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平台。如何让这个平台高效运作,更快捷更有效地为部队培养更多的人才以满足部队需求,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常常认为,心理素质的培养理所当然是心理教员的事情,以至于军校心理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心理教员在“单兵作战”。这显然背离了现实需求和操作要求,改变现状成为心理素质教育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在教育的作用发挥上实现由单兵作战向群策群力转变。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释放集体的力量,对于军校心理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一是齐抓共管,营造氛围。仅仅心理教员行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从机关到基层、从大队领导到学员队干部,都要行动起来,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充分重视心理素质教育,教员作为实施者来具体发动学员,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二是健全制度,追踪服务。心理素质教育要想有效进行,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心理素质教育应主要采取‘独立’组织模式,而不应实行‘挂靠’机制。”[3]健全和完善心理骨干培训制度、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心理问题干预制度和心理追踪反馈制度等制度,让心理素质教育不再孤立存在,而是有系统配套、制度完善作支撑;让心理素质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有长效机制、追踪服务作保障。三是军地交流,挖掘资源。加强和地方的交流,跟踪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掌握新方法,提高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效能。要广泛探索军民通用的领域,找准切入点,拓宽结合面,在民用资源技术与教育需求的嫁接上下功夫,建立起横向联动、系统整合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促进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只有利用多种渠道,发掘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手段,从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从孤立发展到系统推进,才能促进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增强军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岸然,孙忠善.军人心理素质教育初探[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1):75.
[2]杨秀芳.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19.
[3]张秀敏,赵波,赵允玉.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84.